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浣春(1864—1949年),原名锦元,是清末民初嘉应州的女教育家。生于梅城上市禾好堂“文魁第”梁屋。梁浣春5岁时即在家中拜名儒为师,只五年变学习了《四书》、《五经》、《烈女传》及不少诗词名著。由于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这使她感到十分委屈。她一面习红针黹,一面攻读古今名著,因而文章学识日益长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某教会来梅筹办医院,裕征求女助理一人,梁浣春闻讯,认为这是为……[详细]
|
张榛盛,1937年8月出生于梅县城北乡西岩前塔下张屋(今属梅江区城北镇)。1956年7月在广东省立梅州中学高中毕业,由学校保送到大连海军军官指挥学校,就读四年制甲种计划航海系专业。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毕业后分配到南海舰队工作,历任过扫雷舰大队航海长、航海业务员,副大队长;广州基地军训处副处长,作战处处长;南海舰队作战处副处长;广州基地参谋长助理,1985年7月任广州基地参谋……[详细]
|
张英,1921年1月出生于梅城东街张家围(今属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1938年月11月入党。1939年10月任中共梅县城区区委组织委员,1940年7月调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领导的福建武平象洞区委组织部长,1941年任区委书记,同年6月至9月调任中共梅县松源区委书记,后改称中共松源区特派员。1944年7月携妻熊兰英奔赴中共抗日东江纵队。1944年10月后任东江纵队5支队政治处干事,独立第一大队政治教……[详细]
|
叶松盛(1917—1993)叶松盛,1917年10月26日出生于梅城西街十甲尾。他幼年时靠在印尼经商的父亲供养,由于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并考入县立中学,读至高中毕业。在校期间,他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自学英文,达到口译及笔译运用自如之水平。30年代初,由于生活所迫,其母携带他赴印尼玛琅,入玛华公学继续读书。当时,殖民主义的种族歧视及印尼当局的-排华政策,激起叶松盛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他积极……[详细]
|
张简荪(1899—1989),家名宝鑫,号镜澄,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张家围)人。祖父张简堂为前清名孝廉,17岁中举,曾任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黄县知县。张简荪年少时,聪明好学,深得其祖父钟爱,民国初年,特地带他到北平读书。民国7年(1918)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后,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决心投笔从戎,以卫国保民,凭优秀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1922年毕……[详细]
|
张建(1901—1996),字扫霆,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东街燕诒堂)人。幼年就读于梅县县立小学。毕业后,考进省立五中(今梅州中学)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他受新思潮影响,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中学毕业后,考进官费的北平陆军军医学校,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官费保送去德国柏林大学深造。1934年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学……[详细]
|
侯声(1903—1989),号一鸣,梅县白土乡(今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曾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深造。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连长,旅部参谋、师部参谋及人事课课长、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一战区副长官部特务团少将团长,后任预备第八师副师长。1944年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李铁军)参谋长。1945年任预备第七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六十五旅旅长、……[详细]
|
侯又生(1903—1997),家名新望,字爵。梅县白土乡(今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人。因家贫,幼年只读过两年小学就从事农耕。16岁随“水客”去泰国投亲谋生,学织布。19岁返国,到广州投军。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民主革命轰轰烈烈,他被选入-卫队。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侯爵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护卫孙中山登上永丰舰。他身负重伤,经抢救复生,于是更名又生。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他去……[详细]
|
朱振汉(1932~1948),兴宁县宁中区古塘乡人。出身贫苦,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期间,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民国36年(1947)初,朱在广东省工业学校读书时,因反对学校破孩进步学生、无理扣压学生伙食费而发动学生-,结果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从此便失学在家。次年春,朱离家投奔游击队,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到达连平县连和游击区。接着,参加青干班学习,接受政治和军事训练,结业后分配到珠江队任文化教员,随珠……[详细]
|
陈金( 1927~1949),原名道金,兴宁县宁中区古塘乡人。陈读初中时,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32年(1943),陈在古塘加入了“五四”读书会,并成为该会的负责人之一。其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报和党内刊物,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民国34年冬,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1946),陈金组织原“五四”读书会的部分成员,通过演戏、印发进步书……[详细]
|
饶彰风(1913~1970),原名高评,别名蒲特,广东省大埔县人。民国19年(1930)考人中山大学。民国2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民国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兼-部长、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被派往香港主持《正报》、《华商报》的工作,并任香港新华南通讯社社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部副部长、部长,中共广东省委-部部长,广东省政协副……[详细]
|
熊志刚(1892~1911),广东省梅县人。汕头警察学堂毕业,同盟会员。清宣统三年(1911)初秋,熊奉香港同盟会支部委派,到东江上游各县宣传革命,联络绿林,伺机起义。同年农历七月下旬,熊只身潜入连平州城会见颜保之(同盟会员),之后飞函召来谢国平,共商起义大计。商议就绪后,于农历八月初五日与谢国平、颜保之等率民军100余人占领连平州署,改州制为县制,设县公署,扩编民军,布告安民。由于革命措施不彻底……[详细]
|
钟香(1929—1965)男,广东大埔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战士、班长、政治指导员、上尉助理员等职。钟香在部队期间,机智勇敢,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前后参加过大小战斗20多次,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和奖励。196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1965年3月调任仁化县供销社副主任。他刻苦钻研业务,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待人热情,深受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他严于律己,遵纪守……[详细]
|
朱杏桂(1936.10—1993.3)男,广东兴宁县人。1959年9月至1963年7月,在广东师院读书(大专毕业)。1963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仁化中学、丹霞中学、城口中学任教。1978年9月重新回到县重点中学仁化中学任教,1987年至1992年,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仁化支部主任,1984年6月至1992年3月,历任政协仁化县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他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热爱党……[详细]
|
黄桐华(1910~1984年)广东省梅县人。幼年有家乡小学读书,继入兴宁县新曜乡国文专修学校,后到广州知用中学读高中。因家贫辍学,边跟舅父学中国古典文学,边做家庭工役。民国19年(1930年),黄桐华在国民党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总务科任少尉科员,经常接触宣传科的李伯球。李是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为农工民主党前身)的秘密成员。民国21年(1932年),李伯球介绍黄桐华参加了第三党。民国……[详细]
|
林星云1950 年11月出生, 广东平远县人。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戏剧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佛山话剧团团长。1979 年加入佛山话剧团。演出剧目有话剧《升官图》、《讲唔掂》、《玩具交响曲》、《天涯歌女情》、《可口可笑》、《水乡情歌》、《梦断西樵》(饰演醉虾一角获第四届广东艺术节个人表演三等奖)、《胡科长下海》(饰演水鱼坤一角获第五届广东艺术节个人表演三等奖)、《新……[详细]
|
张从敏,1956年12月出生,广东大埔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市统计局副局长、局长,市物价局局长、江埔街党工委书记、劳动社保局局长等职。在统计局工作期间,他加强统计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统计监督、咨询和服务的整体功能,求实创新、爱岗敬业,0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1995年4月,被国家统计培训中心评为全国统计干部培训先进工作者。1……[详细]
|
李宗杞,1941年1月出生,广东梅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从化县良口中学、从化中学任教。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是既能教学又能进行教学科研的研究型教师,10多篇论文在广东省、广州市物理教研论文评选中获奖。他注重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在促进全市物理学科的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方面贡献突出。1989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中……[详细]
|
陈江天 (1912.6-1993.12),广东省五华县大岭背村人,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五华、增城、龙门党组织工作。1945年秋随东江纵队北上与三五九旅会师,途经从化吕田时,受命建立中共从化县委员会和东江纵队从潖支队从化县大队,并任从化县委书记兼大队政委。1947年初,参与以黄柏为领导的队伍,恢复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破仓分粮等活动,揭开了从化县人民武装斗……[详细]
|
丘松学(1913.10-1991.12),广东省蕉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开始,先后任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特派员,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中队长等职,活动于增(城)龙(门)从(化)边境。1947年春,奉命率领小分队联合龙门、增城等县小分队,袭击从化县驻石坑圩的韶溉乡公所及其所属的自卫小队,打响了增、龙、从等县解放战争的第一枪。随后即率领小分队(番禺县为高山队),到从化县吕田以北山区,成立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