刘济荣 (1931.7—) 广东兴宁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57年毕业于中南美专。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生导师、教授。曾应邀赴澳大利亚 、新加坡等十二所高等学校艺术院系讲学、办画展。作品有《接桃》、《落户》、《绘新 图》、《孙中山先生》、《黄遵宪》、《老帅与小将》等。出版有《人物画谱》、《牦牛画法》、《刘济荣画集》等。……[详细]
|
陈甫仁(1882—1911年),广东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人,何子渊的门生。别号:辅仁、陈文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早年在家乡加入洪门会,欲推翻清政府,屡谋起事,未成。后随叔父去南洋经商,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旋归香港,参加黄兴组织的革命统筹部,负责运输军火。1911年4月初,奉命运枪械至广州接应黄花岗起义,因事机不密,在澳头登岸时被清巡防营逮捕。被捕后,他向清军官兵宣传革命,使部分官兵深受感动……[详细]
|
姚雨平(1882—1974),原名士云,法名妙云。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姚雨平,1882年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集资创办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详细]
|
何贯中(1888—1920),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志士、粤军第一师上校团长。字庸非、辉淑,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大学毕业。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何贯中将保定军校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1920年秋,奉孙中山令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在惠州淡水与桂军激战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2岁。1921年,孙中山授意将贯中遗骸迁葬广州瘦狗岭粤军第一师陵园。何贯中……[详细]
|
李维琨 (1950.11—)广东梅县人。擅长美术史。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博士学位,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现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简明 不列颠百科全书·美术部分》编译之一,《中国大百科·美术卷》编写组撰稿人。出版有《 中华文明史》(明代美术)、《中国巨匠·陈洪绶》、《世界美术史》(合译)、《心印——中 国书……[详细]
|
彭强华(1943.10—)广东梅县人。擅长油画、书籍装帧。1968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曾在广州军区政治部从事美术创作,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广东省《家庭》杂志社美术室负责人。作品有《开发荒原》、《人民力量的检阅》 、《乡情》、《炊烟缭绕客家村》、《战友》、《客家风情》等。出版《彭强华画集》二本 。 ……[详细]
|
温练昌 (1927.12—) 广东梅县人。 擅长工艺美术。 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3年研究生毕业。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助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染织美术系主任。 1958年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等建筑装饰、室内装饰美术设计。专著有《花的变化》、《染织图案基础》等。……[详细]
|
熊启雄 (1942.3—) 笔名阿雄,广东梅县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58年入中南美专附中,1966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历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委员,石河子市美协主席、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广东梅州市嘉应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作品有中国画《军民同学》、《家务事》,版画《我骑着马儿过草原》 (中国美术馆收藏),《斗歌图》等。论文《新时期成人美术教育体系构想》获1994年全国 美术……[详细]
|
钟以勤(1922,10—1996,11) 别名钟毓,广东梅县人。擅长油画。1949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系,195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油画研究班学习。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助教、湖南省文化局美术干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作品 有《菊花石老人》、《天籁》等。论著有《油画初涉》等。 ……[详细]
|
张运辉(1932.1—)广东兴宁人。擅长版画与美术教学。1953 年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石版画学科教研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发表、出版、展览 和被收藏,作品《客家山村》和《瓜棚》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特色与黑白》、《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等论文。获“鲁迅版画奖”。……[详细]
|
张荒烟(1920.12—1990,12)笔名荒烟,广东兴宁人。擅长版画。自学木刻,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大众画刊》、《抗地真容》等。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5年后曾到台湾工作,后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后任《光明日报》美术、美术部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作品有《搜索残敌》、《末一颗子弹》、《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汉水铁桥工地》等。……[详细]
|
詹忠效(1947.10—) 广东五华人。 擅长中国画、连环画。 曾学习于广州艺术学校。历任广州幻灯制片厂编绘员,《广州文艺》美术,广东《中国现 代画报》社主编。作品有《先锋》、《灿烂的星辰》、《弧光闪闪》等。 ……[详细]
|
曾道宗(1938.9—)广东兴宁人。擅长中国画。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历任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青海省文联、青海省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美术组组长;中国美协青海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广东艺 术师范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特级教师。作品有《人民的总理》、《西海0》、《 龙羊古峡起宏图》、《祁连晚秋》、《剪毛图》、《高山流云》、《春山色峰》等。……[详细]
|
饶辅廷,男,汉族,1881年出生于广东梅州 ,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中山等人策划领导的广州起义,被捕后英勇就义,时年30岁,遗体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饶辅廷,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名可权,字竞夫。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宣统二年)毕业归里,充高等小学堂教师。1911年3月,与妻同赴广州,策划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并被推举管理粮饷。4月27……[详细]
|
陈文褒(1880年~1911年4月29日)清末民主革命者。汉族,广东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人,在惠州、南洋一代经商,结识革命党人,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广州起义,参与攻总督署,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生平事迹陈文褒,早年家贫,年岁稍长便学做生意,初到惠州,后到南洋经商。1906年,他在马来西亚加入同盟会。其时,清廷特派杨士琦赴马来亚侦伺革命党人的活动和搜刮华侨血汗钱。在一位华侨……[详细]
|
罗肃容(1913~1982.5),字潜奋,广东省兴宁县人。出生于华侨工商业家庭,其父早年到南洋经商,其母古氏亦于他3岁时离家去南洋,他随祖母相依为命。幼年读私塾,后入新学堂学习。临近高中毕业,其父欲扶持他接管家业走经商之途,但他立志求学,在师生的劝说下,置父母以断绝经济支持于不顾,毅然退去船票,回校攻读。从此他失去经济来源,仅靠祖母省吃俭用度日。后考上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部,成为家乡山村读大学的第一人……[详细]
|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李惠堂……[详细]
|
曾庆铨,又名曾思诚(1924—1948),广东省兴宁县泥陂区人。在初中二年级时,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倾向革命。1938年,加入党的外围进步学生组织“三四读书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反对国民党的斗争。1942年夏,曾庆铨高中毕业, 国民党兴宁当局和一中校方鉴于他在校优秀的学习成绩,保送他到国民党在重庆办的“中央政治大学”读书,他断然拒绝,到了当时-比较活跃的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曾庆铨参加了联大……[详细]
|
吴逸志(1896—1961),名福胜,号锡祺,字学行,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12日晋升中将军衔。曾任教育部部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第一届-广东……[详细]
|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