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思止(生卒年不详),武则天时酷吏。雍州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他出身贫穷,先以卖饼为生,后来为游击将军高元礼家仆从。当时,武则天临朝称制,并在为自己正式当皇帝铺平了道路。为了镇压反对势力,他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来残害那些企图维护李唐统治政权的朝臣和地方官吏,政治恐怖笼罩全国。侯思止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依靠告密诬陷手段博得武则天赏识,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个有名的酷吏。载初元年(690)5月,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本州一名判司,这位判司找到侯思止,要他通过高元礼向武则天告密,诬告高祖李渊第18子舒王李元名与裴贞联合谋反。酷吏周兴负责审案,将李元名父子及裴贞……[详细]
|
阿史那·思摩(?―655年),突厥贵族。处罗、颉利可汗在位,为夹毕特勤。武德(618—627)初,多次来唐,高祖李渊封为和顺郡王。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等率领唐军分道攻打-厥汗国。颉利可汗兵败逃亡,各部族首领纷纷抛弃颉利可汗投降唐朝,惟独思摩跟随颉利可汗。不久,唐军灭亡-厥,思摩与颉利可汗同遭唐军俘虏。三月初三日,唐太宗李世民因赏识思摩的忠心,任命他为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思摩改任右武卫将军。后随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被流矢击中,唐太宗亲自替他吮血。不久班师回朝,思摩死于京师,追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筑……[详细]
|
刘世让(生卒年不详),字元钦,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隋炀帝大业年间,他仕隋为征仕郎。617年,李渊攻取了京城长安,他以湋川(即湋水流域,在今扶风、武功县境)之地归降,被授任通议大夫。隋将唐弼残部攻扶风,他自请前往说降,招抚成功,得其士卒数千人。李渊加授他为安定道行军总管。西秦薛举犯边,他率兵二万抵抗,战败被俘。他佯装投降,薛举并不杀他。李世民领兵讨伐薛举,屯兵于高墌。他暗中派弟刘宝逃出,向李世民传递情报,帮助李世民迅速打败了薛举。李渊认为他忠诚有功,赏赐其家,授他任彭州刺史。不久改任陕东道行军总管。永安王李孝基领兵进攻夏县(今山西夏县)的吕崇茂,他随同……[详细]
|
杜希全(生卒年不详),中唐镇将。京兆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唐玄宗天宝末年在郭子仪军中为裨将,后以战功升为节度使。德宗建中三年末(782),河中的卢龙、成德等镇节度使叛乱。朝廷调泾原镇兵东去平叛,在长安发生兵变,拥立朱泚为“大秦皇帝”。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杜希全与鄜坊(今富县黄陵一带)节度使合兵救援,至漠谷(今乾县西北)为叛军所败。德宗还朝,加杜希全检校左仆射,领灵(治今宁夏灵武)、盐(治今陕西定边)、丰(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夏(治今陕西横山西白城子)等节度使,封余姚郡王。他在赴边庭军镇前,向皇帝上奏疏《体要》八章,指陈朝政弊病,德宗高兴地听……[详细]
|
邢廷荚(1871~1901)字瑞生。陕西礼泉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举。后受业于味经书院刘古愚门下继续深造,与高又尼、张鹏一、王璜吉、曹骥观结成骊珠文社,精习-。二十一年(1895)刘古愚在味经书院特设时务斋,集书院有志于时务的学生40余名,邢名列其中,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和西方国家富强之道。他认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首应学习算学,遂“以算学为端”,刻苦钻研,写出了算学论著《借根衍元》,由时务斋刊印出版。后从事教育实践,“司会计、为督讲”,协助刘古愚推行教育维新救国。二十二年(1896)刘古愚倡议集股银20万两筹办陕西保富机器织布局,邢任会计,多……[详细]
|
杨荐(生卒年不详),字承略,北周大臣、外交家。秦郡宁夷县(西魏置宁夷郡,北周改为秦郡,故治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人。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关陇一带爆发了莫折念生和万俟丑奴领导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政府派来关中镇压起义的萧宝寅部连遭失败,又增派尔朱天光、贺拔岳领兵入关中。杨荐时在贺拔岳部将宇文泰部下,以参战功封为高邑县男。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宇文泰驻军夏州(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任夏州刺史,杨荐为其帐下都督。次年,贺拔岳被部将侯莫陈悦刺杀,宇文泰以替贺拔岳报仇为号召,统领了贺拔岳的部队,并攻杀了侯莫陈悦,完全控制了关陇的形势。宇文泰派杨荐去洛……[详细]
|
秋宏,1916年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共产党员、中共礼泉县党组织的创建者秋步月是他的堂侄。大侄子常给小叔讲革命的道理,启发他立志“救国救民”,使自幼喜爱读《水浒》、《三国演义》的秋宏思想深处渐渐认识到“三国”之“伟大”不是为民而谋,“水浒”之“英雄”虽行侠仗义,但终不能解民于倒悬,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团,才能使受苦受难的农民当家作主、不受欺侮,过上平等生活。秋宏心中的楷模不再是古书中的“英雄”了,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大侄子秋步月。他立志要跟着秋步月走,干一番大事业。1928年的农历大年初一,白雪覆盖着西府……[详细]
|
宋伯鲁(1855~1932)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父母早逝,由其姐家先后聘毛汉诗、古玉册授读。中秀才后又师从著名学者柏景伟。柏忧国忧民的思想使宋受到直接熏陶。面对“赤芾仍食肉,苍生尚采薇”的社会现实,宋在不少诗作中对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穷苦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示深切同情。清光绪十一年(1885),宋以优贡中举,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七年(1891)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二十年(1894)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奉命典试山东;二十二年(1896)任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详细]
|
丁维克 (1919-1998)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陕西省礼泉县人,1919年11月生。1937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员、山西省代县自卫队总队长、代县-局长,张家口市-所长、热西地区公安处副处长、天津市-科长。1949年6月随解放军南下湖南工作,任长沙市-科长。建国以后,任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长沙市副市长、长沙市委副书记、书记,省委统一战线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农村部副部长,省委农村政治工作部副部长。1969年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副组长、湖南省……[详细]
|
韩夏存(1921~1955)又名韩晋、韩阳晋,化名唐磊、胡友儒。陕西礼泉人。1936年1月考入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简师班。西师是当时西安有名的进步学校之一,又是中共地下组织领导西安-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这样的政治环境熏陶下,韩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懂得了救亡图存的道理,积极参加到-之中,于西安事变后不久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韩被选送到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后曾两次参加农村工作团,到农村宣传抗日救国,被推选担任西师民先队的秘书、队长及学生抗敌后援会常委。1938年11月,韩随西师迁往西乡县,1939年1月在西乡加入中国……[详细]
|
王授金(1873~1928)名梦简,字授金,亦作绶金。陕西礼泉人。幼年从父读私塾,及长考取秀才,后入三原宏道书院,继又考入上海公学,专攻理化。毕业后,开始在清末的陕西教育会工作,曾任西安红十字会副会长。辛亥革命爆发时王为陕西的革命军制造火药。民国初年任同州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曾参加陕西人民驱逐军阀陆建章的斗争。1920年任西安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积极参与西安省立各校教职员反对军阀陈树藩的罢教索薪斗争。是年8月27日,省教育厅厅长郭希仁训令各校学生一律去文庙祭孔。王领导女师师生拒绝参加,并发表演说,号召学生学习新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康乐奋斗,事后还把讲演……[详细]
|
秋步月(1902~1930)又名捕虐,字凌云。陕西礼泉人。1921年冬,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在三中,受共产主义者魏野畴的影响,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踊跃参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秋毕业留校。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4月,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秋带领三中学生上街演讲,动员学生、市民支持国民军坚守西安。11月西安城解围,中共组织派秋回礼泉,帮助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并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他深入发动群众,同当地的-污吏进行斗争。192 7年1月,曾将残酷压榨人民的县知事陈钟秀拉到县衙门前,开展说理斗争。2月中旬,国民党礼泉……[详细]
|
王宗山(1896~1977)名登云,字宗山。陕西礼泉人。幼时受教于舅父韩承修门下,深受关学(以北宋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讲学关中,故名)熏陶,崇尚儒家正统。后进入县高等小学堂、陕西高等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反清情绪高涨,王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带兵打仗,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遂于辛亥革命后报考保定军校,因眼睛近视未被录取,改考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预科。1919年在京参加五四反帝-。同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威斯康辛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攻读,两年后转入华盛顿乔治亚城大学,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期间,常给一家华人报纸写新闻稿,受到报方重视,被正式聘为该报常任新闻记者。19……[详细]
|
雷恒焱(1885~1912)原名恒贞,字坤山,亦作昆山。陕西礼泉人。少受塾师、他的姑夫张履元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西安陕西陆军小学堂读书,因“常以汉族不振,动于辞色”而被校方开除。复考入甘肃陆军小学堂,后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回陕。在校期间,他广交朋友,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熏陶,返回西安后又阅读了《总理小传》《民报》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书刊,还结识了郭希仁、王授金等同盟会革命志士,产生了反清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坚信只有按照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国,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详细]
|
燎原 (1956~)原名唐燎原。陕西礼泉人。1982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73年在青海贵德县下乡插队,1975年在青海农机工具厂当工人。1982年后在青海《西宁晚报》、山东《威海日报》任,高级。2008年调山东威海职业学院任文学教授,威海市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专论《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诗集《高大陆》,诗歌赏析《重读诗人·昌耀诗作精品赏析》,诗人评传《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海子评传》(修订本)、《昌耀评传》,评论随笔集《地图与背景》,诗人诗作相关介绍集《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共八……[详细]
|
刘德明(1910—1942),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学过木匠活、当过药铺店员。1925年,为生活所迫,到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当兵。1930年,随部队调防到江西。1931年12月,参加由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的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红军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春,在红军东征战斗中负伤,伤愈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任随校队长。不久,调任红二……[详细]
|
王鸿荣(1916—2001),1916年10月5日出生,陕西省礼泉县良马村人。1932年1月参加西北反帝同盟军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随部队转战于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战士、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骑兵团班长、排长、陕北红军学校学员。参加了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陕北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劳山、绥德、瓦窑堡、直罗镇、榆林桥等战役战斗。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参加红军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骑兵营副连……[详细]
|
王观政(1901~1932)女。陕西礼泉人,从小在西安读书,受其父王授金的熏陶,思想进步。五四运动时,曾带领西安女子师范的同学--。1921年底任太平洋会议陕西学生后援会女师分会会长,带领学生冒雪上街,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11月共青团西安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委员。1926年2月参与组织西安妇女协进会,担任中共女师第二小组组长、西安平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以主要精力领导西安妇女解放运动。1927年春,她和《陕西国民日报》合办了《陕西妇女》副刊,号召妇女群众投身国民革命,提出“妇女求解放……[详细]
|
阎纲 (1932~)陕西醴泉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兰大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一野宣传队员,醴泉县文化馆、县文联干部,《文艺报》、评论员,《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常务编委,《当代文学研究论丛》主编、《评论选刊》主编,河北省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文化报》副总,《中国热点文学》主编,高级。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小说创作谈》、《悲壮的〈红岩〉》、《小说论集》、《〈创业史〉与小说艺术》、《文坛倘佯录》(上、下册)、《文学八年》、《新时期小说论》(合著)、《阎纲短评集》、《神·鬼·人》、《余在古园》等,散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