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显庭(1894-1980年),又名次南,乳名亚旺,以“蛤仔旺”绰号著称于世,原名鲜为人知。松柏镇青山茅坡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身躯高瘦,自幼从师学习蛇医,学轻功,仿蛙跳,能跳跃2.7米,善捕蛇捉蛤。蛤仔旺治蛇伤,能鉴别各种蛇伤口齿形状,对症施治,有起死回生之功,名扬全县。1958年5月,广东省举行一次民间蛇医大比武,经县卫生局推荐,身穿老农乡土装束的蛤仔旺,赴广州中山医学院应试,……[详细]
|
李传玉(1920~1980年),坡头乡留庄人。1938年,参加杜八联抗日自卫团。1941年5月,驻济涧的日伪军400余人,向杜八联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抗日自卫团为保存实力,就地隐蔽,待机破敌。一天,李传玉看见方谷嘴的山顶上插着一面日军军旗,顿时火冒三丈,骂道:狗强盗,绝不许你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贴膏药!待日伪军大部到坡上休息、吃饭,只留少数人在山顶放哨时,李传玉经队长薛平华批准带领两个民兵,借地堰作掩……[详细]
|
高崇山(1896—1980),祖籍神木县乔岔滩乡贺家峁村。其父早年逃荒,落籍定边,织席为业。崇山出生于定边县城,幼入私塾。民国12年(1923),杨虎城部姬汇伯营在定边开设盐务保运局,崇山应聘任司书。越2年,转去安边,在旧友任和亭任局长的安迫土药局当巡丁。不久,即调任定边县-巡官。后-改称保安队,崇山任分队长。民国20年(1931),国民党军八十六师驻定边,任和亭团发生兵变,崇山即辞去公职,转而经……[详细]
|
张琼华,女,1890—1980年,四川乐山市苏稽镇人,郭沫若发妻。1912年,在父母的包办下,郭沫若无奈与张琼华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提起郭沫若的婚事,说来话长。本来他在10岁以前就订了婚,可女方没过几年便夭折了。后来,县视学王畏岩先生遣……[详细]
|
余志平,又名景禄,乳名观寿生,长汀古城乡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贫农家庭。念完小学后在家耕田,打柴。民国十六年(1927)十月,经李国玉、刘宜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年(1929)十月二十二日,曾参与领导“古城-”。翌年5月,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12师,他任司令部书记,参加长沙战斗及3次反“围剿”。当部队开往广昌时,他因患重病留宁都东山养病,于二十年(1931)一月辗转回到古城。……[详细]
|
丘纪祥(1891~1980),广东惠阳县人。丘九岁随父来广州,赁屋居住于广州河南(今海珠区)同福路,并在私塾就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武学堂创立,丘入该校英文专修班,后南武学堂改为中学,丘是第一届毕业生。丘从小喜爱活动,在校寄宿,课余常在操场踢足球、赛跑、跳高,对持竿跳高最感兴趣。丘身手灵敏,短跑速度快,在校参加100码和220码跑,总名列前茅,被选为学校田径、足球队员。清宣统二年(1……[详细]
|
林绍能(1908~1980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出生于罗源县洪洋乡王认村樟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父母双亡,与其兄相依为命。16岁后农忙务农,农闲贩卖绢花,艰难度日。1950年林任王认乡(村)农会主席,带领贫苦农民参加土地改革。继之带头组织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春成立农业高级社时,林被推选为社干。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林提出发展茶叶的建议,被采纳。……[详细]
|
张国瑞(1901~1980),小溪玉溪人,父母为普通农民,童年时,因家境清贫,未能入学,11岁时,其当西医的二叔父张肯堂看他聪明伶俐,让其入学试读。国瑞学习成绩优异,且数次越级跳班,他的二叔父遂竭尽全力支持其上学深造。民国8年,国瑞赴台学医两年,于民国10年毕业回乡,因感学识短浅,复于当年北上奉天(今沈阳),考取日本人创办的南满医学堂(今沈阳医学院)。8年寒窗,他刻苦攻读西医内科、儿科,被列为高材……[详细]
|
王宣化,又名-振,号炎之,南安水头镇巷内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0岁入私塾念书,18岁随乡亲到菲律宾谋生,先在马尼拉一家店铺当学徒,积蓄些钱便到菲律宾大学商科就读,1917年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当翻译员。他懂得英、日、俄和西班牙语言文字,尤精英文,翻译过美国著名小说《罗马假日》。1919年在马尼拉创办《平民日报》,自任经理和,宣传祖国文化,团结海外华侨。民国10年(1921),宣化回……[详细]
|
曾火成(1921~1980年)曾火成,民国10年(1921年)生,涂寨曾厝村人。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是小木匠,母早逝。7岁即上山拾柴,帮人放牛。12岁,父亲离家入赘他姓。火成只好携带7岁的弟弟进城,过着流浪生涯。白天为人挑水劈柴,入夜寄宿开元寺东西廊,经常到饭店洗涤碗筷、打扫地板,以求残肴剩饭充饥。民国24年,火成入打城戏小开元班学艺。由于能吃苦耐劳,勤奋锻炼技艺,颇受师傅吕司所器重。他初攻武生,……[详细]
|
郭坚(1910-1980年),出生于陆丰县南塘圩,童年随家移居甲子镇元高社区,家境富裕。少年时期在甲子、汕尾读书,青年时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途辍学,旋在上海市一抽纱公司任店员。在沪期间学习进步书刊,接近进步人士,思想进步。民国26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沦陷上海,他回到甲子,组织青年读书会,并在自家开的洋杂货店摆买进步书籍……[详细]
|
张铭西(1894~1980)张铭西,长沙县清泰都阳西水塘(今属福临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7岁读书,11岁人长沙县私立隐珠学校中学部,三十四年人长沙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1914年毕业后先后任汉口谌家矶造纸厂、扬子机械厂、湖南造币分厂、长沙黑铅冶炼厂工程师、科长等职。1920年,应同学李国钦之邀,任上海华昌贸易公司远东分公司机械部工程师,办理机械器材进口业务。1926年他去汉口任平汉铁路……[详细]
|
任志秋,男,京剧旦角。任志秋娶尚小云之女尚秀琴,尚秀琴未从艺。任志秋之女任二娟也工旦角,现在北京京剧院工作。20世纪40年代初期任曾加入谦和社,1942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初九)与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于莲仙等演出《探母回令》。1943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四)在张君秋、贯盛习主演之《红鬃烈马》中配角。解放后现在北京市京剧三团工作,后合并入北京京剧团。曾在《四郎探母》中饰演萧太后。195……[详细]
|
金月华 (1927—1980) 女,化装管理员。上海市人。1943年进上海越剧学校(天潼路)学戏。1944年在浙江路浙东大戏院任演员,后在曹家渡三民大戏院、徐家汇大戏院、卢家湾星光戏院当演员。1950年4月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当演员,不久转行当化装管理员。长期在剧院内负责发式梳理、头套制作、演出化装管理。在发式梳理上,继承了早期苏州妈妈为越剧梳理的技能,又向电影厂古装片的发式学习,把电影中的半……[详细]
|
梁文焕(1910~1980),字建章,今冠城镇高三里庄人。自幼务农,粗通文字,性情忠厚而不失豪爽。抗日战争爆发后,受许梦侠等共产党员影响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卖牛当地自买0马匹参加抗日游击队。1938年后,历任冠县农民互助会游击队长、第二区抗日游击队队长、卫河支队中队长、第一区区长、区委书记。这期间,他率队在县城周围神出鬼没地同日伪斗争,打伏击、拔据点,镇压汉奸,仅1940年就……[详细]
|
阳至元(1926—1980年)化名马林,广西灵川县甘棠乡同化村人。出身于小商贩家庭,因其父母常年外出经商,从小即被寄养于贫苦的外祖母家。阳幼年上学读书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祖国的半壁河山已沦为敌手。当时作为大后方的桂林,亦时遭日机的轰炸骚扰,故自小即萌发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并立志要为挽救祖国危亡、复兴中华而奋斗。阳至元13岁考入桂林中学初中部,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阅读革命书刊。民国32年(……[详细]
|
盛文光(1903~1980年) 盛文光,女,浙江慈溪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爱国女校。民国22年(1933年)在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要普及大众教育的影响下,着手在劳勃生路鸿寿坊创办生活小学,后因入学人数日增,于戈登路(今江宁路)1085号租用新校舍。办学宗旨为“启蒙益稚”。学校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减免学费。失去双亲的舒石坚、铁坚兄弟俩在生活小学读书,学校还管吃管住,一直资助到中学毕……[详细]
|
潘琴余(1902—1980年) 潘琴余,练塘乡东三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身于贫农家庭,以租种地主田地为生。解放后,怀着翻身作主的喜悦积极参加各项工作,被推任东三村农会主席。1950年,带领村里贫下中农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时,毅然送独子潘德良参军。1951年秋,练塘地区水灾严重,潘琴余带领群众抢险救灾,奋不顾身,用身体堵住圩岸漏洞,保住全圩庄稼。1952年3月1日,儿子在朝鲜前线牺牲……[详细]
|
梁星玉(1960~1980年) 梁星玉,江苏宝应人。1967~1974年,在石泉路第二小学读书,1978年毕业于勤建中学。1979年2月进上棉一厂工作。梁星玉在中学读书去嘉定县唐行公社劳动时,遇到一农船被撞下沉,他立即跳入河中对正在下沉的船只救人搬物。在上棉一厂工作时,当车间发生火苗,棉花被燃烧起火,他用身体扑在火苗上来回翻滚,直到火苗扑灭。1980年12月6日夜11时半左右,梁……[详细]
|
戴少英(1900—1980) 又名戴锡钊,生于新地镇回龙村的一个富裕家庭。民国8年(1919)起在桂林读中学。民国14年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学院。就在这一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随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反帝运动,他在运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此后,在沈钧儒教授的影响下, 树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民国16年4月,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全国各地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在梧州,严海峰、欧仰羲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