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张艺谋 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生于陕西西安, 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 1968至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1971至1978年在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工人。 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1984年第一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1986年主演……[详细]
|
张煌言(1620~1664) 南明大臣、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与钱肃乐起兵邑中,奉鲁王至绍兴监国,被鲁王任为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顺治七年(1650),清军陷浙闽,鲁王退据舟山群岛。张煌言被任为兵部左侍郎。次年又奉鲁王入闽,与郑成功联合,其后数次攻入长江,打击清军。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张煌言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后张煌言与郑……[详细]
|
张筠海州人也。世以资为商贾。筠事节度使时溥为宿州刺史。梁兵攻溥,取宿州,很筠,爱其辨慧,以为四镇客将长直军使,累拜宣徽使。末帝分相,澶、卫三州为昭德军,以筠为节度使。由是魏博军叛附于晋,晋王攻相州,筠弃城走。后以为永平军节度使。梁亡,事唐,仍为京兆尹,从郭崇韬伐蜀,为剑南,两川安抚使。蜀平,拜河南尹,徙镇兴元。筠尝有疾,不见将吏,副使符彦琳入问疾,筠又辞不见。彦琳疑筠已死,即请出牌印,筠怒,命左右……[详细]
|
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书,……[详细]
|
张莹(857~933年),字昭文,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生于连江县名闻乡中鹄里凤凰楯(今丹阳镇坂顶村杜棠)。自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时科举制度已兴,而邑内尚无人应试。莹便发愤力学,期必自奋,曾咏诗示志云:“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时来鳞羽化,平地上云衢。”(此诗曾收入《全唐诗》)他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精通,长于词赋,尤擅史学。唐大顺元年(890年)一举进士及第,为县内第一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详细]
|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他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乘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那时大月氏已自伊犁河流域迁到中亚,张骞乃经康居……[详细]
|
张去华少年好学上进,善诗赋,以荫补太庙斋郎。18岁时,周世宗平定淮南,去华感叹到:“兵战不息,民事不修,难于长治久安。”遂著《南征赋》、《治民论》献于世宗。世宗阅后十分欣赏,诏授御史台主簿,张去华认为此职非大丈夫所为,竟弃官回郑州,三年不出。宋朝建立后,张去华挟诗文游京师,其行为文章为翰林学士李昉所称扬,一时名声大噪。次年中状元,拜秘书郎,入直史馆。一年后,因任满未得升迁,上章自述,指责知制诰张澹……[详细]
|
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河北省馆陶县人。西北军将领,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中原大战后,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36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学习。38年于长沙毕业后,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兼贵阳军训部督练官。因父、妻被日伪抓捕命在旦夕,经军委批准于1943年春去开封找孙良诚解决人质问题被孙扣留,日伪妄图任命其为汪伪二方面军副司令,他拒不受命……[详细]
|
萧红(1911.6-1942.1)萧红,女,原名张乃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1919年8岁时,生母姜玉兰病故……[详细]
|
张茂昭(762~811)本名升云,唐德宗赐名茂昭,字丰明。奚族人。其父张孝忠为义武军(治今定州)节度使。其父死后,他被朝廷任命为定州刺史,充节度使留后,后为节度使。贞元二十年(804)入朝,一再陈奏河北边事,词情忠切,唐德宗听之忘倦,叹道:“恨见卿晚!”赐宴于麟德殿,赏赐良马、甲第、器用、珍币十分丰厚,并以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次年,唐德宗死,茂昭随朝臣吊唁,哀痛气噎,人称忠恳。唐顺宗即位,授使相,……[详细]
|
张大受(?~?),字号不详,四川华阳(今成都双流县)人。大西国大顺年间(1644~1646)武科进士第一人。大西国武科考试武生时,采取特地挑选狞劣马数百匹,使应考者骑上劣马,同时命呜放巨炮、营内士兵大声喧噪,往往马惊人堕。大西国开科取士,会考得武进士120人。从这些人中选拔出状元张大受。张大受中状元时,年未30,正在壮年,身强力壮,身高七尺,擅长骑马、射箭。张献忠得此良才,十分喜悦。大西国的文臣……[详细]
|
张廷珪(?~734年),唐代进士,济源县人,一生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武则天执政时,要耗费巨资修佛寺,建佛塔,造佛像。身为监察御史的张廷挂,认为倾四海之财,弹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之金为像,实不可取,也不会得到佛爷的欢喜。他提出:当今国家财政困难,百姓穷困,应首先考虑加强边防,充实国库,爱惜民力。武则天认为他言之有理,遂下令停止工程建设,并亲自召见他,给予赏赐。后来,武则天又提出要购买河南、河……[详细]
|
张步(?―32年),字文公,琅琊郡不其县(治今山东省即墨市西南)人。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乘机起兵,割据齐地十二郡。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派大将耿弇讨伐张步,张步兵败投降,公元32年(建武八年),张步想乘刘秀西征隗嚣之机,重如旧部,东山再起,被琅琊太守陈俊捕杀。割据自立张步平素喜欢结交各方人士,有一定威望。公元22年(地皇三年)冬,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后,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反对王莽,张步也乘……[详细]
|
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宋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亦称张忠定、张乖崖,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好书击剑张咏少年时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客游在远方,却未尝觉得低人一等人。少年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好说大话,乐为奇节。又爱好下棋,精通射箭,喜饮……[详细]
|
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河北发大水,又上疏建议:“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久以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置工役以先急……[详细]
|
张雕武(?~约564)南北朝时期中山北平(今顺平)人。家世贫贱,少年英俊,性情直爽慷慨,有志向,喜好古学。他求知刻苦,背着书箱,不远千里寻师求学,因而精通《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尤其精通《公羊》、《谷梁》、《左氏》三传。远道而来向他投师就学者不下百人。北魏末年,权臣高欢将他召入王府,令其给诸王子讲读史书。入北齐后,乾明初年(560),官至平原太守。武成帝高湛即位(561),因……[详细]
|
张諲(生卒年未详),排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和王维(699—759)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提及“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并在《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中赞諲绘画之传神和草书之精湛:“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李颀所居颍阳,和嵩山相对,时有交往,其《咏张五山水》盛称:“诗堪记室(指左思)妒(……[详细]
|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父张裼,唐僖宗朝,累为显官。文蔚幼砺文行,求知取友,蔼然有佳士之 称。唐乾符初,登进士第,时丞相裴坦兼判盐铁,解褐署巡官。未几,以畿尉直馆。丁家艰,以孝闻。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李都就判之,奏为转运巡官。驾还长安,除监察御史……[详细]
|
张玘,字伯玉(?~1162年),渑池县阳壶人(今洋湖村)。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张玘变卖家产,招兵数千,跟随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翟兴抗击金兵。当时,金兵从距渑池城西北45里之白浪渡口长驱渡河。张玘率兵阻击,把金兵打得人仰马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保卫了黄河南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张玘积功补武翼大夫。 绍兴元年(1131年),金国大将高琼率兵攻取商州(今陕西省商县)。宋高宗命令制……[详细]
|
张既(?-223年),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举茂才,除新丰令,治绩为三辅第一。河东之战时,张既授命劝说马腾与钟繇合击击-、郭援,大破之。又和马腾击张晟等,斩卫固、张琰。召马腾于关中,定关西叛。为京兆尹抚民兴政。后来与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狄道,安郡民,徙氐以利趋,拔汉中守。从征张鲁,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的百姓以充实长安三辅。又协助曹洪在下辩打败吴兰。魏初,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诸胡叛乱,张既运筹帷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