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曼平(1910—1985),惠阳县淡水人。民国17年(1928)加入中国共产党,赴马来亚工作。民国19年(1930)被英殖民当局逮捕,入狱两年。民国21年(1932)12月被驱逐出境,回到广州。民国22年(1933)6月任闽粤赣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宣传员。民国24年(1935)任中共闽南中心区区委书记。民国25年(1936)任闽南南(靖)平(和)漳(浦)县委宣传部长兼抗日义勇军总部政治部主……[详细]
|
黄景文(1913—1983),惠阳县澳头镇人。民国21年(1932)入广州黄埔海军学校。民国28年(1939)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地下党广东高州专署学生总队总支组织委员,遂溪县二区区委委员、吴(川)廉(江)特派员。民国33年(1944)7月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长。民国34年(1945)5月起任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长、第一团长。民国35年(1946)率部至越南整训,受聘为越南人民军总部……[详细]
|
张可廷,原名张嵩培(1888—1982),惠阳县平潭镇张新管理区张屋村人。惠州丰湖书院肄业,北京京师高等学堂毕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同盟会,参加惠州起义。宣统三年(1911)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民国14年(1925)任香港侨风中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司令部秘书长,广西省政府代理教育厅厅长,广西大学教授,都匀文化馆长。抗战时期,任吴奇伟第十八军团及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秘书长,军事委员会……[详细]
|
刘孟纯(1904—1982),字粹文,惠阳县人。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民国14年(1925)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连附、指导员、团-表。民国19年(1930)起任上海江海关监督公署总务科长,上海警备司令部上校科长。民国26年(1937)任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少将秘书处长。民国34年(1945)任三青团中央团部秘书处长。民国35年(1946)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秘书长,新疆省政府委员兼秘书……[详细]
|
余春明(1952—1979),惠阳县水口镇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先后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班长标兵”、“排长标兵”,两次荣立三等功。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2月,率四连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越军“英雄团”。3月2日,与兄弟连队一起攻下谅山北区越军阵地——二七九高地,占领北区主要街道和容奈河大铁桥。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临危不惧,使所部取得毙敌180名,俘敌1……[详细]
|
叶松城(1952—1979),惠阳县秋长镇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2月入党后任某部参谋。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2月21日,率突击队昌着敌人火力冲锋,连续端掉敌5个暗堡,把守敌逼进坑道和山沟。在前进中中弹牺牲,后被追授“一等功臣”光荣称号。……[详细]
|
钟作梁(1898—1975),惠阳市水口镇人。民国8年(1919)毕业于天津军医学校。至抗战前夕,历任驻粤滇军、粤军上尉军医,护法军大元帅府上尉医官,李济深第四军十三师三十九团少校卫生队长;粤军第二十五师中校军医处长,第三旅中校军医,前方军医院院长,第一军上校军医处长。民国25年(1936)辞职赴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深造。民国30年(1941)毕业,因躲避战乱,回家乡行医。时值乡人发动筑马安围水利,……[详细]
|
罗伟疆(1895—1973),惠阳县镇隆甘陂园岗村人。广东政法专门学校、虎门陆军速成学堂、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宣统三年(1911)加入同盟会,民国12年(1923)任大元帅府东江警备司令、东江招讨使兼惠阳县长。民国16年(1927)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全省农民协会主任、工人部长。民国20年(1931)起任香港《天南日报》社长、文化中学校长,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执行常委。抗战初期任惠州民众……[详细]
|
邓挥(1897—1973),字又辉,惠阳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第四期毕业。民国14年(1925)任陆军第一师中校参谋,参加讨伐陆炯明叛变之役。民国15年(1926)任守备军教导队中校学兵营长。民国16年(1927)任黄埔军校炮兵科上校科长兼炮兵大队长。民国17年(1928)3月任广东编遣区军官团上校大队长。民国18年(1929)3月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上校科长。民国……[详细]
|
杨高臣(1884—1969),惠阳县良井镇人。因家贫,少年时在淡水私塾当炊事员,半工半读。后到广州做临工。时清廷派员到日本学习工业技术,杨被选上,赴东京研究针织机器和针织品生产。3年后,掌握了机械修理和针织生产技术,带着“川龟”、“川长”牌手摇机回广州开办“震东织袜作坊”。在生产实践中,杨吸取日本手摇机的优点,进行仿制改造,自制出手摇织袜机,命名为“震东织袜机”。民国27年(1938)10月,日军……[详细]
|
叶小埝(1946~1969),女,广东惠阳县人,共青团员,烈士。1965年7月考入中山医学院,1968年冬到博罗县农村插队落户,7个月后转到博罗县人民医院进行医学实践。1969年12月10日晚,叶和同学们在博罗县城影剧院看电影,电影中途停放,播音器里播出附城公社太平山起火,动员群众投入救火的紧急通知。叶和同学们即刻赶回医院集合出发。救火中叶表现勇猛,哪里火猛就往哪里冲,常常冲在最前头。与山火搏斗4……[详细]
|
温淑海(1903—1968),惠阳县镇隆镇陂塘角村人。出生于新加坡。广东西江讲武堂步科及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民国12年(1923)任粤军少尉排长。民国14年(1925)10月,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中任连长,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营长。民国23年(1934)任第一军第一师教导团上校团长。民国25年(1936)任第四路军独立第二师五团上校团长。民国27年(1938)10月,温同意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详细]
|
邓士章(1898—1967),惠阳县人。黄埔陆军速成学校第二期、上海同济大学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民国12年(1923)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工程师。民国13年(1924)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军校军械处处长。民国14年(1925)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少将厂长。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议。民国21年(1932)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委员。民国23年(1934)后任南京、衡阳……[详细]
|
张良修(1906—1965),又名筱民。惠阳县人。广州政法专门学校、上海政法学校毕业。民国21年(1932)留学法国帝雄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国25年(1936)回国,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任教。民国32年(1943)任战区失学失业青年招训会委员、秘书,主编《民族学刊》。民国35年(1946)任广东省立法商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国民大学、华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外语系……[详细]
|
叶育(1926—1965),原名叶育生,惠阳县秋长镇黄竹沥下围村人。民国29年(1940)淡水崇雅中学初中毕业。4月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任第一支队通讯员、保卫干事、政治指导员。民国35年(1946)入华东军政大学。民国37年(1948)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任连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6月,在两广纵队独立十五团任副营长。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荣获华北解放、华东解放和淮海战役……[详细]
|
翟信(1911—1964),惠阳县横沥镇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民国18年(1929)任中共惠阳县委政治交通员。民国19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中共东江特委大南山根据地东江“澎杨”军校学习,后任排长。民国20年(1931)在东江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八团任连、参谋、直属第二大队长。率部开展潮、澄、饶平原游击战,开展土地革命。民国23年(1934)任中共东江特委游击总指挥部第三中队长。……[详细]
|
陈鞠旅(1899—1964),惠阳县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陆军大学高级班毕业。民国19年(1930)起任排长、连长、教官,第五十九师少校参谋、中校团附。民国25年(1936)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教导队大队长。抗战初期,任第八战区第八十六军教导旅副旅长。民国28年(1939)1月任第八战区第十六军预备第三师师长。民国33年(1944)3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十六军副军长兼预备第三师师长。民国……[详细]
|
叶强基(1894—1961),惠阳县秋长镇铁门扇村人。香港英华书院、香港大学医学系毕业。民国16年(1927)被聘为香港远洋轮海员专职医生。民国20年—民国22年(1931—1933),在香港九龙开业行医。民国33年(1944)底,携带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任纵队司令部军医。民国35年(1946)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叶奉命回香港以行医为名,负责江南地区武装部队伤病……[详细]
|
王仁康(1888—1960),字季强,惠阳县人。国民政府军队少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广东省立廉江中学校长,广东省教育厅督学,广州市教育局长,粤汉铁路局总务处长、副局长,铁道部专员。民国25年(1936)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总局少将副局长。民国35年(1946)任东北运输总局局长。民国37年(1948)任交通部视察官。民国38年(1949)秋到香港。19……[详细]
|
官文森(1885—1957),又名清贵。惠阳县人。出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一个橡胶园主家庭。曾任雪兰莪州政府矿务巡员12年,后独资开设福利、利成、隆新三锡矿公司,购置81公顷橡胶园。他热心华侨公益事业,捐建加影华侨中学教室一座。历任马来西亚惠州会馆联合会总务,南洋惠州同侨救乡会副主席,雪兰莪惠州会馆总理,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常务,循人学校总理,培英学校总理。抗战时期,他独资组织“惠侨救乡会”、东江华侨回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