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长恭(1894~1962年),字丕可,泉州甲第巷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生。民国5年(1916年),在泉州中学校(今泉州五中前身)毕业,获奖学金保送进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深造,1924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民国20年,赴德国哥丁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研究有机化学,从事麦角甾醇结构的研究,取得杰出的成就。民国23年回国,历……[详细]
|
张映鑫,1940年8月生于四川省泸县(今泸州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他家五口人仅有半亩地。父母亲终年劳累,家里仍常常揭不开锅,只得让张映鑫兄弟俩外出讨饭。寒冬腊月,张映鑫赤脚沿街乞讨要饭,脚上长起一块块红肿的冻疮,走路一瘸一拐的。晚上,母亲抱住他溃烂红肿的双脚,暖了一阵又一阵,伤心地痛哭。他的弟弟向一家地主要饭,狼心狗肺的地主竟在饭里放了毒药,被活活毒死了。1949年12月,张映鑫的家乡解……[详细]
|
胡遽然(1886~1962),名配陈,字遽然,号希瑗,宁强县城内人。祖父清林,清末贡生,父焕堂,业塾师。遽然兄姊各一,17岁入宁羌振文书院读书,成绩优异,见解超众,因常发议论抨击清廷腐败政治,而被书院除名,遂离乡赴省城西安求学,考进西安书院,参加于右任倡建的秘密会社——反清灭洋救国会。此时,清廷迫于国内外形势,推行洋务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遽然等一行7人被派往日本留学。 遽然在东京……[详细]
|
涂长望(1906年10月28日—1962年6月9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气象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被选为理事。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涂长望出身于以宗教为职业又崇尚新学的贫寒之家。父亲涂含章,为生活所迫曾在教堂当厨师,后成为职业传教士。母亲汪美珍,受过新学教育,常以伟人故事教育11个孩子。涂长望排……[详细]
|
朱洗(1900.10.14-1962.7.24),细胞学家。浙江临海人。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两栖类、鱼类、家蚕等动物卵子成熟、受精等研究,发现卵子成熟程度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密切关系输卵管产生的胶膜对受精有重要作用创立了蟾蜍卵巢离体排卵的方法,为探讨卵子成熟、受精和发育问题开辟了新途径。1961年使人工雌性发育的雌蟾蜍与雄蟾蜍0,繁殖出后代,证……[详细]
|
丁贵堂,字荣阶,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11月1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童年帮助父兄务农,10岁入私塾读书,继在本县小学堂就读。宣统二年即1910年于奉天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奉天东关小学堂教书。1912年春,考入奉天政法学堂,后转考北京税务专门学校,于1916年3月毕业。同年7月,被派往安东海关任见习生,次年8月升任帮办。1917年秋,调北京总税务司署从事打字,1923年升为汉文科帮办。他自到海关后,……[详细]
|
李兴中(1890~1962)字时甫,化名李石父。直隶(今河北)宁河(今属天津)人。早年就学于保定军校一期炮科,毕业后先在段祺瑞部任职,官至炮兵营营长。因对袁世凯、段祺瑞的倒行逆施不满,有违其“从军雪耻报国”的志愿,愤然脱离段部,转入冯玉祥部,从事军官训练并任教于北京南苑学兵团、张家口军校。1924年10月北京政变时,任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的参谋长,积极参与囚禁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等行动。1926年春……[详细]
|
欧阳予倩(1889——1962)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戏剧艺术家。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889年5月生于浏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2年入长沙经正学堂读书。1903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成城中学、明治大学商科、早稻田大学文科。1907年参加中国留学生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反对民族压迫、种族歧视而又是由中国人演出的第一个完整的话剧《黑奴吁天录》。他们所演出的歌颂-封建势力的仁……[详细]
|
张代荣,1929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彭家乡一个贫农家庭。8岁那年,家里的几亩边角地,维持不住全家七口人半年的口粮。父亲张礼平一咬牙,叫儿子挑起竹篮随自己走街串村叫卖豆腐干。有一次,父子俩来到广安县城,突然看见赶街的人东躲西藏。还未等父子俩弄清啥事,就听到天空的嗡嗡声,跟着落下几颗炸弹,在距他们父子不远的地方0了。炸得那些没躲得及的人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挂在树枝和房檐上。后来,张代荣才明白,那是日本人的……[详细]
|
熊天祉(1898~1962),又名介繁,西充县晋城镇人。 1917年熊天祉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在北大期间,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参加了“五·四”青年运动,因拳打张宗祥、火烧曹汝霖宅,过了3天囹圄铁窗生活。他在校长蔡元培的帮助下,于1919年10月27日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国沙多吉里中学补习法文后,又到圣太田公学数理特班学习。1923年考入圣太田矿冶大学,参加-,结识了留法学生赵世炎、任……[详细]
|
耿景惠(1886~1962)名志介,字景惠。陕西高陵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耿镇私塾启蒙,稍长转入高陵国学讲习所研读古籍经典。他留心国事,志在四方,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政治深怀不满,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西安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弃文就武,谋雪列强之耻。”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后,应邀到陈树藩的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模范步兵营第三连任连长。同年5月该营……[详细]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昭芹于庚子、辛丑并科乡试中式,第五十二名举人。为清末乐昌县最后的一位举人。张昭琴,字鲁恂,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晚年号卷葹老人,其父张学谦,辛卯贡生。家居乐城张家巷,即今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附近,尚存旧宅庭院、围墙,清代传统建筑。1901年至 1911年期间,张昭芹先后任广东省阳春县学训导,乐昌县昌山书院主讲,高等小学堂、高级小学校 ( 乐昌县一中前身建制)校……[详细]
|
刘吉生,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出生于1889年11月19日,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弟弟。晚清时,刘家第一代移民刘维忠在上海租界经营娱乐业,为刘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代刘贤喜出任招商局的轮船买办,家境尚属于小康。以刘鸿生和刘吉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刘家创业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使刘家成了上海屈指可数的豪门望族。刘鸿生和刘吉生均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成绩优秀,聪明伶俐,属新式……[详细]
|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斋名顾夏庐,嘉兴人。父胡赢,字季石;母漆刁氏。六七岁时,父亲去南京为官,兼业医,全家迁往南京。8岁时父亲逝世,家道中落,靠母亲织锦为生。青年时代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求学,并师事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李梅庵和沈曾植、陈三立。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数十年中一直致力于高等学校教学,先后在北京女高师、武昌高师、西北……[详细]
|
马锡五(1899~1962)又名马文章。祖籍陕西延川,生于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1930年参加革命,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革命军队中从事军需工作。1935年11月任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曲子县县长,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在1939年1月陕甘宁边……[详细]
|
安文钦(1874~1962)字景远。陕西绥德人。本姓徐。因家贫,被财主安汝前收养为子,遂改姓安。早年读书,曾考中清末秀才。后继承了安家大量地产和绥德城内的“恒丰公”商号。民国建立后,他两次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上 书地方政府,建议举办工业、革新教育。他热心公益事业,首倡修建绥德县中山堂和无定河上最早的永定桥,还支持进步人士白友三拆毁县城城隍庙,在原址修建新学堂。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慕他在地方上的声望,多……[详细]
|
马青苑(1893~1962)名献章。陕西咸宁新合马家寨(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清末就读于陕西省陆军小学堂和陆军中学堂,辛亥革命时随焦子静、张凤翙参加了西安起义,后在焦子静部充任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14年袁世凯派陆建章督陕,革命党人遭破孩。次年,焦子静、胡景翼等在富平一带组织讨袁军,推陈树藩为陕西护国军总司令,焦子静为先锋支队司令。此间,马一直在焦部任职,参加讨袁逐陆。陈树藩在护国军的支持下取……[详细]
|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详细]
|
冯孟颛(1886年-1962年),名贞群,字孟颛,一字曼孺,号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独老人。原籍浙江慈溪,从先祖迁居宁波市区水凫桥畔。17岁时,中光绪壬寅科,补宁波府学生员。1932年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从事表彰先贤、保护文物等工作。先生自幼好学,矢志攻读,后继承其父“求恒斋”遗书2000册,乃“屏弃嗜欲,节衣缩食,搜访古籍”,利用当时军阀混战,废科学、兴学校,社会风尚以为古籍已……[详细]
|
刘中(1897~1962),四川省卫生厅厅长、省人委文教办副主任,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897年12月28日生,今石马山镇扶胜村人。原名刘忠,别名明佳,号斌全。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读过两年私塾。1927年加入北伐军,8月带病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在医院住院治疗。反动军队进城后被赶出医院。10月回到家乡。1929年底病愈后外出寻找部队。1931年在湘赣革0据地找到中国工农红军,回到革命队伍。1932年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