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栋,平潭县苏澳梧井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生。祖辈务农,家境贫困。昌栋5岁起在村私塾读书,14岁时进福清县龙田融美中学读书,17岁时进福州格致书院就学。由于他勤奋读书,获得学校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昌栋回平潭联合一些进步青年学生-宣传,-,揭露-污吏、土豪劣绅与奸商的卑劣行径。民国10年秋,昌栋从格致书院毕业后,考上协和大学。民国14年初大学……[详细]
|
朱汉膺(1908~1983年)朱汉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山腰乡三朱后宅村人。兄弟4人,汉膺居长。髫龄入塾馆启蒙,13岁父殁,家道中落,他边读书、边帮助母亲种田,养成勤劳习惯。民国11年(1922年)2月,汉膺进入县城崇德小学读书,两年后转学励群小学,得同学所寄《中国青年》、《响导》等读物,开始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对中国革命有初步的认识。民国14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惠安,他积极参加-……[详细]
|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无锡玉祁镇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个人经历1921年入高小读书。1923年在无锡竢实学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底转为中共党员,任无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同时也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从事……[详细]
|
尚长麟(1931—1983) 京剧旦角演员。原籍河北南宫,生于北京,汉军旗籍。系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次子。诞辰:1931年7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六月初四日;逝世:1983年8月29日,农历癸亥年七月廿一日。 作为尚小云的儿子,子承父业,继传尚派,似乎是注定了的。尚长麟的艺术道路在许多方面与他父亲有相近之处;在艺术思想和如何做人方面,深深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尚长麟严格地遵循了父亲的教诲,辗转多……[详细]
|
方先觉(1903年-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 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此后,他相继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详细]
|
倪则耕(1911~1983),望江县雷池乡人,7 岁随父去江苏江宁六郎镇读书;12 岁寄居江苏邳县姑母家,17 岁入南京贫儿院。次年,因反院长-,被除名失学。民国20 年(1931 年),随某老师去南洋群岛,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当过印刷、刻字工,擦过皮鞋,也教过书。民国23 年因不甘受人歧视,回国重返六郎镇。“七·七”事变后,六郎镇横遭日军洗劫,倪随家人避难于安徽当涂县。民国28 年春,倪只身出……[详细]
|
范会国(1899~1983) 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字秉钧,文教镇田墩村人,少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书,后毕业于广东省立琼崖中学。他勤奋好学,能诗善文,1920年以全岛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赴法国里昂大学深造。在法国学习期间,曾受教于法国科学院终身院士、国际数学会主席比加教授,获数学博士学位,后又以更优异的成绩获巴黎大学研究院数、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该研究院工作。在此期间发表了大量有关“亚……[详细]
|
吴学周(1902年9月20日—1983年10月31日),出生于江西萍乡。物理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吴学周于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清朝举人,父亲以教私塾为业,崇尚新学,思想开明,勤奋好学,1909年专门到萍乡师范学校改学新学。吴学周自幼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详细]
|
孙叔平(1905~1983),又名颛孙钧、颛孙叔陶、孙劲秋,萧县王寨镇孙小庄人。幼读私塾,民国8 年(1919 年)入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第二中学,民国15 年又以同等学历考入武昌大学。在大革命0中,他拥护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宣传,“七·一五”事变后,回到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 年,孙叔平任中共萧县第一届委员会书记。次年2 月以后,曾任中共睢宁县特别支部书记、县委书记,……[详细]
|
吴涛(1912年-1983年),蒙古族,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人。193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法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绥西垦区抗日先锋队中队长,总队组织科科长、参谋长,冀热察挺进军抗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详细]
|
雷雨顺(1935—1983),铜川市郊区金锁乡烈桥村小连坪人。 1953年1月,在西安高级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他由留苏预备部转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1960年,被择优留校当研究生。1960—1962年,雷雨顺和同班几位同学一起三下武汉,从事长江三峡高水坝“治理洪水”的科研工作。1965年,雷雨顺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局工作。“文革”开始后,他逆潮流而上,……[详细]
|
刘斐(1899-1983)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醴陵县(今株洲县)人,1899年2月5日生。1917年投笔从戎,后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受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期间,曾任总司令部主任作战参谋,协助国民革命军代总参谋长白崇禧指挥作战,因其才华出众,韬略过人,深得上级的信任。其时,与共产党人有所交往。大革命失败后,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毕业于日本……[详细]
|
沙涛,1949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1969年12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市机械工业学校,同年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八车间当工人。1979年被调到齐齐哈尔市人民-工作。沙涛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同志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危急关头总是不避艰险,奋不顾身。他在日记中写道:“小事不小,小事里面见精神。”沙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详细]
|
张如屏(1907~1983),名保德,长丰县杨庙乡人。青少年时期,好学上进,曾到陶楼姑母家读私塾,经姑父弟弟陶淮的引导,荫发革命思想。又经陶淮介绍,于民国13 年(1924 年)入共产党人吴云、吴震等创办的“淮上补习班”学习,加入“淮北青年社(即共青团)”。民国15 年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四· 一二”政变后,张如屏以共产党嫌疑遭捕。在狱中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忍……[详细]
|
赵一鸣(1908~1983),原名赵双起,曾用名朱继臣,安徽省宿县城关镇(今宿州市)人。原籍山东,幼年随家人逃荒到宿县定居。赵双起家境清贫,小学毕业后,于民国11 年(1922 年)考入宿县乙种商业学校,以期及早就业谋生。在该校就读期间,受到进步教师的熏陶和革命报刊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爱国思想。民国13 年加入非基督教大同盟。次年经教师杨梓宜(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宿县地方组……[详细]
|
李世华(1912~1983) 商州人。其父为人正直,李受其影响,自幼爱憎分明。民国9年(1920)进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广交朋友,结伙成群,抱打不平。民国20年(1931)投奔凤翔县国民党绥靖司令部当兵,时隔不久返回,又投奔上秦川古世珍部下当差。由于不甘受人摆布,又离古返回,竖旗立杆,招募人员,拉起了一股地方武装。这支武装一成立,即遭到黑龙口联保主任周文美的反对。民国31年(1942)6月,……[详细]
|
周在才,1957年出生在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乡仓房村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就失去父亲,全家6口人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四邻乡亲也常常帮助。这一切,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了祖国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1976年3月,周在才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参加了解放军。来到部队这所大学校后,他服从命令听指挥,认真学习各项军事技术,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详细]
|
陈华堂(1911—1983),湖北天门渔薪镇陈家渡人。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战士、班长,排长,教导团排长。参加湘鄂西革0据地反“围剿”作战和转战湘鄂边。1934年冬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五连连长。1936年任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0据地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1月随军长征。1936……[详细]
|
钱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钱骥早年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详细]
|
王竹溪(1911年6月7日—1983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北公安。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竹溪,名治淇,号竹溪,湖北公安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和祖父都是清末秀才。他幼年在家乡曾先后随其舅父及长兄治昆等读四书、《诗经》、《左传》等书。1922年春入麻豪口小学,1922年秋到武昌入荆南中学补习班,1923年升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