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先科(1890 1979),男,苗族,麻阳县高村人,家贫,无力入学,10岁从父作木工。深得真传,技艺精湛。20岁独自开业。民国11年(1922),滕姓家族修建祠堂,滕先科承担装饰工艺,雕龙画凤,栩栩如生。16年,十九独立师师长陈渠珍重金请滕赴凤凰兵工厂制做枪柄。他工艺精致,常博得陈的赏赐。25年,高村美国传教士包神甫聘滕先科为掌墨师修建高村天主堂。他工艺超众,别具一格,获神甫称赞,奖绞钻一把。……[详细]
|
王家善(1903-1979),字释之,巴彦县康庄乡大板房屯人。从小就读于本屯私塾,1918年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时值五四运动发生,王家善因参加-被开除学籍,后去营口其叔父王纯嘏处继续学习。一年后考入日本东京铁道教习所,1928年转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科目,二年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辽宁省陆军讲武堂教官,东北司令长官公署上尉副官,东北讲武堂少校队长,东北保安司令部营长。伪满洲国成立后,王家……[详细]
|
萧国英(1911-1979)萧国英,女,龙溪铺镇牛山铺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元月生,6岁时父母双亡,嫁巨口铺阳家排欧阳桂芳作童养媳,生活极端困苦。l950年10月龙溪铺开始土改,她带头诉苦,积极串连贫苦妇女起来斗地主。她分得了田土家具,立志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1952年,她串连l3户农民组织互助组。1954年互助组扩大到38户,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l955年升为高级社,她均当选为妇女队……[详细]
|
葛敬恩(1889年—1979年),字湛侯,浙江嘉兴人。少年少年时即怀反清革命之志,与龚宝铨、计宗型等就读于秀水学堂,因闹-被开除。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三十一年毕业后任教官。三十二年任浙江新军第二标第二中队第四区队队长。三十三年在嘉兴与吴思豫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11月5日杭州光复前,敬恩参加起义的领导核心,进行筹划和准备,负责起草攻击计划,并指挥了攻克杭州城站的战斗。……[详细]
|
石瑞(1922~1979年),别名冠珊,山西省昔阳县丁峪村人。民国16年(1927年)读小学,先后担任过村儿童团团长、青年抗日队队长、青年救国会秘书。民国27年7月,石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村支部负责人。民国28年任区委委员,民国30年任区中队支书。翌年,任昔阳县二、四区武委会主任。民国34年,任太行四分区武装部科长,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49年石瑞南下福建。翌……[详细]
|
真尧恭真尧恭,浦城富岭镇员盘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家境清贫。10岁时,由西山祠租产补助,入县城明伦堂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进公费的福建陆军小学,3年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加入武昌起义行列。民国元年(1912)秋,就读于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次年,南下参加讨袁和护国护法运动,先后任征闽靖国军的排长和福建护法军少校参谋。民国13年,在永春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参加北伐泉州战斗中,被军阀……[详细]
|
汪世春(1917~1979)陕西丹凤县人。父早逝,家贫,1924年,随母离乡逃荒,1935年,在黄龙山区石堡川的吉家河村落居。汪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吉家河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党的地下交通员。为了掩护党的地下组织,了解国民党的内部情况,经黄龙工委书记孟树林批准,加入国民党,以三民乡(今将军庙)第九保(今窑门河)副保长和乡民代表的职务为公开身份,秘密了解敌情,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又把党的指示、信……[详细]
|
叶先准(1899~1979),又名叶准,镇安县西口区腰庄乡阴坡台人。幼时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便到一家药铺当学徒。后来他拜名医为师,潜心学医,18岁始在本县和旬阳、安康一带行医。 叶先准擅长内科、妇科和眼科,尤以“四诊”(望、闻、问、切)详准而出名。有“望诊如神,入骨三分”之称。他辨症仔细,下药巧妙,既尊重古方,又不泥古,灵活加减,药少量轻,运用古今单方以小胜大。1955年被县医院聘为中医科……[详细]
|
赵方(1908~1979)原名正化,曾用名张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二里半村一个农民家庭。12岁开始在宜川县新市河乡东良村小学读书。民国十三年(1924)春,在延长县高小上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李遇社等共产党员。十四年(1925)3月,延长高小的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先生逝世大会,他在大会上作了演讲。不几日,学校当局以“造谣惑众,煽动闹事”为由将他开除。……[详细]
|
邱木荣,1958年生于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父亲阙邱明务农,曾任石溪民兵队长。木荣从小爱听父亲讲对敌斗争的故事,深受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影响,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木荣8岁进石溪小学读书,在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曾三次被评为“五好”学生,出席过洋口学区先进学生代表会。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困难,未能继续升学,遂在生产队放牛,15岁到县水泥厂做合同工。1976年10月,木荣18岁响……[详细]
|
王水成,1957年9月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东岭乡三河村。白族。1975年1月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幼在父母和学校老师的良好教育下,茁壮成长。从读小学到初中毕业,他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选为班上学习委员,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共青团员。1975年,他怀着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心愿,3次向乡人武部和接兵部队同志请求参军,最终如愿以偿。王水成入伍后,在部队的严格培养和教育下,努力学习,刻苦……[详细]
|
王有山(1912.9-1979.1)王有山,辽宁省朝阳县王家村人,幼时随父逃荒至呼兰县孟家乡八家村。家境贫苦,10岁起就给地主放猪,扛半拉子,卖零工。解放后,王在挖财宝、分青苗、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事事走在前头,被群众选为八家村农会主任。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平分土地后,王和3户贫苦农民,最先成立了插犋换工互助组,带动全村搞好农业生产。1950年2月,任八家村党……[详细]
|
朱亚雄(1901~1979年) 朱亚雄,学名朱毓华,号德字,江西余干瑞洪镇人。朱幼年即离乡来沪,曾在民立中学求学,后入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见习。24岁回上海,任沪西日商内外棉纱厂厂医,民国14年(1925年)升水月华医院院长,并兼任上海法政学院、大夏大学校医及惠生产科女医学校教授等职。朱在任职期间,参加帮会洪门“五圣山”。抗日战争爆发后,即离开水月华医院,参加由洪门主办的抗……[详细]
|
邓龙光(1896~1979)邓龙光,字剑泉,号德梧,广东茂名人。民国元年(1912)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民国3年冬毕业,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民国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半年后转入保定军校第6期步科。民国8年毕业,回粤任省长公署警卫队长。民国12年任粤军第三师第六旅第13团中校团附,参加讨伐陈炯明、平定刘杨、邓本殷诸役,升团长、师参谋长。民国16年10月,任第四军第一四教导师副师长;……[详细]
|
张维翰(1908—1979),河北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北村人,毕业于北平国民大学政治系。1936年11月任国民党山东第六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秘书,1937年5月经同窗好友彭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至1938年12月,先后担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政治部主任、第19支队司令员兼冠县抗日政府县长、第二纵队司令。在中共鲁西北、鲁西特委的领导下,对贯彻中共抗日统一战线、……[详细]
|
梁荫棠(1910~1979年),原名梁荫雄。出生于佛山镇一个清贫的家庭,靠母亲织布维生。11岁丧母,由他五叔带到广州一间酒楼当厨房杂工。翌年,他的堂兄梁秋介绍他到新春粤剧团当音乐学徒。不久,又转当演员学徒。那时的粤剧团全是男班,没有女演员,梁荫棠学的是“花旦”,后拜黄振声为师,在“钧天乐”剧团当“马旦”(花旦中的婢女演者),技艺颇有长进。过了一年,升为“包尾花旦”(花旦中的最低层)。民国14年(1……[详细]
|
刘群兴(1887~1979)刘群兴,广东增城人,出生于广州市。3岁时,父丧,全家靠其母磨粉为生。他入岭南学堂读书,与同班同学高奇峰往来甚密。高奇峰与兄高剑父,从名画家居廉学画,刘群兴耳濡目染,有意攻习绘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到永铭斋刻花玻璃店当学徒,满师后,改行从事彩瓷工,常持画稿向高剑父兄弟请教。当时,广彩受石湾陶塑的影响极深,题材、图案、色彩日趋“洋化”,格调不……[详细]
|
张颖仪(1916~1979),女,曾用名张风娣,广州花县人。张幼年丧母,家境清贫。9岁时左脚已出现跛行,以后不治,成为终身残疾。12岁,进入孤儿院。民国26年(1937年)7月,在香港飞利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香港真铎启聪聋哑学校师范班学习两年。民国28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民国30年至民国34年,在广州、花县等她任聋童家庭教师及国民小学教师。民国35年(1946年)2月,张在自己的住处……[详细]
|
胡士莹(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红移,平湖人。幼承家学,十分用功。4岁时发痧子,大病一场,两耳重听,从此便养成沉静的性格。6岁时,由父教读识字,10岁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并能背诵《四书》如流。14岁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两年后因病辍学。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平湖诒谷学堂和稚川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又相继在南京私立东方公学、扬州中学和嘉兴中学等校任……[详细]
|
刘忠(1893~1979年),字性诚,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小商贩家庭。1913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音乐、美术专业。1927年考入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办的俄侨音乐传习所,学习声乐,193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应中国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的邀请,1936年,刘忠指挥排练了大型音乐《沈阳月》(原名《九·一八》)。乐曲主要描写日军统治下的东北,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的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