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禄(?~1856年),又称何六,原名金殿,字贤相,潭村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跟随名师习武,长成后,身材魁梧,性情豪侠,武术精湛。其父在东莞石龙开米铺,何禄常年往来于佛山、广州、石龙一带,结识了不少江湖好汉。何禄正义感强烈,痛恨清朝的黑暗统治,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加入反清秘密会社,成为广东天地会四大堂口之一的洪义堂首领,负责指挥东江各县会众。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广东省各地会众受太平天国起……[详细]
|
张青选,字商彝,号云巢,龙江乡人。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自幼励志苦学。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举。后由大挑出仕,历在浙江嘉善、余姚、仁和、严州、台州、杭州等地任知县、知州和知府,迭升两淮粮运使、长芦粮运使、直隶按察使、两淮盐政。青选为官正直,勤政爱民。在嘉善县时,见县民遇大水灾失食无依,决定先开仓放赈再上报,衙吏生怕上官怪罪,竭力劝阻,青选驳斥说:“救饥如救火,待到办妥呈批手续,饥民恐怕……[详细]
|
龙廷槐(1749~1827年),字沃堂,号春岩,大良人。出身仕宦世家。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进士,授翰林编修,历赞善、监察御史,入值上 书房。时值奸臣和礵弄权,朝政黑暗,廷槐无意久恋官场,回乡为父守孝后,便不再出仕。一度担任广州越华书院主讲,不久即辞归,在大良南门外前明状元黄士俊故宅兴修小方园读书奉母,后来其子元任继续扩建,易名清晖园,为清代粤中四名园之一。廷槐对乡邑公共事务多所尽力,曾一……[详细]
|
温汝适(适,音“括”。1754~1820年),字步容,号窧坡,龙山乡人。出身读书世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任尚书房行走,累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性情温厚,居官勤谨。长期在宫中任文学侍臣,而能关注国计民生,提出切当主张。嘉庆九年(1804年),针对广东海盗张保仔、郭婆带的活动,建议除加强军事戒备外,尚应改官盐陆运为海运,厉行保甲制以肃清海盗内应,并举办团练,改良水……[详细]
|
黄丹书(1757~1808年),字廷授,号虚舟。大良人。自幼爱好诗词书画,勤加研习,造诣日深,名动远近,广东学使李调元举为优贡。丹书不喜八股制艺,38岁才考中举人,入京会试落第,艺名却遍传京华。南归后,省城的权要竞相延聘入幕,丹书一一婉却,安心以讲学为生。曾对人说:“贫与富交则损名,贱与贵交则损节。”后应友人邀请,到开平县做过一任教谕,便绝迹宦场。晚年由省城归里隐居,在大良城东筑听雨楼,与好友吕翔……[详细]
|
罗天尺(1686~1766年),字履先,号石湖,大良人。自幼聪明颖悟,博学多识。在省学就读时,深受惠士奇赏识,亲笔抄录他的诗文遍示诸生。时人把天尺和何梦瑶、苏珥、劳孝舆合称“惠门四俊”。天尺不喜八股制艺,乾隆元年(1736年)中举后,更加肆力词章,造诣日深,颇受学界注目,北方著名学者彭端淑、陈璋、张汝霖、郑虎文等先后相与订交。巡抚傅应泰推荐他上京参加博学鸿词特试,但他无意仕进,以隐居讲学著述终老。……[详细]
|
梁梦环(?~1629年),乾滘(今北滘镇广教村)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入仕不久即党附魏忠贤,拜为义父,为建生祠,多次上疏替魏张目。明军宁、锦之役告捷时,又出谋划策助魏冒边功,吹捧魏“德被四方,勋高百代”,呼魏为“九千岁”,导致安平之封,梁梦环本人亦得升太仆寺卿。与此同时,更滥用职权,大肆残害忠良,作恶甚多。他一手制造的汪文言冤狱,参与害死杨琏、熊廷弼,罗织罪名构陷张国纪……[详细]
|
上寮翁,姓名不详,北滘上寮人。生活年代约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据当时县中文士黎暹《上寮翁传》记载,顺德稻田区向来盛行养鸭,鸭阜遍布各乡,鸭苗需求量甚大。人们很早就懂得运用火焙法孵化鸭苗,上寮翁世代以此为业,孵出的鸭苗个头肥壮,色泽鲜明,易喂养,生长快,销路好。他的方法是把五六百只种蛋放在一个箩筐里,上盖厚布,搁在土炉上,炉膛燃着木糠,缓缓加温,待种蛋微微受热,即逐只翻转,移入另一空筐再焙,再翻转,……[详细]
|
李子长(1436~1526年),名孔修,号抱真子,大良人。明代中叶岭南著名画家。善写禽畜、虫鱼、花鸟,作品深得时人好评。民间关于他的艺术的传说甚多,如画成的猫能捉老鼠,母鸡会下蛋,鸟儿可飞鸣,鱼儿得水便摇尾游去等等。但因生平不苟作,加以社会地位低微,真迹绝少传世。现代艺术界寓目的《骑驴行吟图》、《秋江群雁图》、《猫轴》数种,着笔简练明快,墨色浓淡得宜,形态栩栩如生。子长出身贫家,少年时代进过学。赴……[详细]
|
张泰(?~1508年),字叔亨,陈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初任福建沙县知县,时值“铲平王”邓茂七起义刚遭镇压,田园荒芜,百业凋零,张泰宽和为治,经济恢复较快。擢升监察御史,指揭奸佞,不避权贵。上任不久,奉命巡察通州粮务,发现流弊严重,牵涉面广,峻拒说情,排除阻力,清除宿弊,使-污吏受到惩治。其时,宦官钱能、覃勤勾结万贵妃横行不法,陷害忠良,朝臣大多敛口噤声;张泰上疏弹劾,触怒皇帝,遭到……[详细]
|
何淡,字仲美,葛岸堡良教村人。明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历任山东滨州知州、工部员外郎、汉阳知府、贵州左参政。为官清廉爱民。在滨州任上,劾免-污吏,核实各乡赋税,实行合理分派,将税额直接通知到户,允许农民以实物充抵,堵塞各种盘剥途径,减轻百姓负担。何淡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将皂隶、马夫等项津贴拨作公务和州学经费。经过一番努力,社会日趋安定,民生改善,文教兴盛,受朝廷嘉奖。后来,何淡丧母回乡守孝,州……[详细]
|
黄滚荣(1917~1981),广东省台山县人。1940年广东省中医药专科学校毕业,回台山县一家中药店当坐堂医生。抗战胜利后,曾到广州、香港一带行医。1953年参加广东省支援海南建设医疗队,来到五指山区,为民族同胞和参加国防公路建设的民工诊病。同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卫生院从乐东县抱由镇迁到保亭县通什镇,服从领导决定,继续留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中心卫生院工作,一……[详细]
|
曾金城(1886~1952),广东省番禺人。清末曾侨居秘鲁,观察当地土人收割野生橡胶生产情景,萌生回国发展橡胶种植事业的志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同父亲曾汪源一起携带从巴西采摘的橡胶籽归国,与英属马来亚(今属马来西亚)华侨区慕颐等合作,先后组建侨兴有限公司和侨植垦务公司,在儋县那大附近试植橡胶,因成活率低而放弃,并回到秘鲁。宣统二年(1910年),重返琼州,种植购自新加坡的橡胶苗10余万株……[详细]
|
徐广泽(1916~1989),广东省番禺县人。在马来亚出生,幼年回国读书。1937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马来亚从事橡胶栽培与育种研究。1946年回国,在中山大学任教。1950年、1951年2次参加广东省调查组到海南进行橡胶种植业考察。1954年为开创我国自己的橡胶育种工作,主动要求调来海南农垦局,筹划建立橡胶育种站,亲自拟定并组织实施海南橡胶选育种规划。30多年间,带领一批技术人员,经过不懈努……[详细]
|
周永琴 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安检护卫部纪委书记、工会主席,1972年1月出生,1993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自参加安检工作以来,周永琴同志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于锤炼自身的业务素质,在首届安检比武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证件查验项目的冠军;她一身肝胆为群众,曾勇擒劫机歹徒,挽救了数百名旅客的生命。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白云安检的36名选手在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包揽了全能成绩前10……[详细]
|
张卫达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1958年10月出生,1980年7月入党,研究生文化。张卫达同志是军队医疗战线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他把争当共产主义白衣战士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倡议发起“大爱救心”活动,带领心脏外科团队先后为17个民族的4271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减免患者医疗费用8000余万元。两年来,他坚持每月带队下乡义诊,专跑贫困山区,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走访2000多……[详细]
|
尹江鳌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汕头分局党委书记、局长,1975年12月出生,1996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尹江鳌同志围绕“一专多能,综合培养”目标,建立“月度集体学习”、“读书座谈会”、“季度群策会”等机制,推动干部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担任广东保监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期间,广东保监局信息工作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档案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档案局考核“优秀”,对口扶贫工作获得广东省考核“红旗”称号。他开展“监管法……[详细]
|
高天梅, 又名叶英,1911年1月出生于广东海丰县,因家庭贫困,父母为生活所迫,从小便给人抱去做童养媳。1927年12月,毅然脱离封建婚姻关系,参加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工农民主政权) 打土豪,分田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派往香港掩护两广省委机关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受尽毒刑,坚贞不屈, 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底。1936年5月,刑满出狱,又积极寻找党……[详细]
|
曾昺,广东番禺人,主持上思改土归流。上思原为土州,原籍山东的黄圣许被任为上思土官后,黄氏世袭州官。明朝弘治年间,黄氏家族相争袭,累年交兵,互相残杀,割据村寨,民不聊生,目民(相当于今村长)赵宣等奏请改土,要求派流官来主持州事。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抚部御史等委派南宁府卫经曾昺到上思主持改土归流。当时州署在明江之南岸(今旧州屯),地窄人稀,曾昺主持筑土墙,围木栅,稳固城垣,又把各村逃荒外地的1……[详细]
|
赵希天(1890~1965) ,广东惠阳人。早年在广州博济医学院学医6载。1918年到孙中山大本营第一军医院任军医、内科主任、代院长等职。后又到李济深部第一师当军医,曾随军至广东罗定县。1925年9月,结识当地共产党人李仁夫、李芳春(省特派员) ,受到革命思想教育,逐步倾向革命,曾任广东省罗定县四区农民协会特派员。后因国共合作破裂遭通缉,浪迹广西省藤县、苍梧、岑溪一带行医。1929年定居北流,开设……[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