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尚实(1903~1977)薛尚实,原名梁华昌,别名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广东梅县人。父亲在新加坡任旅馆职员。民国10年(1921),入美国教会主办的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后因学校实行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他不堪忍受,毅然离开广益中学,改入由本地人开办的学艺中学读书。民国15年(1926)下半年,他赴沪入上海大学读书。在上海大学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传》、《通俗资本论》、《辩证唯物论》以及……[详细]
|
李金发(1900~1976)李金发,现代著名诗人、美术家,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字遇安,又名淑良,笔名有金发、华林、兰帝等。14岁在梅县高小毕业,接着到香港罗马书院攻读英语。民国8年(1919)应上海复旦中学邀请,赴上海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同年夏到法国马赛、巴黎留学。翌年入法国国立美术学校学雕塑,又回巴黎入巴黎艺术学院随法国雕塑家布谢学美术,与徐悲鸿同校。此时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和颓废派诗风,开……[详细]
|
吴康(1895~1976)吴康,字敬轩,号任书,别署锡园主人,广东平远人。年幼时随父耕读,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赴上海复旦大学肄业。后返乡就读。民国6年(1917)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民国9年毕业后,任职于北大图书馆。“五四”运动后,曾与同学罗家伦、傅斯年、俞平伯等人创办《新闻》杂志,倡改革之风。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执教于江苏无锡国文专科学校、厦门集美学校。民国11年(1922)回粤,应聘为广东高……[详细]
|
高丽生(1917~1974)高丽生,乳名金水,广东丰顺人。父亲早逝,兄弟姊妹靠寡母抚育,少年时代时曾在村中牧牛。10岁时由高家公尝资助,入本村私塾读书。民国21年(1932)入读汤坑钟秀小学。民国23年考进潮州金山中学。因积极参加金中-,被开除学籍。抗日战争爆发时,高丽生在汤坑钟秀小学任教。在共产党人冯剑南影响下,参加青年抗日同盟会,与会员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1938)秋……[详细]
|
谢枢泗(1886~1972)谢枢泗,广东梅县人。父谢舜龄,是小商人。谢枢泗自幼从身为教师的祖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年(1904)出国到暹罗(今泰国)谋生,初当店员。时值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锐意改革朝政,并在其后诏令续建自碧差武里府伸延到南部各府的铁路,以开发泰南地区。谢氏乃辞去店员工作,投身于承包铁路工程的公司。初任监工和事务经理,不久提升为碧差武里府至童颂地段铁路工程的总经理和巡检官……[详细]
|
郑天保(1903~1971)郑天保,原名君度,曾用名郑兴,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侨家庭。16岁入广东省立梅州中学,18岁停学被父亲带往马来亚,在叔父开设的商店当了2年店员后又返国,在省立梅州中学继续读书。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由胡一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大团支部书记。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胡一声回梅县创办梅南中学,介绍进步教师、学生入党,创立了中共梅南区支部,积……[详细]
|
黄琪翔(1898~1970)黄琪翔,原名其祥,字御行,广东梅县人。出生于贫苦农家,早年就读于梅县务本学堂、广州优级师范附中。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经武昌第二陆军预备中学,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学习。翌年毕业,被派往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排长。后调回保定军校任分队长。民国11年(1922)回到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后方办事处少校参谋,嗣改任该师辎重营副营长,后升……[详细]
|
缪培南(1895~1970)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五华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县城第一高等小学,翌年考取黄埔陆军小学。民国8年(1919)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初任陆军第一师排长。民国10年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机枪连连长,后任李济深第一师独立团的连、营长。民国15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翌年秋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同年12月15日,张发奎、黄琪翔等被免职,缪培南……[详细]
|
曾养甫(1891~1969)曾养甫,原名宪浩,广东平远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旋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院深造,获矿冶工程师学位。民国14年归国,在广州先后担任国民党党务人员训练班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总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开设中央兵工厂迫击炮制造厂,他任厂长。民国16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任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翌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旋任浙江省府委……[详细]
|
丘念台(1894~1967)丘念台,初名伯琮、国琮,后改名琮、念台、旷、弘空等,出生于台湾省,原籍广东镇平(今蕉岭)。父逢甲,是清光绪年间进士,曾在台倡组民主国,后回大陆从事政治活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随父归原籍广东。民国元年(1912)考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民国3年赴日留学,民国8年入读东京帝国大学,习矿冶。民国14年学成归国,一度任教中山大学。旋北上任沈阳兵工厂技……[详细]
|
黄粦传(1924~1966)黄粦传,艺名黄仪,广东大埔人。童年时受过当地民间音乐、戏剧的熏陶。12岁小学毕业后即进湖寮同艺国乐社学演汉剧,先后师从李祝三、詹欣、郭维政,年余即学会了《上天台》、《辕门斩子》、《韩文公走雪》、《百里奚认妻》等老生重头戏的唱腔。民国27年(1938)14岁参加梅县游艺大会演出,在《上天台》中饰刘秀,得行家的赞赏。民国32年(1943)黄辗转加入福建龙岩的汀龙剧社,拜前辈……[详细]
|
姚碧澄(1904~1966)姚碧澄,广东平远人。民国23年(1934)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和附属医院院长。民国30年在昆明创办了私立碧澄医院,民国36年将医院迁到广州。1950年应广州市长朱光的邀请,到广州市立医院任院长。为了办好市立医院,他毅然将颇具规模的碧澄医院关闭,把全部设备、资金及自己的小汽车捐赠给市立医院。1953年广州市立医院和方便医……[详细]
|
古大存(1897~1966)古大存,字永鑫,号斛咸,广东省五华人。家有九兄妹,古排行第七。古年少丧父,又是后母所生,在封建家庭中备受欺凌。民国9年(1920),考入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陈独秀、陈公博等人影响下,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民国13年毕业前夕,经黄国梁、宋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古参加东征军,任张民达师战地政治宣传员。7月,以省农民协会特派员名义到五华县开展……[详细]
|
李雾仙(1905~1962)李雾仙,女,又名凌莎,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父亲李达寿,在巴达维亚经营凉茶、香烟等生意。因家贫,雾仙小时被送给邻居铁匠刘丁荣抚养,刘家对她甚为疼爱,送她进中华学堂读书。民国9年(1920)李雾仙回国。翌年考入梅县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民国12年毕业后,执教于恒业女子小学,在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民国……[详细]
|
张文(1887~1960)张文,字香池,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出身贫苦,12岁始进蒙馆就读。清廷编练新军时,他应募入伍,来到广州,后在新军加入同盟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后又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并任同盟会保定支部军事部长,密谋起义,未成。辛亥革命后,广东组织北伐军支援武汉,姚雨平为总司令,张文任参谋长。全军作战计划均由他拟定,并率部取得了固镇、宿州、徐州等战役的胜利。袁……[详细]
|
张资平(1893~1959)张资平,原名兼声,曾用名伟民,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自小受家庭影响,爱好中外小说,尤喜言情文学。民国元年(1912)留学日本,在东京结识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民国7年回国,曾参加抗议段祺瑞军阀政府出卖主权的活动。后再赴日本,就读于熊本高等学校,民国8年入帝国大学,攻读地质学。在熊本高校时发表处女作《约檀河之水》。民国10年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详细]
|
钟鲁斋(1899~1956)钟鲁斋,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幼年在村中读私塾时,就能熟背《四书》、《五经》,为乡亲所赏识,资助他外出求学。民国12年(1923)7月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返回其母校梅县广益中学任教。这时,他积极协助创办嘉应大学,并任该校讲师。民国15年8月,复入沪江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学。次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民国17年8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民国19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学……[详细]
|
黄任寰(1888~1956)黄任寰,字旭南,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清末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回乡任教。辛亥革命时参加民军起义,历任排、连、营长。民国5年(1916)桂系护国军入粤,黄任寰率部响应,嗣升团长兼两阳警备司令。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粤,黄任寰率部在阳江反正,后编入钟景棠部,任第一统领。时浙军陈肇英部袭潮汕,黄任寰率部支援,将之击退。翌年随粤军主力参加讨桂战役,率部进至南宁、龙州。民国1……[详细]
|
刘士木(1889~1952)刘士木,名志权,字更生,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在家乡兴民小学读书。14岁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就读。不久出国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初在望加锡(今乌戎潘当)中华学校任教,后受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锋报》之聘,到该报任。宣统元年(1909)刘氏转赴棉兰,受聘为华商学校校长。其后到离棉兰不远的民礼,创办中华学校。在此期间,由当地的同盟会员谢芋旦介绍,加入……[详细]
|
郭冠杰(1892~1951)郭冠杰,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5岁丧父,靠母亲务农为生。早年入丙村三堡学堂,就读之余,充当厨役以维持学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堂兄郭典三到广州,参加过同盟会的外围活动。其后考取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四期,与该校教官邓铿及同学邓演达过从甚密。翌年,由邹鲁主盟参加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与邓演达等19位陆小同学参加光复潮汕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他返回广州,随姚雨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