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侣(?--1911年04月27日 ),又名马吕,汉族,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原番禺)人。早年加入行伍。曾随部队驻军安南(今越南)海防,这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参加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勇敢善战,深得黄兴器重。1908年,参加钦廉上思起义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黄兴攻入督署。冲出后,转攻督练公所,在小石街巷战中,他冲杀在前,不……[详细]
|
徐应安(1911-4-27),新华镇五华村东华庄人,1911年“3.29”参加辛亥革命,在广州攻打两广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越岭至三元里负伤,于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
徐褶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大华村人。牺牲时年仅30岁。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经3个月的筹划准备,黄兴于8日在香港召开统筹部发难会议,将在广州举事的时间定在13日,并拟分10路进攻。由于温生才行刺孚琦,广东当局加强了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延期。23日,黄兴潜……[详细]
|
徐进照(?—1911.4.27),广东番禺人,同盟会员。近代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早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谋生,后来认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底孙中山等人策谋发动广州起义,徐进照赶往香港,参与前期的武器弹药准备工作。广州起义惨遭失败,徐进照被乱枪打死。……[详细]
|
徐容九(1872年-1911月4月27日), 男,汉族, 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革命烈士。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3.29”攻总督署,转战至小北直街高阳里口盛源米店,垒米包作掩体,拼死抵抗,坚持一昼夜,弹尽爬墙突围,重伤至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
徐廉辉,花县五华村人。安南华侨,业工。1911年“三·二九”之役,转战飞来庙,负伤。后随徐维扬攀山越岭至三元里。维扬嘱扶伤归里,行抵高塘大东桥又遇敌兵,惨遭杀害,时年三十一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
徐保生,籍 贯: 广东花县新华公社三华店村,生卒时间: 1891——1911-3-29,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徐保生,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后来维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嘱咐佩旒等六人,扶伤回乡将养。他们沿着粤汉铁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车站附近铁路……[详细]
|
徐培添(?-1911),广东省广州市花城区人。曾入番(禺)花(县)同盟分会,充干事员。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攻督署,不避艰险,奋身死战,牺牲于高阳里源盛米店。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
徐昭良,籍 贯: 新华镇大华村兴华庄生卒时间: 1887——1911-4-27于1911年“3.29”之役,随徐派扬攻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负伤,至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
徐满凌(1861~1911年),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在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于1861年,素以种田为业,是一位有领导指挥能力的革命农民。黄花岗烈士十之七八是青年,而满凌参加1911年之役时年已五十,算是烈士中的一位“老青年”,革命热情令人钦敬。徐满凌在花县革命先进徐维扬领导号召下,参加了“三·……[详细]
|
徐松根,出生于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安南(今越南)华侨,工人。1911年4月27日(辛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黄花岗之役为徐维扬支队队员,随徐维扬支队攻打总督府战斗,血战一夜,后转战各处。第二天,行至高塘被清兵所执,直言革命,宁死不屈,遂被清廷杀害,时年28岁,被称为“黄花岗安南五徐烈士”之一。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
徐茂燎,籍 贯: 广东花县人生卒时间: 1885——1911-4-27于1911年“3.29”之役,攻两广总督署转战至二牌楼华庆里,被敌围困,被流弹击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详细]
|
徐临端(1874-1911)广东花县三华村人,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进攻督署衙门的战斗中,徐临端脑涂甬道,壮烈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
徐广滔(——-1911),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0年(宣统二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赵声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中国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30多名先锋队(敢死队)队员臂缠白巾,从小东营直奔督署,杀死管带金振邦,冲入……[详细]
|
徐日培烈士 (1882——1911-4-27 )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0年(宣统二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赵声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中国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30多名先锋队(敢死队)队员臂缠白巾,从小东营直……[详细]
|
徐礼明(1888-1911)籍 贯: 广州新华镇大华大队兴华店生卒时间: 1888——1911-4-27徐礼明,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广州黄花岗起义时,在进攻督署衙门的战斗中,冲锋在阶前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
徐佩旒,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后来维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嘱咐佩旒等六人,扶伤回乡将养。他们沿着粤汉铁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车站附近铁路桥时,忽遇敌兵,这时弹尽人伤,已无法与之接战,于是急忙把枪械从桥上抛下河里,被敌人发现,通通被捕,送到水师行台,后来全部英勇就义。(其他五人是:……[详细]
|
史坚如(1879—1900),原名文纬,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后裔。1899年,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从事革命活动。1900年10月,为了配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起义,他挖地道谋炸两广总督德寿未遂,不幸被捕,于同年11月9日壮烈就义,时年仅22岁。……[详细]
|
赵仲始,南越武王赵佗之子,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眜的父亲……[详细]
|
赵建德,生卒年不详,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哀王赵兴异母兄,西汉时期南越国最后一代王,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在位。赵建德初封术阳侯。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政变,杀害南越哀王赵兴,拥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派兵攻打南越国,擒获赵建德,南越国灭亡。早年经历赵建德是南越明王赵婴齐的长子,其母橙氏是南越(今广东揭阳)人,越族橙姓,通常称她为“揭阳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