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瑞(1910—1941),舒城县西衖乡(今属南港镇)人。周启瑞,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父亲见他天资聪颖,就让他读了私塾。10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池州乡村高级师范学校。1934年,回到家乡任教。周启瑞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敢于同一切-势力作斗争,他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长大后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启瑞怀着对救国救民的渴望和追求,于1937……[详细]
|
张知行(1901-1995),原名骏,安徽桐城人,生于北京。潘赞化(潘玉良之夫)的表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早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1923年任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1营营长, 1926年任第15混成旅45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副校长,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第1路军直属特务旅旅长,参加中原大战,1936年7月任第32师参谋长,1938年任第……[详细]
|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西乡(今桐城市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祖父潘黎阁,曾任清廷京津道台,举家迁居天津。赞化幼年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举家迁回桐城。光绪二十七年,同堂兄潘晋华与陈独秀、柏文蔚等人,在安庆北门藏书楼,组织“青年励志社”,从事反清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被清廷列为大逆,四出搜捕,潘氏兄弟被迫-日本,潘赞化……[详细]
|
韦斯琴 女,196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专业。擅长书法、绘画、写作。其书法作品曾获“第二届兰亭奖”一等奖、“首届全国行书展”提名奖。其散文集《六月无痕》获“第五届安徽文学奖”;散文集《让我慢慢地靠近你》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出版有《云为诗留》。韦斯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芜湖市书画院专职画家。2007年被……[详细]
|
吴仁欢(727—807)是祁门建县后的第一任县令。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江南饥荒,民不聊生,歙人方清率领饥民起义,永泰元年(765),攻下歙州,杀死歙州刺史庞睿,占据黟县赤山镇,设置了阊门县。吴仁欢乘机而起,聚集本地武装数千人,配合官兵,第二年平定了方清起义。代宗下诏召他入朝,授予朝散大夫、石州(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刺史,恩赐紫金鱼带。因赤山镇距黟遥远,赋役繁难不便,吴仁欢遂上奏朝廷,乞请改镇……[详细]
|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日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详细]
|
陈嘉谟(1486-1570),字廷采,号月朋,西乡石墅(今安徽祁门小路口镇二都)人。年少时因体弱多病,遂钻研医药知识,其天性聪颖,博学多才,在诗词赋和书法算方面均有建树,尤以医药造谐较深。陈嘉谟精研医学,尤精本草,著有《医学指南》和《本草蒙筌》2书。后者是陈嘉谟的重要著作,书名“蒙筌”,乃旨为童蒙而作。此书本是陈嘉谟用来教授弟子的本草讲稿,共12卷,收载药物742味,系统记述各类药材的产地、采集、……[详细]
|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祁门县城东人。少时勤攻儒学,因为多病,改向本县名医汪宦学医。他博览医书,精通内、妇、儿科,名闻遐迩。中年迁居北京,求医者愈众,声名渐重。时逢明嘉靖帝穆妃病危,宫中御医都束手无策,徐春甫受荐应诏,治愈了穆贵妃的病,被授予太医院御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徐春甫“居京邸,求医甚众,即贵显者不能旦夕至。”徐春甫治学严谨,以儒通医,以医济人,不求名利,体现了……[详细]
|
倪畅予原名倪润芳,祁西渚口村人,生于1904年。她自幼读书,1920年赴安庆就读于安徽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当时上海大学是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合办,校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教师中有共产党人瞿秋白、萧楚女等。倪畅予在学习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倪畅予凭父母之命在上海与祁门人谢仁寿结婚,但谢仁寿是富家公子,不思上进。1926年5月,倪畅予逃离封建腐败的家庭,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详细]
|
潘玉良,(1895—1977),原名杨秀清,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伎院作歌伎,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详细]
|
胡晋接,字子承,号梅轩,晚号止澄,安徽绩溪人,是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与教育家。1874年即从父在东山书院读书,1883年应光绪甲申科试,考入府学,旋食廪饩,援例入贡,熟读经史,成为饱学之士。1891年,在绩 溪城南汪氏家塾任教,后在浙-溪教私塾,其间屡欲创立新制小学,展其抱负,惜无资创办。1903年,绩溪巨商程序东、程松堂创办“仁里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胡晋接在该校主持校务八年,培养了不少英才……[详细]
|
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一字咏村,号韬庐,歙县西溪人。幼时母授以《尔雅》、《毛诗》,后受业于临川李联琇。从江苏仪征刘文淇研究汉学,从桐城方宗诚治宋学,又自钻 研经学,博览群书。清光绪二年(1876)拜翁同和为师。光绪六年进士。授山西知县,后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光绪二十一年赐五品卿衔。曾任李鸿章幕僚,因不能尽其才而辞归,曾主讲安庆敬敷、芜湖中江、徽州紫阳等书院,后在家开经馆授徒,……[详细]
|
施璜[约公元一六五三年前后在世]字虹玉,休宁人。生年不详,约清世祖顺治中前后在世,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弃学业,发愤自力于躬行。与同州吴曰慎等会讲紫阳书院,学者宗之。继游无锡,师事高世泰。尝应聘金陵,与熊赐履论学,尤相契合。璜著有《诚斋文集》二卷,《四库总目》及《思诚录》、《小学近思录》、《发明》等并传于世。……[详细]
|
汪克宽,元学者。字德一,又字仲裕,人称环谷先生。祁门(今属安徽)人。早年从师吴仲迂。泰定年间中乡试,会试因答策伉直见黜,于是弃科举,回乡致力于经学,著书讲学,生徒甚众。明洪武初,到京师修《元史》。在教育上,主张通过科举举人才,建议“核荐举而革冒滥,厚敦遣而公遴选,弃其小以取其大,因其文以观其心”(《环谷集·省试策》),主张学校择儒师以培养儒生,认为“学校不修,则民不知义;人材不举,则吏不称职” (……[详细]
|
赵汸(1319~1369年),字子常,蓝渡乡龙源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晚年隐迹东山,人称东山先生。赵汸自幼颖敏,一生专攻学问,不慕荣利,潜心致志整理古籍。他遍访名儒,登门求教。曾远赴江西,聆听当时名儒黄楚望的教诲,学业更有造诣。友人相约赴京谋官,他辞以母老。后在故乡东山,设馆教书。至正十六年(1356年)本县建商山书院,与朱升同受聘为山长。次年,朱元璋来徽州,几次登门访贤,召他出山,均托病推辞。安……[详细]
|
郑玉【元】(公元一二九八年至一三五八年)字子美,徽州歙县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年六十一岁。幼敏悟嗜学;既长,博通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且既其地造师山书院。至正间,徵拜翰林待制,奏议大夫,辞疾不起,日以著述为事。明兵至,守将要致之,玉正服自缢死。玉著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及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等,(均《四库总目》)传于世。……[详细]
|
吴鲁衡(1702-1760)清代著名工匠。原名国柱。休宁县万安镇人。吴鲁衡从小学习罗盘制作技术,由于心慧手巧,很快便精通了整套制作工艺,成为同行业技术人员中的佼佼者。雍正年间,吴鲁衡在万安镇老街上创设吴鲁衡罗经店,融制作和经营于一体,所制罗盘、日晷及指南针等产品,工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形式承继古法而又能适时创新,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吴鲁衡罗经店的系列制品首先在崇尚堪舆术的徽州本地流行,然后随着徽……[详细]
|
吕文仲[公元?年至一oo七年左右]字子藏,歙州新安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宋真宗景德末。南唐时,进士及第,调补临川尉。入宋,历少府监丞。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以文史字学为太宗所知。太宗每观古碑刻,常召文促与舒雅、杜镐、吴淑读之。尝令文仲读文选,又继读江海赋。遂以本官充翰林侍读。真宗时,累官至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文仲富词学,器韵淹雅。曾使高丽,善于应对。清净无所求,远近悦之。文仲参与编修《……[详细]
|
程啸天(1911-1984)名岳,字仲芳,斋号清心轩,陶苑,晚年在黄山设“程啸天画室”。安徽省歙县虹梁村人。工山水,擅旧体诗词,书法以行、隶长, 兼能制印。 1924年由舅父方乾九介绍至浙江崇德商铺做学徒,业余习画,1931年拜旅日山水画家张伯英为师,青年时期漫游江浙及沪上,以卖画维持生计。浙江习画期间,曾随师张伯英应邀为费龙丁、葛书征、朱似石、徐振家等江浙收藏家鉴定书画并临摹所-代名家作品,画……[详细]
|
何震(1522~1604) 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休宁县人,明代著名金石篆刻艺术家,徽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力主以六书为准则,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他与文彭独树一帜,矫正时弊,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为篆刻基本理论奠定基础。他的篆刻作品,纯朴清新,遒劲苍润,素以流利、隽逸、典雅古朴而闻名。他着力仿古,摹拟汉印,其仿汉满白文,刀法猛辣挺劲……[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