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1190~1268)字德刚。涿州定兴河内村人。自幼善骑射,以豪侠著称。金贞祐年间(1213~1217),河北治安不宁,张柔组织同族亲属和乡勇自卫,开始了戎马生涯。中都路经略使苗道润,秉承皇帝旨意任张柔为定兴县令,后继任清州(治今河北青县)防御使。苗道润视其才,加任昭毅大将军,在元帅府供职。不久,苗道润为同知中都路经略使贾瑀所杀,张柔遂以檄文通知苗道润部下,共谋为苗道润0。苗道润部下何伯祥把苗……[详细]
|
张弘略(?~1296)字仲杰。定兴河内村人,张柔第八子。有谋略,通经史,善骑射。曾经跟从张柔镇守杞州,又移至亳州。蒙古宪宗五年(1255)入朝,宪宗授金符,权顺天(治今保定)万户。从征蜀地,因年幼,赐锦衣,令回镇守之地亳州。张柔退休后,授张弘略金虎符、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仍总领宣德、河南、怀孟等路屯亳诸军。中统三年(1262),李璮反元,求救于南宋将领夏贵。夏贵乘虚北夺亳、滕、徐、宿、邳、沧……[详细]
|
303、张世英
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于湖北武汉一书香门第,从小熟读论孟,中学时修理科,1941年秋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张世英生于武汉东西湖区柏泉一书香门第,中小学在汉口就读,曾短暂在武汉大学执教。年前,记者与东西湖区柏泉相关人士一道,在北京其回龙观家中,探访了这位武汉籍的哲学大家。曾是汉口有名的学霸哲学家的同学,是诗人。采访时,提到长江日报,张世英说……[详细]
|
张谔,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中宗景龙中,登进士第。仕为陈王掾。玄宗开元时,岐王范好儒士,谔与阎朝隐等从之游,赋诗相娱,后贬山茌丞。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一五、《国秀集》目录。《全唐诗》存诗12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联。(《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张谔,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景龙二年(708)登进士第,开元中官至太祝。岐王李范好学工书,雅爱文士,博与间朝隐、刘庭埼、郑繇等皆游其门,篇题唱和。时玄宗禁诸王与外……[详细]
|
张达志(1911~1992),原名锦瑞,代号老郑,店镇南坬村人。1926年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同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党、团基层组织。期间,历任中共葭县特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特派员、特委委员。参与组织了木头峪-,协助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详细]
|
张颐(1887-1969),字真如,又名唯识,四川省叙永县人。中国现代研究G.W.F.黑格尔哲学的学者、教授。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有精深研究,是中国哲学界专门研究西洋古典哲学的先驱,著有《黑氏伦理研究》、《黑格尔与宗教》、《圣路易哲学运动》等。其论著促进了中国哲学界对黑格尔学说的了解和研究。学习经历1907年,张颐在永宁中学求学期间受业师熏陶加入同盟会,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其间与谢持……[详细]
|
张才千(1910- ) 湖北麻城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在鄂豫皖红四军教导团当班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0。此后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0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1933年春任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营长。7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副师长兼第二七九团团长。10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34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同年1……[详细]
|
308、张绪
张绪,1921年7月出生于山西平遥,1937年2月参加革命以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先后3次负重伤,为革命胜利出生入死。1983年4月离休后,他继续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20多年来带领“老战士报告团”奔赴全国各地义务作报告2700多场,听众达200多万人次,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5月1日,张绪因病逝世。去世前他留……[详细]
|
张瑞麟字梦绂,一字仁甫,号莲航,清道光二年(1822年)生于青州府高苑县(今高青县邢王庄)。清同治元年(1862年)张瑞麟赴省会济南参加乡试,得中举人;1863年再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中第六十名进士。其师张纫芳是高苑城里本族人,与他同科中举人,同科中进士,名列二百名,故乡人云:“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张瑞麟四十一岁,他考中后回家见其母说:“娘啊!我考中了。”其母说:“中还早吗?”可见老夫……[详细]
|
张翼翔(1914-1990)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第二炮兵司令员。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14年8月出生在浏阳县张坊区人溪乡虎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投身湖南农-动。1928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大队长、团长、副……[详细]
|
张秉文(1585年—1638年),字含之,号钟阳。安徽桐城人,清代大臣张英的大伯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山东左布政使任上,保卫济南,抵抗清兵,以身殉国。妻妾赴大明湖殉国殉夫,家中侍婢十多人也同投湖自尽。张秉文少朗俊,风格标异,大父参政公许为远器。大父即祖父,张秉文祖父是张淳张一包,曾任陕西临巩道参政。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授浙江归安知县。不久,调徽州教授,后迁户部郎中,出……[详细]
|
张疆,字定叟、弱翁,号甫德、蒙泉,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生于今屏南县后峭村(原古田县二十八都)。他为人豪爽正直,重气节,好议国事。因他精通易义,理宗时补为太学生。此时,宁宗太师、理宗右丞相史嵩之专权独断,排斥异己,全朝为之侧目。张疆不顾安危,数次入朝上 书,力陈嵩之专断强横,独揽朝政,必将误国。嵩之恨之入骨,欲置张疆于死地。理宗察觉嵩之用心,张疆方免于难,嵩之终被罢官。淳祐七年(1247年),……[详细]
|
张信(?-1442年),临淮(安徽寿县)人,明成祖朱棣时宠臣,早期奉朱允炆之命去攻取朱棣,但却偷偷把此事告予朱棣,朱棣十分感激张信,称帝后给了张信很多赏赐,虽然曾遭到朝中大臣弹劾,但都得以相安无事。正统七年(1442年)死于南京。追赠为郧国公,谥号恭僖。张信家有世代承袭的官职,早期张信袭职后移守普定、平越两地,因功劳升至都指挥佥事。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朝中大臣推荐张信,说他有勇有……[详细]
|
314、张柏芝
张柏芝,1980年5月24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1998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喜剧之王》 。1999年发行个人首张EP《任何天气》,并凭借歌曲《星语星愿》获得关注。2000年获得第22届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金奖。2002年凭借韩国电影《白兰》获得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成为首位入围韩国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华人演员。2003年凭借爱情喜剧片《河东狮吼》获得港台最受欢迎女……[详细]
|
张人骏(1846—1927年),原字健庵,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又将字改为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丰润县(今河北丰润)大齐坨村人。清末政治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人骏十九岁考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二十三岁考中同治戊辰科进士。历官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先任广西桂平梧盐法道,后任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再则由山东布政使升为各省疆吏,历任漕运总督、山东巡抚、山西巡抚、……[详细]
|
张经武(1906-1971) 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906年7月15日出生于酃县沔渡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学校营长、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纵队参谋长等职,为扩大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保卫中央苏区,培养……[详细]
|
张厉生,原名张维新,又名绍武,字兴月,1900年出生于乐亭县三合庄乡三合庄村。幼年时家境贫寒,其父张绳武为家庭生计,弃农去东北公主岭,于乐亭 冯哨母应母海岳所开办商号天合盛习商,经过几年相处,与母海岳结成莫逆之交。母海岳将其外甥女许配张厉生为妻(未婚病故),又将其女嫁与张厉生之弟张敬新 为妻,两家结为姻亲。张厉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8岁入杨岗子私塾就读,15岁考入乐亭县立高小,因成绩突出提前毕业。……[详细]
|
张松龄,-张志和《渔歌子》之兄,一名“张鹤龄”,官居浦阳尉(今浙江萧山境内)。他的弟弟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浙江金华人,擢明经(按:擢,提拔;明经,即明经科,为唐代科举制中的一种考试形式,与进士科同为唐时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被唐肃宗赏识,命“待诏翰林”。后来,因政坛上的斗争牵连,被贬为南浦尉。后获赦,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又号“元真子”。其本人作有《渔父》词。该词的背景:时志和……[详细]
|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张子容是孟浩然的朋友,彼此之间常有唱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诗作,如《除夜乐城逢孟浩然》、《送孟浩然归襄阳二首》等……[详细]
|
320、张学成
张学成,字铸卿,是张作霖二哥张作孚长子,张学良堂弟。民国时期东北军伪军总司令。高山子一战,张学成和日本顾问等一伙日伪官员被击毙。张学成,字铸卿,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清末宣统年间在黑山县任警察队长时剿匪阵亡)的长子,张学良的堂弟。其父死后,他与胞弟学文及三个妹妹均由张作霖抚养成人。人生经历幼时,在帅府私塾启蒙。1919年与张学良同期就读于东北讲武堂第一期。毕业后,与其弟学文一同被张作霖送到日本陆军……[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