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武(1951~1979)唐县南齐家佐村人。父亲刘振家是革命残废军人。他初中毕业后,1971年1月参军入伍,到连队第一天,就在床头贴上《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油画,激励自己。他经常提前起床,腿打沙袋练长跑,冲山头,每天练倒立、单杠、石锁、俯卧撑,从不间断,熟练地掌握了五大技术,成为军体标兵、团军体教员。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35240部队副指导员。1974年在部队营建施工中……[详细]
|
李永波,1959年出生在湖北省石首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在学校读书,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是好社员。在县氮肥厂当工人,他是先进生产者。参军来到部队,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成为部队的一名军体标兵、射击能手、军事小教员。入伍不到两年,他就3次受到直属队党总支嘉奖。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李永波一次又一次向党……[详细]
|
芦芒(1920~1979年) 芦芒,原姓李,名衍华,小名福荣,生于上海。民国27年(1938年),在上海一所美术学校学画,生活艰苦,曾当过家庭教师。此时,他接触了中-员,阅读了《马克思传》、鲁迅编《苏联版画》、《珂罗惠支版画》等革命作品,并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8年,由李一氓介绍参加新四军,曾在皖南、江南新四军服务团当团员、组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华中军区政治……[详细]
|
金德洋(1895~1979),字普仁,生于中医世家,祖籍建湖县建阳镇,父时迁居八滩镇。民国6年(1917),金德洋毕业于省立淮安中学,任建阳小学教员。翌年,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民国11年(1922),分配至浙江第一师见习。北伐初期任连长,在仙霞岭战斗中率百余士卒袭击十倍之敌,取得了胜利,长官惊奇才能,以后常委其为先锋。民国16年(1927),在龙潭战役中,与孙传芳部激战,全歼反扑之敌……[详细]
|
林德先,1949年8月出生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圩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林传义是党江镇供销社职工,母亲凌绍凤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因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林德先在党江乡中心小学读到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参加劳动。1965年,年仅16岁的林德先就参加了党江乡圩镇大队基干民兵组织。党江乡是沿海地区,1965年至1968年间,战备巡逻值班任务比较重。为了练好本领保卫国家,从小就有当兵保卫祖国志向的林德先积极参……[详细]
|
唐天月(1953~1979),又名唐荣生;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牛角坝人,14岁进入零陵县第六中学,他勤奋好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0年,入普利桥区中读高中;次年10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2年,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不久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同年11月,听从祖国召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1月,被分配在广州军区独立坦克第三团三营七连当战士,任营指挥车一炮手。8……[详细]
|
李舜琴(1902-1979),原名李名正,净化村人。民国4年(1915),就读平遥第一高级小学。民国10年(1921),考入河汾中学,次年,经贺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北京求学,与郝广盛、陈高庸、陈显文等发动成立全国性的进步青年组织群新学会,创办《新时代》杂志。15年(1926),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次年,受中-组织派遣回太原工作。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成群新学会分会,出版革命小报。山西总工会成……[详细]
|
曾培干(1917~1979),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长洲村人。父亲曾甄陶是长洲河面航标灯工人。曾培干小时家境寒微,在本村小学私塾读书,爱绘画。因家贫13岁辍学,到广州河南利隆铜铁店当童工,白天专心学艺,晚间勤于作画,经师傅湛湘的介绍考入赵少昂创办的岭南艺苑,得到赵少昂的赞许及热心指导,为曾培干的国画艺术打下根基。1932年12月,15岁的曾培干参加了广州市石印工会领导的“减时运动”的-行列。1935年……[详细]
|
李定申(1958~1979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两江镇金盆土村。父亲李桂森在镇粮所工作,是共产党员;母亲李意嫂是位勤劳的农村妇女。从李定申刚刚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给他讲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战斗故事。他也经常和小朋友们做英雄炸碉堡的游戏。在小学课本上,他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后,就在作文里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当英雄!”在李定申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当英雄的愿望,可是为什么要当英雄?开始他并不真……[详细]
|
陆铨生(1906—1979年) 陆铨生,亦名陆铨,曾化名吴英士,小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时随父陆少泉习医,兼攻文学,练得一手好字。民国13年(1924年),由黄麟书介绍秘密加入国民党,为第五区党部监察委员。组织《晨光墨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16年1月,在嘉善县迎接北伐军时,经黄麟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遂在小蒸地区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动。3月,北伐军到达青浦,带领农……[详细]
|
李济(1896~1979)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字济之。钟祥郢中人。李济自幼勤奋好学,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同年,赴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次年获心理学文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社会学文学硕士学位。继而赴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及考古学。在哈佛大学,李济作过《中国人类学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好评;发表过《中国民族的形成》的博士论文,获得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学位……[详细]
|
季源溥(1906—1979),字汇川,江苏沭阳县人,出生于1906年,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一中学,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任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被中国国民党派往日本东京直属支部工作,继而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政治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回国,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南京、上海区区长,专门从事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季源溥变换身份,继续从事特……[详细]
|
刘鸿文(1916~1979),肥东湖滨乡刘寿三村人。幼年跟随执教的姐夫吴端礼,先后在撮镇小学、安庆师范读书,因在安庆受到共产主义影响,参加-而被开除,遂于民国24 年(1935 年)去上海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鸿文在上海时,深入郊区从事农-动、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战爆发后,转入白区工作,任中国共产党霍邱县委书记兼皖北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在复杂的环境中,机智沉着,顽强战斗,逐步扩大革命……[详细]
|
李毓彬,女,福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少时就读福州陶淑女子中学,后被保送入福州柴井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毕业后留院工作。不久,受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分配,到霞浦圣教医院工作,后定居霞浦。历任护士、护士长、护士主任和私立圣教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董事、妇产科教员、实习主任等职,是霞浦施行新法接生的技术骨干,晚年还协助创办霞浦城关妇产院,为霞浦培养大批助产人员。她工作勤勤恳恳,技术精湛,手术熟练,亲……[详细]
|
梁绍鸿(1917~1979)百色镇共和街人。家庭经济较为宽裕。梁从小勤奋好学,在读小学期间,父亲给其零用钱,他多用于购买书籍,进行阅读。因其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学习,在小学读书时,成绩非凡。在1931年夏考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色中学) 时,在1000人的考生中名列第一。同年9月至1934年7月于五中读书期间,各门功课期考成绩均在90分以上,尤以数学成绩最为突出,居全班首位。初中毕业后,在西江学院……[详细]
|
胡小妹(1906~1979) 女,江苏建湖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讨过饭,11岁开始做女佣,因病右眼失明。婚后曾生育13个孩子,因贫病交加,只有3人幸存。民国30年(1941年)进汉阳手帕厂做工,1959年退休。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从退休后,即主动要求在所住的北平民村居民委员会担负起卫生工作,一搞就是18年。北平民村是劳动人民集居的棚户区,生活环境甚差。每年春夏季节蚊……[详细]
|
农辉兴(1957—1979),壮族,榄圩乡康潭村内市屯人,中共党员。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53562部队,任班长。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农辉兴在大队附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工作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水利工地上当班长、仓库管理员,是水利建设的先进分子。入伍前任基干民兵班长。1977年入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他率领全班战士直插……[详细]
|
杨光龙,1959年出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阴山脚的茅山村。他从小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上学读书,他是个奋发上进的好学生;回乡劳动,群众夸他是个好社员;在民兵组织里,他是个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刻苦学习军事技术的好民兵。1978年7月,随着中越边境斗争形势的变化,上级决定在长田建立一个民兵哨所。越南当局对我边疆的侵略罪行激起了杨光龙的满腔怒火,他坚决要求到哨所,得到武装部的批准。当时,哨所面临的情况……[详细]
|
龚德茂(1945 ~ 1979),土家族,1945年9月出生,刘家坪乡熊家溶村人。德茂7岁时在双溪桥麻岭岗启蒙读书,四年级入珠玑塔完小读书,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桑植初级中学,1961年进入桑植一中高六班学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62年加入共青团。1964年回村参加劳动,后被选调到县委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到吉首马颈坳参加社教,任湘西自治州社教总团桑植分团团总支书,桑植社教分团秘书,先后到凤凰……[详细]
|
李村人(1898.9~1979.4),字世静,河南省兰考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考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4年毕业后,继读私塾,博览群书,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功底。1918年任教于考城高等小学。1929年,应聘于抗日英雄吉鸿昌所创办的扶沟中山小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1930年10月,李村人与吉鸿昌、吉鸿昌之父及中山小学校长(此时校长为郝子固,后为李村人)、教师的一张合影,今存于其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