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天(1878~1973),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著名画家。在伯父李星阁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把伯父的书画艺术继承下来,从伯父学到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广泛学习历代名家作品,特别是对“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画十分倾心,自号宗王。晚年又爱上新安画风,一改往日清秀的风格,笔墨日见老辣,常用焦墨,横涂竖抹,沉雄浑厚;又喜用鲜艳的色彩,艳而不……[详细]
|
李六如(1887-1973) 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 湖南省平江县人,1887年7月11日生于平江县城东一个商人家庭。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1918年回平江,在启明女校师范班任国文教员。他变卖家产,创办救贫工厂,自任厂长,并任兴业织布公司经理,进行实业救国尝试。在遭受挫折后,又试图走……[详细]
|
邓警亚(1890年~1973年),白坭镇清塘村人,邓慕韩胞弟,好学擅文,才华独具。受胞兄影响,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海外南洋一带办报,担任,从事宣传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州《平民日报》主笔。清宣统三年(1911年)7月与潘达微在广州合办《平民画报》,任发行人兼。辛亥革命后,任《平民日报》总。好杂文,文笔辛辣,痛贬时弊,笔名痞翁。民国元年(191……[详细]
|
袁祖秋 袁祖益 罗朝祖 罗朝信解放后,在治山治水,修造水平梯地中,被县人赞誉为当代四个瑶族老“愚公”的袁祖秋(1909—1973)、袁祖益(1908—1983)、罗朝信(1909—1985)、罗朝祖(1908—)均系三只羊乡花周村人。1970年2月23日,他们4人组成“花周峒愚公造地组”,在组长袁祖秋带领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向凤凰山、老鹰山和燕子山开山造地。凤凰山,原是个山高坡陡芒刺……[详细]
|
张廉芳(1910~1973),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八支队政治部干事、政治部总务科长、八路军129师筑先纵队供给处长。1939年2月,调任冠县抗日政府县长。7月任鲁西银行副经理。1941年7月后,任冀鲁豫、冀南区银行经理、冀鲁豫行署工商局副局长。1949年2月南下江西,夏任赣东北行……[详细]
|
黄瑞熙(1892~1973)黄瑞熙,字舜钦,长沙县河西都八甲(今望城县霞凝乡荷叶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先后人善化中学、长沙师范、雅礼大学预科,1912年考入长沙邮电学校电报班.1916年派赴辰州电报局当报务生。1920年他考入交通部上海电报传习所测量班,毕业后晋为二等报务员,到长沙电报局工作。1926年,他积极支持北伐战争,确保革命军通讯畅通,次年调汉口电报局。1938年,投身保卫武……[详细]
|
葛衢康(1911—1973),海宁郭店人。少年时即爱好体育,曾代表海宁县参加浙江省运动会,又曾参加全国运动会。1936年,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终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南京、上海、镇江、四川南充、江津、贵州安顺、湖南蓝田、衡阳等地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执教近4年间,艰苦创业,主办《体育与健康教育》月刊,为抗战期间我国惟一的体育杂志。建国后,受聘于……[详细]
|
李焕章(1907—1973)博山县乐疃镇马公祠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淄博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之一。14岁随父客居苏州,在一家杂货店当小伙计,后任账房先生。18岁时,杂货店倒闭返乡。次年,经人介绍到柳杭博盛祥铁工厂学徒,因勤快好学,不久即负责“跑外”,又升账房先生。1932年,恒泰铁工厂濒临倒闭,掌柜孙恩普聘李焕章替职。他到任后,使恒泰铁工厂振兴,跃居博山铁业之首,生产的蒸汽泵、蒸汽绞车、矿车等产品……[详细]
|
区慵斋(1893~1973年),名榆,字以行,南海县大富乡生村人,出生于清末。少年毕业于商业学堂,后来在佛山镇内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民国早年投身报界,在课余之下,常为广州市《七十二行商报》、《广州共和报》、《公评》等报撰述小说和小品文。以后《国华》、《越华》、《现象》、《公评》四大报聘为撰述员,生平所著小说很多,惜无成书面世。民国20至24年(1931~1935)年,他离开教育界赴省,任《羽公报》。……[详细]
|
余德兴(1911~1973年),原名余根济,罗源县中房乡柏山村白泉冈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松洋乡农民-。民国24年参加松洋民团起义。民国25年6月,加入罗源县工农游击队第7支队,任副班长。民国26年11月第7支队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支队6团,余任6团3营4连3班副班长。民国27年2月,6团北上抗日,余随部队到达安徽太平县洋村驻地。5月,入教导队受训。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训结业后……[详细]
|
宋承周(1916-1973),曾用名厚才,字应天,原籍临夏县双城,民国时期迁居临夏市炉院街。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导河县(今临夏)中山小学、五县联立中学,毕业后随父研究中医,后与人合开“兰茂堂”和“中和堂”药店,诊病售药。解放后曾到临夏市中医进修班学习,1958年经省卫生厅考试合格,保送到北京中医学院教师教研班学习两年。期间刻苦钻研中医学理论,毕业后分配到甘肃中医学校任教师,主讲《金匮》、《内经》等中医……[详细]
|
钮佩瑺(1894—1973) ,字辉山。邕宁县那陈圩人。民国6年(1917)毕业于南宁府中学堂,在南宁城区第五国民学校(今共和路南段小学)任教,11年任校长,直至1963年退休。解放前广西省政府想请他担任教育厅视督员,邕宁县长萧抱愚叫他任教育局长,桂系首领李宗仁以高薪请他到桂林做官,他都谢绝,毕生精力献给南宁的教育事业。钮佩瑺办学很有特色,除开设正式课程之外,创办工读班,开设石印、织造等手工课程……[详细]
|
葛老五(1903~1973年)一名财荣,建阳徐市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6岁丧父,很小就开始砍柴、放牧,以帮助维持全家生活。老五青少年时,出卖劳力,往返于建阳、建瓯与顺昌间,帮商户肩挑货物,有时以吹唢呐为生。为躲避抓壮丁,曾外流做工,回乡后由保长介绍当甲长。民国38年(1949年)5月徐市解放,老五认识到过去受苦受难,现在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应当积极拥护人民政权。他带头参加土改、剿……[详细]
|
姚若愚姚若愚,原名质馄,字耀如,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8年(1919),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高年级读书时,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浦城学生组织国货维持会、学生联合会,姚均被推选为会长,他率领同学上街-,散发传单,在闹市演讲。同年,他考入设在建瓯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学体育专科,毕业后,应聘为浦城私立树人小学教员。他酷爱读书,特别喜读《学生杂志》,被徐警青8人的作品所吸引,为寻求良师和益友……[详细]
|
范宜斋(1896—1973) 又名文彬,岐山县蔡家坡镇范家村人。宜斋祖辈三世业医,家学甚厚,医籍尚存,又感于乡人求医之难,遂发奋学医,常日耕夜读,渐谙岐黄之道,于内、妇、儿科均有所得。20岁起,于蔡镇恒济堂坐堂诊病。民国10年(1921)进入蔡镇隆义成诊病,临症屡能起沉疴、救急难,誉满乡里,名播西府。他出自寒门,性格温善,深察劳动人民生活之苦。初行医时,村人前来求治者,一概不收诊费,如有延医……[详细]
|
张英绍,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民国21年5月担任交通员,民国22年编入红星炮兵第一期学习班学习,次年分配到红星炮兵三连当战士,身经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参加多次突围和攻坚战斗,翻越夹金山后,身患痢疾,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走出茫茫的大草地,到达陕北。民国25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二旅炮兵连班长,参加过著名的……[详细]
|
张耀卿(1907~1973年) 张耀卿,乳名大囡,江苏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民国17年(1928年)起,独立行医,设诊所于海宁路855弄9号。兼任上海市邮务工会、同济善会等特约医师。上海解放后,先后任北站医院医师,闸北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还任华东医院、上海市中医学校、上海市血吸虫防治所顾问。 张擅治妇科、儿科,尤精内科,造诣颇深,临床讲究审症求因,辩证论治。认……[详细]
|
林成章(1903~1973年),字斐然。漳浦长桥旧厝村人,后定居县城通府巷。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幼学习勤奋,民国11年(1922年),到台湾医校普通科学习5年,后因身体不适,回乡休养。民国20年,再到台湾台南新楼病院当实习医生。民国22年2月,回漳浦从医。林成章回漳浦后,应英国基督教长老会聘请,任漳浦县源梁医院院长兼医师。他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出诊远近,求诊必应,即……[详细]
|
李今英(1901—1973) 女,祖籍石岐南门,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巴巴那埠。美国教育家。7岁随家人返中山。民国6年(1917)中山县立中学毕业后,留校兼任初中及两间教会学校教员,同年参加全省中学统考,名列第一。后被委任为广东省女子职业学校校长。1920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女校,一年后高薪受聘在福建私立集美学校任教。父丧回中山奔丧时,应聘任中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中山县……[详细]
|
林温雅(1898~1973)字致如,号蔚人,乳名仲典,塔庄乡莲宅村人。民国8年(1919)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深造。民国10至18年先后在本县文泉中学、天儒中学、南平樟湖坂学校及福州英华中学任美术教师,勤奋执教,日渐驰誉画坛。民国19年旅居南洋,初在沙捞越诗巫各中学任美术教师,后移居北婆罗洲亚庇,任亚庇中学美术教师,不久又转赴山打根、斗湖各华校任美术教师。1952年,受聘为斗亚兰肯特师范学院……[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