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包野(1900一1935年)? 原名许鸿藻,澄华街道冠山村人。20岁赴法国里昂大学学习。翌年转德国哥丁根,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接触和研究马列主义。1924年,经朱德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奥地利维也纳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兼任过地方法官。九.一八事变后,受共产国际派遣,秘密回国,投身革命。1932年,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发动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在城市组……[详细]
|
黄际遇(1885一1945年)。字任初,号畴盦。澄海市区城北人,著名数学家。17岁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兼治文字声韵之学。清末学成回国,于民国3年(1914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数理系主任、教务长等职。民国9年,中央政府教育部特派其赴欧美考察教育并研究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中州大学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青……[详细]
|
吴贯因(1879一1936年) 清举人,原名吴冠英,别号柳隅,澄海南洋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吴贯因光绪年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结识梁启超并成为好友。回国后,于1912年和梁启超在天津办《庸言月刊》,梁任主编,他当。后历任北洋政府卫生司司长、币制厂厂长、内务部参事兼编译处处长。1927年弃政从学,任东北大学教育、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平民大学、燕京大学史学教授、华北大学校长。1933—1937……[详细]
|
陈守明(1903一1945年)。字和旸,陈立梅次子。1922年遵父命偕三弟守镇赴泰,习练工商管理诸务。20岁继承先业,总理全家族辖下企业。1932年将黉利栈汇兑庄改为黉利栈银行;并开拓新兴事业,创銮利保险公司。28岁起任泰国中华总0主席,历4届8年。1936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外交部驻泰国商务专员,联络中泰商务事宜。抗战前期,历任国民参政会一、二届参议员,参予政事,宣传抗日。1938年,捐大米1万包……[详细]
|
陈慈黉(1843一1921年) 又名陈步銮,隆都镇前美村人。少即接管其父业务,1871年于泰京曼谷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详细]
|
高绳芝(1878—1913年) 原名高秉贞,澄华街道上窖乡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0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高绳芝为泰华商界巨擘。高满华之孙。大慈善家商高晖石之侄。清末与叔父高晖石配合兴办汕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设机器榨油厂;在澄海首创振发织布局,引进日本新式织布机械;架设汕头至澄海有线电话,开澄海民用电话之……[详细]
|
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父郑镛为上华镇华富村人,清雍正年间(1723一—1735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洛央为妻,生郑信。不久郑镛去世,郑信为暹罗国财政大臣收为养子,接受贵族子弟的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1763年缅甸军入侵暹罗,郑信率部协防暹都。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详细]
|
黄璧(约1720—1780年)字尔易,号小痴,澄海下外都(今澄海市区)人,清初著名画家。少年时拜翁铨为师,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集闽派海派之所长,画风兼收并蓄,作品笔墨浑厚,构图自然。黄璧足迹遍及温陵、武夷、西湖、虎丘、罗浮等名山胜迹。他技艺精湛,所绘山川名胜气势磅礴,生活气息浓厚。性情高傲,曾拒绝为权势者作“寿图”,世人都笑他痴呆。他晚年喜仿元人黄大痴笔意,故自号“小痴”。作品《急流舟上图》、……[详细]
|
佘志贞原名艳雪,字嵋州,澄海市区人。潮州先贤之一。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右赞善庶子,升侍讲、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充政治、唐诗类函两局纂修官。佘志贞擅诗章,在史馆20余年,名重一时,是清代澄海儒士中以文章博取功名之最为突出者。康熙四十一年(1702)殿试考词臣(翰林)名列第二。文章和德行均受皇帝嘉许。佘志贞为官几十年,两袖清风,曾于康熙四十二年奉……[详细]
|
王天性(1525一1609年)字槐轩,外砂镇林厝村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初任盱贻教谕。嘉靖四十年任上高县知县。王为官清廉,政绩显著。于嘉靖四十四年又晋升南昌府通判。致仕后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编写澄海县第一部县志。王天性家乡邻近外砂河,水患多,常失收,他竭力倡导乡民出钱出力修筑堤防,终于在辛未年筑成外砂河西堤沈洲涵至今新溪双涵一带堤段。终年84岁,外砂八乡人民感其恩德,建“怀……[详细]
|
卢侗(1023—1094年) 字元伯,号方斋,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博通经史,尤精《周易》。宋皇祐五年(1053年)授本州长史。嘉祐年间,经余靖、蔡襄、王举元等人推荐,调惠州归善主薄,不久又调广州帅府,任佐靖之职。宋英宗治平年(1064年)初,应召策对于枫宸殿,因才学过人,受到皇帝赞赏,被任为国子监直讲。后奉命巡察川、陕、淮、浙等地,受到朝廷嘉奖。宋神宗熙宁(1068年)初年,卢侗因反对王……[详细]
|
郭大鲲(1539一1567),字时化,澄海县澄城人。大鲲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授官南靖县知县。初任时只有26岁,但办案干练精明,对民事纠纷,必先劝导调解,然后对质裁决。总督、巡抚赏识他的才能,遇别县有解决不了的公务,也委托他办理。曾负责办理八县户籍。大鲲体弱多病,又勤于职守,常一个人兼办数县政务,竟因劳瘁卒于官署。死后只存银10两,无法治理丧事,由县学宫曾氏率领众人操持料理,才得以棺……[详细]
|
张震(1920一1992年) 祖籍莲下镇建阳村人。出生于越南,1926年回国读书。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澄海青抗会常委、莲花山工作队中共支部书记。1940年2月任澄海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中队政训员。日军进攻澄海城时,他率领2个中队,在南桥对日军进行阻击战,对峙3天,被新闻界誉为“南桥张将军”。1941年12月任中共揭(阳)丰(顺)边县特派员。日本投降后,被中共香港分……[详细]
|
王君实(1910一1942年) 外砂镇东溪村人。民国26年(1937年)赴新加坡,从事文学活动,写了大量宣传抗日文章。王才思敏捷,文笔优美,遗下的作品不下100万字,除了散文,还有诗歌,小说及评论文章。民国31年(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派兵包围其所住书店,限3天内交出王君实。为了不连累书店人员,王君实写下绝笔书,然后跳楼殉难,表现了凛然的民族气节。遗著有《王君实选集》传世。……[详细]
|
余锡渠(1917.1~1968.6),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今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人。1938年参加广东第九区民众抗日自卫团分队长教导队训练班;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下半年至1947年秋,先后担任中共潮澄饶永平乡党支部书记、中共澄海二区区委委员兼永平乡党支部书记、中共澄海区委委员,中共苏南区委书记兼永平乡(今永新村)党支部书记、中共苏南区委书记、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澄海大队大队长;1……[详细]
|
林道乾(生卒年不详),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道乾青年时为潮州府小吏,足智多谋。明中叶海禁森严,虽“片板不得入海,点货不准进番”,但他却“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道乾造战船50余艘,以南澳为基地,攻诏安,陷五都南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率众退至北津港。道乾不愿长居北津港,监造战船,经占城(今属越南)回师潮州……[详细]
|
王兴顺(生卒年不详),又名传烈,澄海县外砂林厝村人。自幼家贫,为人慷慨好义,深受乡民爱戴。从清咸丰二年(1852)开始,潮属各县三年连降大雨,洪水泛滥成灾,时值太平天国起义,人心思变日甚。王兴顺结识了潮安吴忠恕、陈阿十和潮阳陈娘康等人,于咸丰三年秋,在桑浦山聚义结盟,以“灭清朝,求人民”为号召,发动农民起义。王兴顺回家利用官府勒迫粮赋时机,聚众抗粮,遂成风潮。联合四乡十八间馆乡埋伏于外砂河渡口,袭……[详细]
|
高满华(1820—1882),上华玉窖乡(今上窖村)人。成年后,别亲赴暹罗,开始在同宗高元盛处当佣工,以勤劳诚实、善于谋划而得到店主倚重,遂助其经营商务。后自经营小生意,积累资金,于1871年在暹罗创高元发及元发盛等三家机械火砻,是我国旅泰华侨经营机械火砻业之首创者。经数十年奋斗,暹罗、香港、新加坡、广州、汕头均有商号。高满华热心公益事业,在广州创建“八邑会馆”;在香港创建东华医院;对赈济救灾、文……[详细]
|
高晖石(1874—1932),高满华之子,于光绪年间往暹罗继承先业,使高氏事业又有发展,成为泰华商界之巨擘。晖石热心侨社和慈善文化事业,是泰国中华总0发起创办人之一,曾受泰国五世皇御封为子爵。民国11年(1922),潮汕“八·二”风灾,他发动海外侨胞捐资救灾,并带头捐资与侨胞共同创建“澄海便生医院”。……[详细]
|
陈立梅(1880—1930),字惠芳,号鹤珊,慈黉之次子。青年时弃学从商,前往曼谷接替其父业务。民国元年(1912),鉴于各港联号组织庞大,于泰国、香港、汕头分设黉利栈汇兑庄,以便资金周转,调节盈缺,于泰国、汕头陆续广置房地产,巩固工商业的基础,并继续发展航运事业,承租挪威国船舶之中暹轮船公司,航行于曼谷、香港、汕头、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地,前后达40余年。立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高晖石等发起组织中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