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横,东汉末年凉州军阀。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 同年九月,兵败后,下落不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张横与梁兴、段煨等在黄白城击破退守的李傕,斩杀李傕,并把他的头颅传给曹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长安,试图经过梁兴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梁兴等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要攻打吞并凉州。 梁兴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九月,联军……[详细]
|
张光年 (1913~2002)笔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中共党员。1935年肄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任抗日救亡秋声剧社社长,拓荒剧团团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共特支干事会干事,缅甸仰光《新知周刊》主编,缅甸华侨青年战工队总领队,《民国周刊》北平版负责人,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创作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详细]
|
张发奎(1896—1980) 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讨袁之役和驱逐踞粤旧桂系之战。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北伐期间,任警卫团营长,随往桂林和韶关警卫。孙中山联络滇桂军入粤讨伐陈炯明时,与邓演达一道起兵响应。之后在李济深部任团长、旅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南征,并升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攻占武汉后奉调援赣,归李宗仁指挥,参加对……[详细]
|
张登,南阳人。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年约八十余岁。登著有文集六卷,《新唐书艺文志》权载之为之序,行于世。张登,[唐](约公元七九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南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年约八十余岁。性刚洁。初应辟为卫府参谋,迁延平尉,拜监御史。贞元中,改江南士曹掾。满岁,计相表为尉中侍御史,董赋江南。俄拜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被劾,吏议捃摘不堪,感疾而卒。登著有文集六卷,《新唐书艺……[详细]
|
345、张国立
张国立,1955年1月17日生于天津,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制片人、主持人。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北京国立常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影寰亚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7年,凭借话剧《朱丽小姐》获得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参演电影《混在北京》荣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6年,主演电视《康……[详细]
|
张泽,字大被,今牛集乡云田坂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贡生。授湖南沅江知县,兼理武陵,因亲丧去职回家,借贷办理丧事,人称他为“债宦”。丧事毕,补四川巫岭。在任期间,他免除茶税,建置驿站,人民称便。岁荒,捐俸买粟赈饥。民俗信奉女巫,泽烧其神像,鞭挞巫者,改变弊俗。后升任浙江衢州通判,调四川广安知州,道经巫山,巫山民众争奉酒迎接,车不得过,泽乃下车步行数里而去。到广安,一日判决积压讼案50多……[详细]
|
张萧远,唐诗人。祖籍吴郡(今苏州)人。后迁居和洲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张籍弟,籍有《送萧远弟》、《弟萧远雪夜同宿》等诗,并称之为“蜀客”或“蜀人”(今四川)。宪宗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仕历不详。工诗,与舒元舆齐名。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之升堂者之一。《全唐诗》录存其《履春冰》、《观灯》和《送宫人入道》诗三首。明朱承爵以为,《送宫人入道》诗在-同题诸作中“尤觉婉切可诵”……[详细]
|
张格(?~九二七),字承之,一字义师,宿州符离(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天复三年(九○三),其父张浚为杨麟所杀,格逃入蜀依王建,为翰林学士。武成元年(九○八),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加右仆射、太傅。后主王衍即位,贬为茂州刺史,再贬维州司户。乾德六年(九二四),复入相。前蜀亡,入洛,授太子宾客、三司副使。天成二年卒。《旧五代史》卷七一、《十国春秋》卷四一有传。另参《资治通监》卷二六六。……[详细]
|
张鹤龄(1867~1908),字长孺,号啸圃。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清教育家、文字改革家。25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户部主事。他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尤好欧美译著,主张“废科举,兴学堂”,提倡科学文化。所言“变法改革”之主张,被管学大臣张百熙评为“博大宏深,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世豪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张百熙聘任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期间为普及中国的新式教育,曾拟订《学务纲……[详细]
|
张学栋,1920年3月生于安徽省灵璧县唐庄乡泥湖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学栋父亲张振培是一个忠厚诚实的庄稼汉,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可在旧社会,尽管张学栋父母成年累月累死累活地给地主干活,仍缺吃少穿,挨冻受饿。地主还经常逼债上门,张学栋一家百般无奈,只得外出逃荒要饭,到灵璧县南老户朱家帮工。不久,张学栋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间,剩下了孤儿寡母,生活更加困难。张学栋16岁的时候,母亲又病死了,他孤……[详细]
|
张少博,大历进士。诗二首。尚书郎上直闻春漏[作者]:张少博[体裁]:五排[年代]:唐建礼含香处,重城待漏辰。徐声传凤阙,晓唱辨鸡人。银箭听将尽,铜壶滴更新。催筹当五夜,移刻及三春。杳杳从天远,泠泠出禁频。直庐残响曙,肃穆对钩陈。雪夜观象阙待漏[作者]:张少博[体裁]:五排[年代]:唐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烟氛初动色,簪佩未分形。雪重犹垂白,山遥不辨……[详细]
|
张昭远生卒年不详,字持正,张凝之子,宋初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北宋名将,《宋史》326卷有传。16岁时,张昭远见父亲张凝与辽军交战身陷重围,单枪匹马冲入敌人阵地,保护父亲杀出。因武艺高强,敌军无人敢与交锋,张昭远以功授左班殿直寄班祗侯。张昭远每次出使回来,都要向皇帝奏报利害,大多符合皇帝心意,后调任忻州都巡检,经多次升迁转至内殿崇班。宋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提名张昭远担任西上阁门副使。……[详细]
|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张世杰墓,位于斗门县井岸镇黄杨村。墓座西朝东,占地616平方米,三重回岭,两道曲折的左右摆手,三级拜台,金井,一对墓表,前有兜士。墓为灰沙所造,墓碑用青石,碑文:“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张……[详细]
|
354、张池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张池明,曾用名张赤民。生于1917年8月。河南省新县泗店人。贫农成分,农民出生,读私塾3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加入农民协会,担任光山县东区儿童团(又称赤色童子团)大队长。1929年调任少共光山县县委儿童团总队长。1930年带领县慰问团到前线支援红军打新集(今新县城),进城后县委派列到新集做青年团工作。1931年……[详细]
|
张谦光,1908年出生于湖北省新洲县肖家桥附近张北南村。其父亲是乡间塾师,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张谦光小时候随父母离乡背井流落武汉,父亲在口工人子弟学校任教,由于操劳过度,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迫于生计,母亲遂回娘家与其胞弟一起务农为生。在这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了求学,张谦光只身留在汉口。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他考进了一所半工半读的中学。为了不至中途辍学,他课余就在校内揽些杂活干,节假……[详细]
|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满仍值南书房,旋调吏部;二十九年(1849)督江西学政。咸丰帝即位,张应召陈述政见,提出“明黜陟,宽出纳……[详细]
|
张嘉佑,1988年5月11日出生于山东菏泽,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2012年,因出演爱情励志剧《我的经济适用男》踏入娱乐圈 。2014年,与戚薇、陈赫共同出演都市时尚爱情喜剧《爱情回来了》;同年,凭借与林峯合作主演古装历史剧《大汉贤后卫子夫》崭露头角 。2015年,凭借出演民国爱情剧《锦绣缘华丽冒险》受到更多关注 。2016年,在古装喜剧电影《我的野蛮囧妃》中首次担纲男一号 。……[详细]
|
张澯(1461~1519),字仲,别号泾川,平南县城西厢一里人。张澯幼年颖慧,10岁能文。明成化丁酉年(1477年) 乡试第九名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庚子年(1480年) 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巳酉年(1489年)授侍读,乙丑年升侍讲。正德元年(1506年)晋升学士,再升国子祭酒,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四年(1509年)升礼部尚书,后接连调任吏部、户部、兵部尚书。当时朝廷有些官员诋毁他与……[详细]
|
张志朴(?-1254年),南宋道士。自号“严浮子”。泗水(今属山东)人。性明悟,学玄黄飞炼之术,闻东海山水之地,遂隐入溪云山清宵洞。昼唯一食,身披一蓑衣,故人称“蓑衣师”行于山中,群鹿追随,有一姓葛的人闻其名而见之,志朴预言葛为国器,不逾年,以功授洪都统制。胶西太守赵德义将航海,往祷平安,志朴登舟助之。理宗淳佑(1241-1252年)间,夏旱,志朴又为乡人祈雨有验。又能幻术,严冬致花烂漫。一日赴数……[详细]
|
张秉枢字密臣,又字广平、治平。祖籍临潼,后定居三原北城。生年无考,约与胡均伯仲之间。其父与刘古愚友情笃好,仰慕刘之博学正直,遂于光绪十一年送秉枢到泾阳“求友斋”(后并为味经书院),从学刘古愚。张秉枢勤奋好学,经、史、子、集外,尤对数学独具钻研精神。当时高等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刚传入中国,译著仅见于浙江李壬叔《则古昔斋算学》之内,且不够完善。张秉枢潜心攻读李氏遗著,不由师传而一年之中洞晓该学科之奥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