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晚年号师佛子。陕西泾阳人。12岁时在泾阳巨富柏森家给其子柏惠民做书童伴读,后肄业于三原宏道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四川开始与井勿幕交往。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井勿幕在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发展中国同盟会会员时,即介绍高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陕西同盟会中的骨干人物。他积极支持井勿幕联合会党、刀客的主张,介绍会党首领吴虚白与井勿幕结识。在光绪三十四年(……[详细]
|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成东、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经营。其中以东院,即贰仪堂最为兴旺。清咸丰六年(1856),贰仪堂主人的独生……[详细]
|
刘文伯(1893~1961)名一敬,字文伯。陕西乾州(今乾县)人。幼入私塾,13岁入乾州高等小学堂,14岁入陕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10月22日,刘和陆军小学堂部分学生参加了西安起义,奉命保护已被革命军攻占的军装局,维护西、南两条大街的秩序。西安平定后,刘又与部分同学赴渭北蒲城、富平、大荔、朝邑诸县宣传革命,布告安民。11月,秦陇复汉军兵马都督张云山率部西征,迎击清军进攻。刘参加西路战斗,被大统……[详细]
|
郭英夫(1881~1941)又名英甫。陕西咸阳陈老虎寨(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青年时代参加中国同盟会,在甘肃、新疆伊犁和陕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在兰州时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当地革命党人营救脱险回陕。1918年8月,于右任、张钫分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编靖国军为六路,郭任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驻凤翔、岐山一带,与陈树藩军对峙。为深入调查敌情,奉命化装去扶风一带侦察。路遇-密探向他透露:“我来……[详细]
|
张赓良(1908~1938)原名张瑞林,曾用名张靖夷,化名靖夷、耿亮。陕西乾州(今陕西乾县)人。15岁到县城第一高级小学上学,一年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务农。1929年关中发生大饥荒,张从军入伍。1933年在杨虎城部军官队学习后留司令部当排长。1935年冬经上官克勤介绍在西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遵照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指示回乾县恢复中共组织。经过秘密联系,发展中共党员,和上级派回的高绥夫于1936……[详细]
|
刘自立(1905~1927)字敬斋。陕西咸阳白良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1919年起,先后在咸阳县立高等小学和西安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4年夏考入北京民国大学。1926年夏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为第六期学员。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广州当局叛变革命后,刘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和进步同学一起离开广州经上海到武昌,被编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独立大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中共组织派往北方。5月……[详细]
|
王宗山(1896~1977)名登云,字宗山。陕西礼泉人。幼时受教于舅父韩承修门下,深受关学(以北宋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讲学关中,故名)熏陶,崇尚儒家正统。后进入县高等小学堂、陕西高等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反清情绪高涨,王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带兵打仗,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遂于辛亥革命后报考保定军校,因眼睛近视未被录取,改考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预科。1919年在京参加五四反帝-。同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威……[详细]
|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学生会主席和纠察队队长,2月经院长刘含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奉中共陕甘区执委会之命,以国民党特派员身……[详细]
|
赵葆华(1896~1966)原名尔鼎,字葆华,亦作宝华;化名周定一。陕西咸阳赵家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斗争。1921年初毕业返陕,曾去日本参观考察半年。回国后在北京和旅京陕西学生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不久又参与发起成立进步社团共进社。1921年冬回陕,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三原……[详细]
|
李子健(1901~1966)原名秉乾。陕西三原人。1922年渭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月,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协助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共青团员姚志哲建立团组织。2月23日,三原的共青团员在李的指导下开会,正式成立了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与此同时,他还在三原领导建立了渭北青年社。共青团三原特支通过渭北青年社,组织青年学……[详细]
|
南岳峻(1883~1958)号右嵩。陕西兴平人。清末举人。在广西任过知县,受蔡锷的民主进步思想影响,不愿为清政府出力,遂弃官到日本留学。袁世凯筹谋称帝时,南回国先到上海,后回西安,隐居华山,以书法自娱。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出任陕西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第一届陕西省议会议长。1922年1月担任陕西北道(即榆林道)道尹,与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过从甚密,曾帮助杨虎城解决粮饷困难,……[详细]
|
韩夏存(1921~1955)又名韩晋、韩阳晋,化名唐磊、胡友儒。陕西礼泉人。1936年1月考入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简师班。西师是当时西安有名的进步学校之一,又是中共地下组织领导西安-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这样的政治环境熏陶下,韩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懂得了救亡图存的道理,积极参加到-之中,于西安事变后不久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韩被选送到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后曾……[详细]
|
焦易堂(1880~1950)名希孟,号易堂。陕西武功人。幼时家贫,14岁才开始读书,后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法科。清宣统元年(1909),焦自省自治研究所学习结业,曾遍游周秦汉唐胜迹,萌发复兴民族之志,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返武功,被推为县劝学所所长。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失败后,井勿幕奉命回陕,布置同盟会员分头准备起义。八月,井到武功见焦,委其联络关中西部志士。焦在联络武功、扶风等……[详细]
|
萧之葆(1869~1945)字养泉,号筱梅。陕西三水(今旬邑)人。11岁在乾州(今乾县)应试,陕西学政樊介轩评其诗文“志和音雅,理达词明”,以第二名考取秀才,誉满关中士林。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以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三年期满,于二十四年(1898)授刑部主事、奉天司主稿兼总办秋审。光绪二十七年(1901)赏加四品衔,历任四川、直隶司主稿。清廷预备立宪时改刑部为……[详细]
|
张慕陶(1902~1941)原名金印,字信斋,笔名金刃、禁音等,化名张慕陶、马云程、张渊明等。陕西三水(今旬邑)人。1923年秋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秋由魏野畴、张性初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团的外围组织青年生活社,还与张性初、张含辉等人创办《陕西青年》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5年,作为省立三中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了驱逐军阀吴新田的-,并被推选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详细]
|
柏惠民(1888~1940)字筱余,亦作效愚。陕西泾阳人。父名柏森,系陕西巨富,曾以重金延聘名儒为子教诲启蒙。筱余后入三原宏道工业学堂学习。他读书务观大略,不计精熟,尤好阅新闻报章,与同里姚文山、高又明相友善,以学道经世为怀,常讨论古今兴废及中外时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高又明等联络革命人士,在三原设立勤公社,为同盟会秘密活动据点,常由上海等地购买进步书籍、报刊……[详细]
|
王观政(1901~1932)女。陕西礼泉人,从小在西安读书,受其父王授金的熏陶,思想进步。五四运动时,曾带领西安女子师范的同学--。1921年底任太平洋会议陕西学生后援会女师分会会长,带领学生冒雪上街,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11月共青团西安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委员。1926年2月参与组织西安妇女协进会,担任中共女师第二小组组……[详细]
|
宋伯鲁(1855~1932)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父母早逝,由其姐家先后聘毛汉诗、古玉册授读。中秀才后又师从著名学者柏景伟。柏忧国忧民的思想使宋受到直接熏陶。面对“赤芾仍食肉,苍生尚采薇”的社会现实,宋在不少诗作中对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穷苦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示深切同情。清光绪十一年(1885),宋以优贡中举,翌……[详细]
|
秋步月(1902~1930)又名捕虐,字凌云。陕西礼泉人。1921年冬,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在三中,受共产主义者魏野畴的影响,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踊跃参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秋毕业留校。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4月,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秋带领三中学生上街演讲,动员学生、市民支持国民军坚守西安。11月西安城解围,中共组织派秋回礼泉,帮助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并发……[详细]
|
刘愿庵(1895~1930)原名孝友,字坚予。陕西咸阳天阁村(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父到江西,入南昌大同中学堂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自动弃学,只身赴南京参加学生军。次年学生军解散,刘溯江而上,到四川嘉定(今乐山),在电报局找了一份勘测长途电话线路的差事。1919年到万县,在驻军卢锡卿部任参谋,不久又转入川军杨春芳部任秘书。1922年秋,杨春芳委任刘为丰都县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