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忠(1889—1957),字僿无,别号佐时、一仁,余杭良渚镇人。少年时就有志科学救国,家贫辍学,未能遂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杭州任小学教员。以所得作学费,入安定中学。1913年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第一期。1916年毕业,任夏超部第八团司药正,驻杭州。1922年,应上海五洲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五洲”)总经理项松茂之聘,任五洲固本皂药厂药部主任。业余时间自修德、英、日三国……[详细]
|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萧山临浦镇人。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1906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格致科,并跟从德国学者梭尔格学习地质。1909年考取公费生出国留学。1911年赴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地质学,1913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教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兼任地质调查所工作。1918年起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执教。当时由于地质文献参考资料稀少,王烈为悉心培养年轻地质……[详细]
|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阆苑小学、美新小学任教。1920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在钱玄同、胡适、鲁迅诸名师熏陶下,学业日进。“五四”-中,积极参加-、-,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毕业后,先后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教员、校长以及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等校教职。在……[详细]
|
盛震叔(1912—1955),原名鸣远,乳名小毛,曾用曾纾、雨辰、姚鸣等名,余杭闲林镇人。1931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倾慕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余杭、萧山、奉化和安徽、广东、上海、广西等地中、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3年11月,在上海参加陶行知举办的生活教育社,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奉为至理,身体力行。办学求实求新,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提倡文体活动,亲为学生抚琴伴奏;讲课……[详细]
|
沈佩兰(1903—1954),女,萧山云石沈村人。她9岁读书,聪慧好学。18岁嫁至朱村桥乡塘坞村。塘坞村地处偏僻,村里文盲居多。沈佩兰在家开设私塾,免费招收贫苦孩子20余人入学。后至孝丰为家塾教师。1934年,塘坞村建立小学,她又回村任教。1940年2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国民党192师119团扼守朱村桥猫头山和云石郎岭等地。是月17日,与日军交战,日军退守塘坞,设指挥部于沈家中。119……[详细]
|
金百顺(1878—1954),字润泉,萧山石岩金西桥村人。幼年时家境清贫,读书不多。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杭州盐桥乾泰钱庄当学徒。后至同兴钱庄和裕源大钱庄做工。二十四年被宝泰钱庄聘为副经理。任职期间,金结交全浙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和北京日商正金银行买办陈静斋等人,后经汤寿潜荐举,金出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辛亥革命后,金百顺调任南京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经理。后随中国银行总行迁往北京,继任原职。19……[详细]
|
许廑父(1891—1953),名与澄,字弃疾,又字一庵,别署颜五郎,萧山浦沿许家里村人。幼入私塾,曾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十中)、上海中国公学。1920年,为粤督莫荣新的秘书。后抵沪,由《民权报》主笔何海鸣推荐,靠写作为生,在文坛初露头角,尤以《八仙得道传》出名。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数量众多,人称“许一万”,为上海会文堂书局的特约撰稿人,后又主编《小说日报》。1929年受会文堂书局之邀……[详细]
|
戴瑞浩(1923—1951),一名瑞镐,富阳春明乡鸡笼山(今属富阳镇)人。小学毕业后,以做伞骨为业。1937年12月,富阳县城及邻近各乡沦于日本侵略军。1939年2月,戴由日伪富阳农工会会长朱关星带领,进城放牛。因其生性狡猾,善于逢迎,博得日本侵略军头目小早川宠爱,认为义子,并命从日本侵略军翻译徐仲辉(台湾人)学习日语。旋被派入部队服役,先后在日本侵略军22师团85联队第一中队及“枪部队”充当翻译……[详细]
|
赵汉卿(1889—1950),名建藩,字叔屏,号汉卿,萧山临浦镇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为光复会会员,曾任该会领导人陶成章的机要秘书。辛亥革命后,赵自沪返绍兴,参加创办《越铎日报》,期间,加入沈定一领导的公民激进党。清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南方革命政权与袁世凯举行南北议和时,赵任南方议和团秘书。1912年,绍兴成立“成章女校”,赵汉卿与鲁迅、蔡元培等为该校校董。同年,任省参议,并在杭州主……[详细]
|
包汝羲(1880—1950),字仲寅,号笑庐,建德乾潭镇人。髫年中秀才。随即补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日文预备学堂,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攻读理化博物科。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严州、衢州等中学担任博物教师。与余光凝、邵次珊等同盟会员鼓吹革命。1912年9月至1913年4月任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由于办学成绩卓著,1924年5月……[详细]
|
楼曼文(1908—1949),女,又名方娘,小名梅园,萧山岩山(今楼塔镇)伊家店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1921年随家迁居杭州。1924年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楼曼文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并被推选为中学生女代表,上街--。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她在浙江工大预科班学习,四一二-政变后-辍学,避居乡间。不久,只身赴沪,入上海艺术大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
叶良辅(1894—1949),字左之,杭州人。1916年毕业于地质研究所,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2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先后任地质调查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1935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著有《北京西山地质志》、《中国接触变质铁矿带闪长岩的研究》、《安徽北部铁矿的类型与成因》、《安徽南部铁矿的种类与来源》及与人合著《长江巫山以下地质构……[详细]
|
叶景葵(1874—1949),字揆初,别署卷庵,清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光绪二十四年入通艺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研求新知识,致力探究改革富强之道。中进士后,放弃入翰林之选,自愿赴长沙,入湖南巡抚赵尔巽幕下,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三门文案。三十三年随赵尔巽至沈阳,任盛京部文案总办、奉天财政监理官,努力重振日俄战后凋敝的东北民生,因功荐升道员。同年,南下上海,加入浙江铁路公司为……[详细]
|
鲁光钊(1917—1948),萧山临浦镇人。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期间,受进步书刊和马列文献影响,曾发起组建“荆山共学社”,宣传革命理论。“卢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于次年毕业,被分配在党中央社会部工作,摘录、编写《书报简讯》,供中央领导参阅。因其工作出色,1939年被评为延安……[详细]
|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牌名为“苏州文戏”,由王宝庆带班主演。因其人灵活,又有杂技功底,担当小生演技出色,扮净、丑诸角亦演得动人……[详细]
|
葛理庸(1920—1946),幼名棣荣、祖燕,化名常德存,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1930年随父居沪,1934年辍学,1936年入嘉兴民丰造纸厂。工余勤写作,曾在《嘉兴日报》副刊上发表题为《一盏明灯熄灭了》一文,悼念鲁迅逝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故乡,集资创办战时小学,为贫苦儿童提供就学机会。1938年参加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投入抗日斗争。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省流动施教团,在金华、绍兴、上虞等……[详细]
|
俞慕耕(1917—1946),原名祖奇,富阳新建乡(今属大源镇)大兆坞村人。1932年,毕业于萧山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考入金华塘雅省立实验农业学校,改名慕耕。在校联络师生,揭露校方弊端、举行-,被校长指控为“共党”嫌疑分子,开除学籍,流居杭州。抗日战争爆发,慕耕向往革命,积极参加进步刊物《战时生活》组稿、发行工作。旋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转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详细]
|
孙京良(1913—1946),又名文达,化名程远,富阳龙门乡龙一村人。出身贫苦。1929年,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即回乡在环山诸佳坞村小学教书。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发动富阳农民“五一”武装-。-失败,遭国民党政府通缉,-离乡,隐蔽于萧山县。抗日战争前夕回乡,在龙门小学任教。1937年12月,杭州、富阳相继沦陷。京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次年3月,参加富阳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先后担任纠察长、干事……[详细]
|
潘芝山(1900—1946),名怀升,桐庐四管乡雅坊(今新合乡雅坊村)人。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体育专门学校,因参加“五四”爱国-被开除。1930年春,结识共产党的秘密工作者金焕善,立志献身革命。他以“金兰结义”的办法,联络受苦弟兄,向地主豪绅开展减租斗争,并为革命筹集经费。是年5月,他集合农民武装40余人,打算配合党领导的其他武装,攻打诸暨县城,因事机不密,遭省防军伏击,-失败,潘芝山避匿湖州……[详细]
|
章烈(1889—1945),字定一,乳名小庆,新登麻车里(今富阳洞桥镇枫瑞村)人。家贫,由其姐夫资助,高小毕业后就读于杭州安定中学。当时,目睹国势阽危,乃愤而习武,考取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南下广州,充大元帅府侍从武官。后调任黄埔军校教官,曾率学生军东征陈炯明,初具战绩。1926年7月,章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随北伐军挺进浙江,于龙游大破孙传芳军。次年正月,进军桐庐。张宗昌援军号称十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