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迈(1915—1980),原名振良,桐庐石阜镇珠山村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相继在杭州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担任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主任、北京市包装协会副理事长、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主任。迈广泛涉猎祖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对汉砖、宋瓷、明锦有深入的研究。解放初,深入兄弟民族地区,学习、借鉴民间的优秀工艺;1954—1955年,访问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编……[详细]
|
李海霞(1893~1980年),又名时霖,枫泾镇人。自幼勤学,善书画。民国初,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后考入外交部工作。民国13年(1924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工作。以外交官身份宦游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民国19年,任智利代办,任职期间,促使中国与阿根廷建交。并为在智利的无籍华人转为智利籍公民与智利政府作了交涉,曾获智利政府勋章。民国23年回国后,任厦门市市长。当时厦门市小学教师已欠薪达三月……[详细]
|
叶梅(1916~1980年),女。汉阳江堤乡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2岁当童养媳。武汉解放 后,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赤足走家串户,以自己的苦难身世现身说法,发动群众,为乡 农民协会、贫农团最早负责人之一。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江堤乡副乡 长兼中共江堤乡支部书记。1954年8月,江堤乡遭受洪水肆虐,叶带领农民筑堤、抗洪,抢 救国家和群众财产,组织灾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同年1……[详细]
|
何非凡(1920~1980)何非凡,原名何贺年,广东东莞人。少年时己喜爱粤曲,唱戏做戏。后到香港居住,由姐姐何仙供读,至初中一年级便因家贫而辍学。15岁时拜戏班学员陈醒章为师,学习粤剧,艺名何康琪。陈带他到上海演出,嫌他东莞口音较重,影响演出效果。不久,何非凡改投黄醒柏学艺,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其后,经人介绍入粤剧团学艺,他博取众家之长,技艺益精。期间,他刻苦学艺,克服了东莞方言口音,练好了广州语……[详细]
|
崔相臣(1909~1980)男,河南省武陟县人。1909年生,1940年到白水煤矿当工人,1950年参加工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生产组长、工长、区长、基层主任、政治指导员等职。工作积极,吃苦肯干,所领导的采煤小组长期保持超定额生产纪录。1957年矿上人均定额班产1,500公斤,他的小组创2.800公斤新纪录。多年坚持眼勤、腿勤、嘴勤、手勤的“四勤”工作方法,查井下隐情;同时为控制顶板压……[详细]
|
郭持平(1894—1980),字若衡,又名孝琪,嵊县太平乡(今嵊州长乐镇)石砩村人。1914年,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历任排长、连长、师参谋等职。1926年,任19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投身北伐,任师参谋长、副旅长。1929年2月,参加“蒋桂战争”,后在长沙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参谋处少将处长、中将参谋长等职。1938年冬,调任宁波防守司令部中……[详细]
|
李彩森(1907-1980) ,又名彩荪,大埔镇人。读完高小后入欧阳国英短期算术专修社学习。民国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年毕业。民国20年,任大埔小学高年级教师,此时,集体加入国民党,为柳城县第七区分部宣传委员。民国21年,跟随外祖学习中医,10年之后已稍有名气。曾在柳州先后设保安堂和保寿堂,开方治病。期间加入柳州中医中药研究会为会员。并在柳州中医公会兼任理事。还受聘为柳州民声晚报社、言报……[详细]
|
韦兰新(1963~1980),生于思练公社开洞村水塘屯一个壮族农民家庭。生前为生产队记工员。 1980年4月18日傍晚,该生产队的乡密山突然火光冲天。有人高喊:“乡密山失火了!”该屯居民闻声,纷纷跑出村来,冲向火场。这时,刚从弄伦(地名)中耕玉米回来的韦兰新,看见火灾发生,顾不上疲劳,便和韦良献、蓝青才跑上乡密山。他们用树枝扎扫帚,英勇地向熊熊山火猛打,后来全屯男女青壮年共四五十人陆续赶到火……[详细]
|
张锡昌(1903~1980) 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22年(1933)任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7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工作委员会书记,参加丽水《民主时报》社工作,并创办《动员周报》和《抗战论坛》。29年夏,撤离浙江,由丽水转赴桂林广西大学任教。次年接任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农村》战时特刊, 并负责主持该会会务; 又应聘为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兼编译……[详细]
|
黄新波(1916~1980) 原名裕祥,笔名一工,广东台山人。民国22年(1933)入上海新亚学艺传习所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24年赴日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东京分盟的活动。次年回国,参与发起上海木刻作家联盟。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28~33年间曾先后两次出入桂林,留居工作三年多,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负责人之一,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又……[详细]
|
龚贤安(1903—1980) 乳名改娃,人称“龚胡子”。洛南县麻坪乡人。中共党员。民国23年(1934)12月,龚贤安组织贫苦农民150多人,到商县湘子楼迎接徐海东率领的红军,不料途中与尤奉三部相遇,在战斗中负伤回家,后被群众推选为甲长。龚一面种地,一面搞地下工作。民国33年(1944),龚辞去甲长,多次去华县小敷峪与石治民商议,秘密组织游击队。民国35年(1946)3月,龚参加了洛华游击队的组建……[详细]
|
李福忠(1940~1980)陕西洛南县人,随父母逃荒来到黄龙,在范家卓子乡狼窝村定居。幼时好学,酷爱园艺。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武功农校。1961年因家贫辍学。1962年,本县农科所推荐他赴洛川县学习苹果栽培技术。结业回县时无车,福忠背数百棵良种苹果树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余里返乡,其精神感动四邻,亦受到县上领导的表扬。1963年,李育苗3亩,5万余株,栽果树15亩,600余株,此系范家卓子乡建……[详细]
|
吴晚(1919—1980)吴晚,三里乡三里街人,自幼失双亲,没上过学,七八岁便成为流浪孤儿。到了十二三岁便参加了路过三里演出的采茶戏班做杂工,平时打水扫地,挑行李等。他在做工之余勤奋摸仿演员演唱。师父见他对演戏颇有兴趣,便让他跑龙套。天长日久,他表演机灵,动作感人,又分配他扮衙役、轿夫、家丁。通过舞台实践和一番勤学苦练,对艺术表现有了成熟经验,便让他在一些剧目中扮演主角。吴晚成了正式演员之后,心里……[详细]
|
邹宝凤(女),松溪县人,舍身救同学的优秀少年先锋队队员。1968年出生于花桥乡后屯村农家,从小就会帮父母亲干家务活。10岁入招沙甲小学读书,同年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她聪明好学,性格坚强,对课本中疑难的词句,一定要逐个查字典弄懂。一次因算术考试不及格急得哭了,从此加倍努力,勤学苦练,很快就把算术成绩赶上。在学校里,她听老师讲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叔叔舍已救人和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非常感动。回家后她……[详细]
|
胡海天(1929~1980),又名应波,花东镇阳升村人。其父胡活泉,是当地老中医。民国38年(1949)胡海天毕业于广州汉兴中医学校,先后在广州志德医院、汉兴中医院任医师。1950年以后,曾任广州大众联合诊所所长、广州市卫生局中医技术审查员、广州中医学院讲师、《新中医》杂志等职。胡天海在发掘、整理祖国医药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广州中医学院任教期间,担任本科班、中医进修班、西医学习中医班、正骨班、……[详细]
|
陈祥义(1900~1980年),又名玉麟,安溪官桥人。幼失双亲,依靠叔祖父抚养。9岁以后,在厦门义和街的“古月楼”制花店和五崎顶、小走马路、浮屿等处从师学艺。11岁满师后开始靠制花为生,由于收入微薄难以糊口,只好走街串巷卖油条或制作风筝以维持生计。民国10年(1921年)向好友借4元钱,先后在二十四崎顶、外厝埕等地继续从事制作通草花,并在土地宫收徒授艺,当时制作的通草花在社会上已享有名气。民国27……[详细]
|
217、钱章超
钱章超,嵊州长乐镇寺西苑村人。1937年,在家乡组织农会,开展二五减租,并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担任保长。1940年6月,参与发动农民参加党领导的嵊县“六·三”饥民-斗争。1942年12月,根据中共嵊西县委的指示,建立国民党嵊县第一联乡总队情报组,任组长,掩护县委开展工作。并通过这一合法名义,搜集情报,收购弹药,提供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详细]
|
卓全成(1894~1980年),南安人。其父卓长福原在漳州商店当学徒,后创办同兴杂货店,并与人合营布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厦门开同英布店。光绪三十二年,他入同英布店当学徒。民国2年(1913年),其父认为夙愿已偿,萌发退志,将同英店底盘出。卓家三兄弟以其父盘出的金额加倍赎回同英布店,由卓全成接任经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英布店凭资金多、布料全,还兼营西欧棉布、哔叽呢绒等,又有加工……[详细]
|
崔强(1912~1980),广东南海县人。13岁在佛山叶吉旦店当学徒。16岁开始进入饮食业学艺,曾在香港镇海楼当学徒。民国21年(1932) 在香港延香茶楼当服务员,后随崔焰师傅学艺,研习点心制作技术,不久便能独立操作。翌年在广州西濠饭店(六国饭店)当点心师。民国26~32年间,先后在澳门中央酒店、香港皇后酒家、广州爱群大厦当点心师。后在七妙斋酒家工作,被升为巡场(相当于现在的部长)。1956年到……[详细]
|
农高田(1896—1980),原名农世兴,人称农大,壮族,下雷乡下雷村弄密屯人。早年家住信孚村吉屯。民国十七年(1928)农历正月初三,农大在靖西县化峒乡以结盟形式组织农民自卫军。后组织100多人30多支枪, 到镇边县拜盟坛结盟,因此屡遭追捕。翌年,唐飞麒召集下雷二十四寨民众,在吉门正屯主持拜盟,拜黄日辉为坛主。盟会以防瘟疫为由,征资购枪,会上树起斧头镰刀红旗,唐飞麒委任农大为农军副司令。农军成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