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凤桐(1903~1966.10),河南省通许县练城村人。豫剧著名乐师。娄博学多艺,吹、打、弹、拉、唱无不精通,尤以月琴技艺精湛著称,人称皮弦大王,对豫剧曲牌、唱腔亦颇有研究,是豫剧场面中的文武全才。娄系门里出身。其家乡练城,素有戏乡之称。村上的自办戏班实力雄厚,能与周围各县大班抗衡。娄6岁即入班学艺。他年纪虽小,却刻苦、坚韧,日夜练功,冬夏不辍。娄为练鼓板,裤子的两膝处常被鼓条抽打出破洞。他敏而……[详细]
|
高丽虹(1902.2.9~1984.3.26),开封市人。生于西棚板街。幼读私塾十余年,尤爱书法,其习作颇受塾师赞赏。1923年夏,入重修河南通志局做采访、缮写工作。1927年重修河南通志局和金石编纂处合并,更名为重修河南通志处。30年代初,经考试考取河南高等法院,任书记官。1932年9月在中州国学专修馆,跟随书法名家许钧兼职学习书法。1938年春,在开封沦陷前夕,随河南高等法院行政分部南迁至河南……[详细]
|
张萃中(1902~1981),原名勃,曾用名张海峰、张永俊、张竞仁,河南省杞县前营村(今属柿园乡)人。1926年参加革命,是中共河南省委早期领导成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教育工作,是党内学有专长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张萃中青少年时代先后就学于杞县甲种农校、杞县黉学(私塾)、开封培文学院、中州大学,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详细]
|
丁全福(1902~1972),回族,开封市人。自幼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无比。二三十年代与弟全玉(号汉章)在河道街路南(今人民医院对面),开青干果行,以卖水果、瓜子为生,全玉坐店经营,全福挑担走街串巷叫卖。1933年10月,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获测力项目第一名。1935年10月,代表河南省赴上海参加中华民国第六届运动会,参加测力项目挑杠铃比赛。当时共有6名选手参加这项比赛。其他选手最多挑……[详细]
|
王玉泉(1902~1965.11),河南省开封县八里湾人。八里湾方笙创制人。王玉泉出生民间吹奏艺人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吹奏唢呐、竹笙,因勤奋好学,10岁便能吹善奏。在吹奏唢呐的闲暇时,还钻研修笙、修唢呐技术,当时王家的唢呐吹奏艺术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方园百里举办红白喜事都愿请王家艺人去吹奏。他家祖传使用的笙是园笙,在实践中王玉泉感到园笙声低音杂,指法别扭,尤其吹奏快速旋律时,更觉手指不灵,且长时间演奏……[详细]
|
黄樵松(1902~1948.11),号怡墅,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人。家境贫寒,靠父做小本生意和当长工维持生计。樵松幼年读私塾,上小学,后入省立淮阳第四中学读书,未毕业就去冯玉祥办的西北军学兵团当学兵,曾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初期任二十七师步兵旅长,不久晋升该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三十军副军长。后任该军中将军长,一生战绩显赫,曾获7枚勋章。黄樵松是一位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抗日将……[详细]
|
马石生(1902~1929.2),开封市人。住城内琉璃庙街,出身贫寒。1922年考入信阳邮政局当学工。1923年被派往商城县邮政局当邮差(邮递员)。1925年3月,经吴静宇、胡攻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商城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当时河南省委对商城党组织的领导,主要采用通信方式。党组织考虑到马石生的公开身份是邮差,为保证党组织的指示文件安全,便分派他担负通信联络工作。为做到万无一失,经过再三……[详细]
|
靳锡庚(1901~),字寿山,河南省杞县邢口村人。中国著名的石油勘探专家、石油化工部高级工程师、玉门油矿早期创业者之一。靳锡庚幼读私塾,17岁入杞县乙种农校,1923年在杞县参加张海峰、吴芝圃等发起的杞县风俗改良会,追求进步。1926年秋,他随同张海峰带领农民自卫团从邢口虎丘寺星夜奔袭睢县姬房李村直系军阀招兵处。1927年5月,他参加吴芝圃、肖人鹄等领导的杞县农民-,攻克县城后,担任临时治安委员会……[详细]
|
田述基(1901.12.17~1968.10.1),开封市人。生于开封乐观街田进士院。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即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任工程师、工务段段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赴云南省先后负责修建滇缅铁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广西百色飞机场等工程,任总段长、工程处长及总工程师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天津塘沽新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天津解放初期,积极协助军代表接管塘沽新港和恢复港口建设……[详细]
|
傅桐生(1901~1985.5),字茂萱,满族,开封市人。著名鸟类学家。1917年,傅桐生毕业于开封第一中学,同年考入开封第一师范。1922年毕业后在河南省立第一小学任教,后被中州大学生物系聘为助理员,1925年被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聘为助教。1927年后,先后任河南大学生物系助教、河南博物馆动物研究部和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1935年赴法国留学,以《河南鸟类志》专著,获生物学博士学位。1937……[详细]
|
侯宝贤(1901.8.20~1971.6.20),开封市人。生于开封延寿寺街。家境贫寒,祖辈以拾粪、熬盐为生。早年,3个妹妹先后染病因无钱医治而亡,遂发奋自学医术。1910年春至1912年,在开封十二祖庙街读私塾,并从外祖父习正骨、伤科。1912~1919年,在开封辘轳湾读私塾并习正骨科。20岁时,恰遇邻居失火,房东赠给他一箱医书,他如获至宝,逐本攻读。为理清人体经络系统循行分布,准确定穴,他动手……[详细]
|
段剑民(1899~1987),字醒豫,河南省开封县城关镇老府庄人。系国民党知名人士,段剑民始祖段干木,为帝王师,祖父段振东,为国子监生,早逝,其父段拱宸,曾参加反清活动,辛亥年十一月又参加开封起义。段剑民自幼寄居嵩山少林寺为僧,法名国汉,民国初年肄业于开封高等小学,取名立志,考入济汴中学,改名剑岷。考取法政学校,乃名醒豫。后充任道教会整理委员,道号豫溪居士,他常年受儒家教育,肄业于培文学院,又受天……[详细]
|
鲁子惠(1899.9.9~),开封市人。著名的生理学家和神经解剖学家。他出生于晚清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7岁丧父,慈母疼爱独子,为培养他成才,节衣缩食,让他读私塾。1915年鲁子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的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他一边学习一边业余给学校干点工作赚点钱贴补家里。1917年他作为跳高运动员,去日本参加过远东运动会。1920年8月从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开封做了5年小学教员,……[详细]
|
李村人(1898.9~1979.4),字世静,河南省兰考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考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4年毕业后,继读私塾,博览群书,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功底。1918年任教于考城高等小学。1929年,应聘于抗日英雄吉鸿昌所创办的扶沟中山小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1930年10月,李村人与吉鸿昌、吉鸿昌之父及中山小学校长(此时校长为郝子固,后为李村人)、教师的一张合影,今存于其女……[详细]
|
陈玉璋(1898~1976.7),字寿石,又字梅村,号恬安老人,开封市人。住城内州桥街。出身贫苦,9岁入私塾,12岁丧父,母子3人艰难度日。清末民初,开封书坛名家辈出。陈玉璋酷爱书法,多次登门求教,但常被拒之门外,于是他发愤读书、刻苦练字。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无钱购买纸墨,他就在漆板上用黄土拌水写字。除读书练字外,还时常出去干些杂活,贴补家用。1918年因家贫,弟弟又患病去世,便辍学设馆教书。白天教……[详细]
|
陈玉亭(1898~1970),乳名小柱,河南省开封县袁坊乡南北店村人。陈自幼随父以种地和卖烧饼为业。常借卖烧饼之机随村玩会班学戏、排戏、演戏多至深夜。由于他天资聪敏,嗓子又好,班中李勤、刘恩便收其为徒,唱起戏来,并成为班中主要演员。1915年夏,陈玉亭背着父亲到陈留县王建业的德胜班搭班唱戏,正值该班在北朱庄演出,经舅父介绍,当晚唱了-戏。一出《探山》引起轰动,班主当即允诺,收下他来。陈父听说后,极……[详细]
|
刘敬宜(1897.12.18~1973.5.10),字本义,开封市人。生于开封。其父刘务山是一位很出色的酱菜、糕点师傅,其母刘氏,生有4男3女。刘敬宜排行第四。刘敬宜青年时代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民主、科学和实业救国的思潮对他影响较深。中学毕业后,他考取河南留学欧美予备学校。19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留学美国,并得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奖学金,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工程学院攻读航空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获……[详细]
|
张春霖(1897.3.23~1963.9.27),字震东,原姓巴依特,蒙古族,开封市人。中国现代鱼类学创始人之一。张春霖幼年家贫。1918年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河南嵩县、巩县和开封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后幸遇返乡探亲之开封名人、中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教授秉志。秉志与他相商,称可为他提供勤工俭学机会,1922年4月,张春霖即辞职去南京,任东南大学生物系助理员。同年7月,他考……[详细]
|
何春明(1896.10~1986.11),字朗亭,圣名司德望,开封市人。生于开封北西后街一个世代信仰天主教的家庭,系开封市近代最早信奉天主教的四家之一。何春明7岁入私塾,后转入北仓学堂上学。少时即喜读天主教会所刊行的教义、教理书籍,酷爱《宗徒行使》、《圣人列传》。14岁入南阳县靳岗天主教初级修院学习。1916年9月毕业,适值天主教开封教区成立,即随开封教区首任主教、意大利籍传教士谭维新返回开封。谭……[详细]
|
杜缵曾(1897~1989),杜继曾之弟,字唯亭,曾用名杜占真。早年即追求革命,寻求救国之路。1926年在北平参加进步刊物《每日评论》、《哈哈报》的工作,结识了李大钊、鲁迅。他靠半工半读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先后在北平、绥远、广西梧州、山东枣庄等中学和师范任教,假期还到农村办教育。1938年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携夫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其4个子女也相继到延安,是延安为数不多的全家革命家庭。他历任延安小学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