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沨(1916.11.29~),原籍河南省项城县,生于开封市。父亲赵福廷是前清秀才,河北保定法政学堂毕业后,先在开封地方法院任书记官,后挂牌律师业务。1927年赵沨在开封省立第三小学毕业,考入省立第二中学(旧制中学四年毕业),在校任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之一。次年参加-,受牵连。1932年考入开封建华艺术学校学习音乐,曾帮助进步教师方志刚逃脱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学校因此事被查封,赵沨失学,后在鲁山中学、……[详细]
|
蔡德全(1916~1995.3),字淳夫、绍春,开封市人。出生于开封一个小商人之家,幼年时就爱绘画,常在纸上学画山水人物,或用一团煤、几个石块放于花盘中堆砌成奇峰险壑,再从画片上剪些人物草木,点缀其间。山水人物相映成趣,宛如峰岳起伏,石径曲弯,初露艺术才华。8岁在开封二道街读私塾时,常常背着老师偷偷学画。10岁考入开封明新小学,每次美术课考试全班第一。后入开封豫中初级中学,因病休学后,购卖《桐荫论……[详细]
|
吕公威(1916.10.28~1992.5.8),原名贤斌,字慕岩,开封市人。其父吕烈培生于1886年,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曾任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黄埔军校教官,国民党少将校阅主任,三十八旅少将旅长,军委会中将参议,1939年因病去世。吕公威8岁上学,先后在北京市第十四小学,文治中学就读。1932年进汉口博学院(后改为博学中学)就读。在校期间,曾主编《博学年刊》和《慎思月刊》,并为《大先报》的……[详细]
|
鲍忠功(1916.6.16~1989.10.13),开封市人。7岁拜开封武林名师孙霁虹为师学艺,后又拜张会同为师,深得孙、张二师真功密传。后师傅年事已高,即由师兄徐芳代师授艺。1934年,鲍忠功参加河南省第五届国术省考,与娄义等40人获甲等优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军抗日,参加台儿庄、济南战役,浴血奋战,刀劈日兵。后又转战天津、大名、雁门关、武胜关等地。1947年,在省会开封举办河南省国……[详细]
|
郭述文(1916.1~),开封市人。幼年家境贫困,读过4年旧书后插班进入正规小学,毕业后缀学2年,1930年春考入开封职业学校二年级图工科,1931年毕业。自幼喜欢美术,在职业学校读书时,受到图画老师回族画家穆道元的课外辅导,学习中国画。1932年任开封县立第七小学美术教师。1935年任省立开封初中职员,从河南名画家李剑晨学习素描、水彩、油画。1938年参加由开封市扫盲班教师所组成的抗日宣传团体民……[详细]
|
周多福(1916~1978),女,开封市人。四川医学院体育教授。周多福6岁在开封圣马利亚教会小学就读,7岁转入开封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3岁入开封女子师范学校。她少时爱好体育活动,多次参加开封各类运动会,1931年在河南省运动会上获女子跳高冠军,先后代表河南省参加了第十五、十六、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五届全国运动会。1934年,周多福在开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放弃了教会保送她上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的……[详细]
|
段佩明(1915~),名嘉瓒,河南省杞县史庄人。幼读家塾,稍长读县立小学、中学。1933年在开封尚志职业中学求学时加入反帝大同盟。1934年应爱国人士、教授、杞县私立大同学校校长王毅斋之聘来校任教,与校内中共地下党员、进步教师等人以挽国魂于童蒙为己任,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35年8月入北京大学读书,参加一二·九学生-,1936年春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执行攘外必先安内……[详细]
|
高寿椿(1915~1990.6),开封市人。生于厨师之家,父高云桥原为开封清末民初大型餐馆景福楼饭庄的灶头。1928年在相国寺内开设民乐亭饭庄。高寿椿7岁起曾读私塾4年。1929年在开封南书店街路东合升饭庄,跟陈敬、马文祥、道利斋、吕占魁等厨师学厨艺。1931年又进民乐亭饭庄学徒。1938年6月开封沦陷,沦陷前高家迁居西安,在西安独资开设民乐亭饭庄,任掌柜。1940年受聘于商丘雪苑饭店,任领事掌柜……[详细]
|
杨宏猷(1915~1983.10),又名应谦,河南省杞县大杨屯(今属圉镇乡)人。祖父是清末秀才,父亲行医,家境富裕。他幼入私塾,喜读古典小说,崇尚豪杰。1935年2月因抗婚出走滁县、镇江,以行医结交地方名士,阅读进步书刊。返杞后于1938年6月参加中共党员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3月入豫皖苏边区党校学习,8月任中共杞县县委组织部长,以行医……[详细]
|
何孟祥(1915.10~1983.5),河南省杞县人。著名拉面师。1933年,何孟祥到开封尉庆楼学徒,出师后,他相继供职于馍头饭馆、公记饭庄、又一新饭庄。何孟祥为人憨厚,体格魁梧,强壮有力,学徒时因被师傅看中,遂以拉面技艺为终生职业。他制作的拉面具有光滑筋香的风味特色,被食客誉为馍头家拉面。拉面在开封,原来只有三四个品种,何孟祥对此并不满意,他先从四季用水和配料入手进行探索,经过多年试验,创制出如……[详细]
|
马基光(1915.10.5~1979.5.21),笔名马塞、马啸,回族,开封市人。河南大学教授,著名版画家、国画家、艺术教育家。自幼受外祖父影响,热爱绘画。1932年初中毕业,1933年考入杭州艺专高中职业部。1936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学习。在校期间,他酷爱珂列惠支版画,并开始创作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往昆明,马基光在迁移途中目睹人民抗战的热情及所受的苦难,产生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至1……[详细]
|
刘岘(1915.7~1990.9),原名王之兑,字慎思,笔名泽长、丁普、柳涯等,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人。当代著名木刻艺术家。刘岘因受古典小说中绣像的影响,开始自学木刻,193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组织未名木刻社。曾当面求教于鲁迅,受到器重。鲁迅对其作品一一给以评述,并相继给他写过17封信,两次为刘岘的《无名木刻集》写序,为《怒吼吧,中国之图》的前言、后记作重要修改。1934年,他东渡日本入东京帝……[详细]
|
田鉴(1914.6~2000.1),开封市人。生于开封乐观街田进士院。1936~1938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习。1941年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系,1943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50年8月~1953年1月,在河南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53年2月~1979年先后在中原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湖北财经学院任讲师。1980年评聘为副教授,1983年评聘为教授。曾承担供销合作社会计、工……[详细]
|
承福元(1914.4~1947.10),字丰球,开封市北关人。30年代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职业学校。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同校爱国师生一起,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7月入伍,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成立,陕北公学一部并入抗大一分校,从此承福元留校做政治工作。1938年12月20日,承福元随抗大一分校从延水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永和、石楼等县。……[详细]
|
赵光祖(1913.9~1990.9),开封市人。1931年入河南博物馆,为自然部练习生。为捕猎河南动物,足迹遍伏牛山、太行山。又从福州技师学习剥制标本技术,后独立操作,河南博物馆各动物标本,大半出于他手。河南博物馆标本收集较完备,品种齐全,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博物馆,且部分动植物今已绝迹,更弥足珍贵。该项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拨交新乡师院(今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是该系宝贵财富。抗战时期,河……[详细]
|
孔宪易(1913.3.29~1991.7.22),一名罗NB541,号金梁辛史、四奇老人、寄庐老人,开封市人。幼年就读于祖父孔广杰所办的私塾。孔广杰是清代祥符廪生,曾任修武县训导,性嗜读书、执教严格、严守士人操守与气节、热爱乡邦文化。伯父孔昭祺,是民国时期开封教育界名人。1929~1938年,孔宪易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河南国学专修馆、开封济汴中学、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1938年毕业后奔赴……[详细]
|
赵新春(1912.6.14~1983.2.14),艺名一撮毛,开封市人。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家住开封曹门外靠城墙处(城墙即为赵院之西墙)。赵新春祖赵桐、父赵宝庆两代皆以卖豆沫、胡辣汤、绿豆糊为生。赵新春7岁到长泰刀山班从师北京武师张国亭学艺。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后,长泰刀山班解散,为谋生他与师妹刘玉兰、弟赵新年、妹赵杏花借0于1939年组成长胜刀山班,并拿出祖传秘方熬制追风膏配制接骨丹,靠撂……[详细]
|
王阑西(1912.1~1996.5),原名王之坎,曾用名兰溪,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街。少聪慧好学,1920年就读于明新小学,192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接受进步思想。1930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部预科,9月参加革命,从事-,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组织。1932年,经同学周正宇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次年东渡日本,1935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其间,……[详细]
|
周廷云(1912~1945),又名周中枢,字文初,河南省尉氏县城关镇西大街人。出生于贫家,父为木匠,全家以木业为生计。周廷云自幼好学上进,是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高才生。他在尉氏县立师范就读时,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石文卓、陈子杰的帮助,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闹-的斗争。5月,尉氏地下党准备搞农民武装-,青年团员要青锋在联系印刷文件、标语、传单时被捕,他设法到狱……[详细]
|
马双枝(1911~1980),女,河南省开封县胡寨村人。马原本姓胡,出身贫苦,7岁丧父,兄妹3人随母乞讨度日,来到开封百子堂街一所小庙里暂时栖身。迫于生计,其母嫁给了坠子名伶马司光,从此改名马双枝。她3岁跟随继父学唱河南坠子,14岁就以嘴巧字清、资聪体秀,令相国寺的坠子迷如醉如痴。1927年初,马双枝毅然放弃了低台坠子,拜戏状元杨金玉为师,改唱河南梆子。学戏14天,便在开封火神庙挂牌首演《皮袄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