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沅(1834—1903),名如卿,字芷馨,号启沅,广东南海人。父以务农维持生计。陈少年好学,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等书。曾有志于科举,屡试不中,父去世后,家境困顿,陈启沅和兄陈启枢,在家乡设塾授徒和农耕度日。后来其兄出国到越南西贡堤岸(今胡志明市)经商。清咸丰四年(1854)秋,兄长回国,携启沅同赴越南。先开设怡昌荫号,经营杂货纱绸;后又向当地政府承办堤岸怡丰饷当,10余年后陈氏兄弟已成富商。……[详细]
|
陈穢(?~?),字莹中。福建人。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时彦榜进士第三人。陈穢及第后,初授湖州掌书记。宋哲宗元皊四年(1089)任越州判官。当时蔡卞任越州守,对其礼遇有加,而陈穢经常回避,多次请求调任。章稥居相位后,陈穢与众-在章稥经过的路上等候召见,章稥听说过陈穢的名字,便邀他到官船上见面。问起当今朝中要务,陈穢回答说:“请让我用船来比喻,如果船体过重,船还能行吗?重心偏左或偏右都……[详细]
|
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县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秀才第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戚继光从浙江追击倭寇到连江,倭寇逃入马鼻港口礁屿,潮退后四面烂泥,船不得进,陈第改造“土橇”供戚家军击敌,取得马鼻战役全胜。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游学福州如兰精舍,拜潘碧梧为师,与林兆恩(“三一教主”)过从甚密。隆庆三年(1569年),讲……[详细]
|
陈初哲的父亲陈树勋,博通古今,沉毅阔达,为人所重。陈初哲幼年已显露非凡禀性,一成年,已然久负盛名。乾隆二十五年,陈初哲参加江苏乡试,考取举人。当时,陈初哲与他弟弟陈希哲二人以词赋闻名江南,号称“二陈”。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南巡,“二陈”应召献赋。在召试人中名列一等,陈初哲获御赐名文绮,陈希哲授任内阁中书。四年以后,陈初哲终于夺魁。元和县第一次出了状元。乾隆三十四年,廷试阁臣原拟陈初哲为第二,乾隆帝以……[详细]
|
陈倓天性纯笃,有宏远志向。九岁时已经能写文章,年少负有成器才名,一直刻苦自励。他的父亲陈在璿,训子相当严厉。陈倓体会父亲的期盼,他“昼夜苦读,学益进,摇笔文就,惊倒宿儒。弱冠补诸生,试辄高等。”陈倓不将富贵荣华放在心上,但“每语国计民瘼,则往复筹划,历历可施行。此其器量远大”。康熙五十九年(1720)乡试中举,简用睢宁教谕,授课教习士子之外,他还深研经义。他家于康熙六十一年遭火灾,陈倓背着父亲,拉……[详细]
|
陈德华(1696—1779)字云倬,直隶安州人,清朝大臣。雍正二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再迁侍读学士。提督广东肇高学政,旋调广韶学政。遭母丧归,未终制,召充一统志馆副总裁官。陈德华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雍正四年,因父亲过世而丁忧。雍正七年,服丧期满,回京,迁为詹事府赞善,充当日讲起居注官。雍正八年,陈德华提督广东肇庆学政。雍正九年,升翰林院侍读学士。雍正十年,调广韵学政。陈德华累迁至侍读学士。先……[详细]
|
陈金凤(894年-935年),别名万安娘娘,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皇后。原为闽太祖王审知的才人,后来成为闽惠宗王延钧的淑妃,又有归守明、李可殷等情夫,闽国永和元年(935年)陈金凤被立为皇后。935年,王继鹏召集皇城禁卫军鼓噪入宫,王延钩行动不便,当即被乱军所杀,陈金凤与归守明也被乱军杀死。人物生平身世陈金凤名义上的父亲是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有断袖之癖,宠爱男色侯伦,其母陆氏是个美人,陆氏便与侯伦通奸,……[详细]
|
陈嘉伦(1850~1905),原籍福建莆田,移居赤坎文章湾东村。抗法英雄。 陈嘉伦自小务农,在家乡种菜为生。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入侵台湾后,经常在福建沿海骚扰抢劫,人民受尽-,四散奔逃。陈嘉伦和父亲陈一辉-带领族人一百多人,离乡背井,南迁广东,落脚赤坎埠郊。 陈嘉伦择居文章湾东村。当时文章湾是海边沙滩,人烟稀少。嘉伦带领众人建村,用泥土筑墙,盖起茅房,使每户皆有屋居……[详细]
|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今大桥镇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陈尧佐小时候就非常聪慧。在他还没有开始读书的时候,父亲就教哥哥陈尧叟读书了。往往陈尧叟还没有读熟,而站在旁边听的陈尧佐却己背熟了。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26岁的陈尧佐就中了进士,比他哥哥陈尧叟还早登一年。 宋真宗即位后,表示要广开言路,一再下诏求直言,陈尧佐于上上 书指摘时弊,他所批评的,许多涉及到皇帝……[详细]
|
陈丰(1825~1887) 字麗清,号韶轩,曹县魏湾镇陈胡同村人,光绪庚辰贡生。陈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常沉醉其中,“每有所得辄快于心”。24岁考取秀才,在随后的“科试”中,从众多强者中脱颖而出,名震乡里。此后,他广交文友,勤勉好学,学业大进。在光绪六年到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贡士,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在光绪帝特批科考取士时,名登金榜。1860年,35岁时被咸丰皇帝授予翰林院编修。1863年,38岁……[详细]
|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字业章,号莲峰,汉族,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 与英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早期经历陈化成(1776-1842年),籍贯福建同安,16岁时随伯父移居台湾 ,于淡水厅兴直一带(今台北新庄)一带成长。后入行伍,勇敢战斗多年,历任把总、千总、参将……[详细]
|
陈良彪(?~?),字绰然,福州长乐(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宁宗赵扩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录取武进士45人。陈良彪取得武状元后,升迁很快。先被任命为詃门舍人,二年后,也就是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已就任邕州知州(今广西境内)。在宋朝,邕州属于“极边控扼”之地,驻有朝廷的正规军——禁军,知州多兼任统兵官。据《武道彷徨》一书记载:陈良彪在任之时,曾经审过一个案子,他判犯人受杖一……[详细]
|
陈新甲(?~ 1642),重庆长寿人,万历年间举人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人物生平万历年间中举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入朝为刑部员外郎,进刑部郎中,迁宁前道兵备佥事。宁前道,大致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是山海关外的重地,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崇祯四年……[详细]
|
陈叔陵(553-582年),字子嵩,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生于江陵,封为始兴王。曾随父往西魏作人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与兄陈叔宝一同还陈朝。16岁时因彪勇善战被封为都督,统领江、郢、晋三州诸军事,独当一面,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 叛乱兵败被杀。政治历程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封始兴郡王。太建四年(公元572年),他又被父皇迁为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太建九年(公元57……[详细]
|
陈佛智,他的先辈是鄢陵人,他父亲为梁新、石二州刺史,落籍居泷水世袭-郡公。陈佛智初为罗州(广东廉江)刺史。陈朝光大初年(567年)任南靖太守。太建年间(569_592)任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攻入建康,陈后主降隋,陈朝宣告灭亡。然而,控制着西江流域的陈佛智不愿归隋。开皇十年(590年),朝廷在岭南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详细]
|
陈昆(1809-1873),名枝竹,号友松,开县九龙山双柏堂(现双柏乡)人。于生清嘉庆十四年(1809)。系翰林陈 之胞弟。昆自幼过继于其叔陈明瑾,幼年体弱口吃,但聪慧过人。16岁考入县书院,享受公费供给。7次参加省考均未中,道光二十年(1840),32岁时中举人,37岁中进士,留北京农部任职,两年后出任永清县知县,三年届满因丁母忧返家。咸丰四年(1854)应聘去云阳县安书院任教,先后被开县、云阳……[详细]
|
陈遵,字孟公,杜陵县人。他的祖父叫陈遂,字长子,当汉宣帝微贱的时候,和他很要好,时常跟他一起-围棋,由此屡次欠了赌债。等到汉宣帝即位,便任用了陈遂,不久调他去做了太原太守,有一天宣帝赐予陈遂一道玺书说:“制诏给太原太守:现在你官尊禄厚,可以偿还-时输的钱了。你夫人君宁当时在场,知道实情。”陈遂于是辞谢宣帝说:“这些事都发生在元平元年赦令之前,不应再追究了。”他竟被宣帝如此优待。元帝时,征召陈遂做京……[详细]
|
陈大猷(?~?),字号不详,江苏吴县人,一说北京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武举会试第一人,一说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此科武举会试主考官是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赵用贤,翰林院侍读盛讷。有关陈大猷的史料很少。仅从《吴县志》武进士第七卷中得知:万历十四年丙戌,陈大猷榜,陈大猷文绩锦衣卫籍,第一人,历官南赣参将。又从《宝庆府志》得知,陈大猷,武冈守备,北京锦衣卫人。武状元,……[详细]
|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属厦门市集美镇)。光绪八年(1882年),入读南轩私塾;光绪十六年秋,南渡新加坡,佐父经营顺安米号。光绪二十七年,出资2000元建集美“惕斋学塾”,印送《验方新编》在闽南各乡散发,多行善举,颇得民望。光绪三十年春,因其父经商破产,他开始独自经营菠萝罐头业和米业。由于经营得法,所产“苏丹……[详细]
|
陈尧叟(961~1017)北宋大臣,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进士第一,状元,与弟陈尧佐同科。授光禄寺丞、直史馆,与父同日赐绯。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出使交州。景德元年,辽军直逼澶州,陈尧叟主张迁都,被寇准斥责。天禧元年卒。真宗废朝二日,赠侍中,諡文忠。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 家族迁徙 陈尧叟祖籍北方,为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朔之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