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1888~1978)字启予。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保定。其祖父曾任保定府文案。早年在私塾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洋文班,结识了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一年以后,因“煽动革命”而被校方开除。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商震辗转到沈阳,先协助蒋慕谭创办商业专门学校,后到辽阳与陈干办起了八旗小学堂,一边从事教学,一边鼓吹革命,又被扣上“诋斥官府”的罪名逮捕。获救后,东……[详细]
|
傅彬然(1899—1978),又名冰然,笔名秉仁、炎如、逸君、逸文等,化名冰弦、镜常,萧山浦南横山傅村(今属临浦镇)人。从小读四书五经,对古文修养有素。1916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施存统、周伯棣等人组成“新生学社”,撰文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孝。五四运动中,和宣中华、徐白民等一起发起成立“一师”学生自治会,傅被推选为代表,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杭州学生联合救国会和全国学生……[详细]
|
吉万山,男,生于1903年,河北省献县高坦村人,从6岁起跟父亲学习家传少林大红拳、埋伏拳,后拜当地武术名师--铁塔王、铁臂王三王汝生学习绵掌拳、形意拳。他在1918年(15岁),因家乡受旱灾,只身独闯关东来哈尔滨谋生,先在一俄侨家中放养奶牛,后又到一俄侨开的熟皮工厂当学徒。哈尔滨当时俄侨较多,拳击、摔跤等现代体育活动盛行。他业余时间除了坚持练武功外,还学练这些体育项目,并将深厚的中国武术功底与精湛……[详细]
|
费-(1893—1978),海宁新仓人。父母早故。13岁就到袁花镇当学徒。辛亥革命后参加共和党。1913年去上海当店员,业余刻苦自学。1916年考入先施公司工作。五四运动后参加职工会活动,后又参加救国十人团,并主编《新国民》报。1920年,参加五四周年纪念大-,遭-打伤。不久接办劳工神圣社,以生产信纸信封为掩护,经常给革命青年提供-场所,后-解散。9月间,创办新文化图书馆和《自由杂志》,宣传革命思……[详细]
|
王三明(1924~1978),山西省榆社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任儿童团长,1940年任村青救会秘书,1942年任民兵队队长,1943年任民兵联防大队大队长,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区武委会教导员、代理主任、主任,县武委会干事、武工队队长、南下工作团参谋。1949年南下后,任湘阴县政府科长,长沙县-副局长、县长、县委书记,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市委书记兼湘潭县委-。1961年反“五风”运动中被……[详细]
|
白锋悟(1920~1978)女。陕西清涧人。193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7月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庆阳县委妇女部部长,陇东分区青救会青妇部部长,华池县妇救会主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中共绥德地委妇委书记、绥德分区妇救会主任,中共山西省偏关县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晋南工委妇委委员,中共陕西省宝鸡市委委员、妇委书记、市妇联主任,陕西省妇联……[详细]
|
任护花(1898~1978 年), 佛山禄丰社任围人。年轻时在佛山教过小学。酷爱文艺, 广州名报常发表其作品。后被广州《现象》、《越华》等报聘为特约撰述,《国华》报聘他为专职副刊, 乃迁居广州。30 年代中期, 上述三报及《公评》、香港《环球》等报刊都刊登他的连载小说, 如《阿Q 外传》、《擦鞋大将军》、《花落荔枝湾》等。由于文笔活泼而极有趣味, 吸引了无数读者。任护花当时有两个名闻省港的笔名, ……[详细]
|
张平,曾用名张长意(1917—1978),陶寺乡李庄村人。毕业于临汾省立第六中学,1936年中梁村任小学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日民族解放的行列,任县牺盟会宣传委员,在邓庄和八路军工作队一起搞抗日宣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临汾县中心区分委书记,1939年任临襄县委宣传部长。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长期在敌人的格子网里搞地下斗争,使地处日、伪、顽、匪的临襄……[详细]
|
易启基,又名乃武,长汀南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月。幼年丧父,12岁随母迁往归化(今明溪县)在一香店当学徒,15岁丧母,17岁投奔福建陆军第一旅旅长郭锦棠部队,由士兵逐步升为班、排、连长。民国十六年(1927)秋,随郭部驻长汀。十八年(1929)3月,郭凤鸣被红军击毙,郭部溃败,他随卢新铭纠集残部投奔卢兴邦,被升为营长,驻南平。二十年(1931)六月,为11团团长,驻连城。不久,被红……[详细]
|
王本清(1906~1978),丰城镇里疃村人,全国民兵模范。1945年王本清参加八路军,冬,负伤复员回家。1946年1月,被推选为村民兵基干团副团长,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本清任基干民兵团副团长后,在全区带头组织贫雇农向地主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他带领民兵多次打退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偷袭,经常深入敌占区埋设地雷-打击敌人。1947年,他带领民兵执行任务,先后两次被还乡团包围在炮楼上,但都巧妙突围……[详细]
|
吴新民(1910~1978),广东始兴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民国15 年(1926)加入蔡廷锴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10师,在师部任军需上士,随部队转战南昌、福建、广州。民国20年,先后在始兴县德华小学、新仁小学、县立小学和清化风度小学任教,同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新民与陈培兴等组织了“始兴青年抗敌同盟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9年1月,由中共广东省委温盛湘、廖琼等……[详细]
|
李锐(1898—1978),字笔渔,佘田桥大冲(高楼乡内)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幼年从父习读。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越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留校任讲师,升教授。民国23年秋,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业成,自费考察了欧洲英、法、德、意等11国的经济状况,探讨经济发展规律。归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厂撰写财政经济方面的论文,在《大公报》和《现代评论》等报刊发……[详细]
|
僧证亮(1892~1978年),法名演悟,字碧溪,俗家姓黄,乳名弟蛋,因出生时无胎发,浑名“和尚”,罗源县城关司前街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父母早丧,家贫,年幼失学,12岁学油漆手艺,16岁到福州怡山西禅寺出家为僧。证亮在西禅寺以勤快、敏捷、诚朴、好学深得监院善辉赏识,收其为徒。18岁随善辉赴暹罗(泰国)精研佛经,3年后回寺,受任监院,旋升都监(监院之首),管理寺内财务、生产、基建、接……[详细]
|
董文隆 (1902—1978)原名董庸,教名裴理伯。莱芜县响水湾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国天主教知名人士。出生于教会世家,自幼笃信天主教。1926年,毕业于济南洪家楼德育中学。1929年在洪家楼修院毕业后,赴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934年晋铎。193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济南懿范女中校长。1938年,在北京司铎书院进修两年。1939年后,历任章丘胡迪村天主教堂神甫、济南将军……[详细]
|
卓浩然(1889~1978),别号养吾,海南省儋县和庆镇美扶村人。自小入乡塾受教,后进入那大灵光中学(美国基督教学校)就读。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20年考入该校哲学系。1924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25年任陵水县县长。1926年调任海口市民政局局长,仅半年便弃政从教。同年8月,出任琼山县立中学教务长。1928年返回儋县中学(今儋县新州中学)任校长。在任期间,费尽心血,发动群众……[详细]
|
罗炳均(1913.4.12~1978.11.10),河南省鄢陵县人。修板名师。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到开封明新小学读书。1928年高小毕业后到开封丰美照像馆当学徒,从师郑子元,5年期满,技术日精,尤其修板,堪称一绝,被同业尊为省会摄坛技术四大金刚之一。三四十年代先后在丰美、欧亚、美光照像馆工作,收徒传艺。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后一直在国际照像馆工作,曾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罗……[详细]
|
黄宗儒(1983~1978) 原名经明,中将军衔,广西业宾县石牙圩人。他自高等小学投考广西陆军小学,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毕业于北平陆军军需学校。民国15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起,从李宗仁第七军北伐,并为李所赏拔,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审计处处长,湖北榷运局局长广西银行兴业银行总经理,他“综理业务,有条不紊,精干缜密,悉合机宜,其出纳丝毫不苟,尤为人所难能”。民国22年(1933年) 5月……[详细]
|
雷鸣霄(1895~1978),又名凌汉,伏六乡和阳村人。12岁时患膝关节肿大病久治不愈,产生学医之念。15岁家道中落,外出谋生,在富平县当药铺学徒。后至耀县药王山学医,得药王孙思邈经典真传,对妇、内、骨、精神各科疾病及药物学、脉学均有独特见解;尤精于针灸,法同华佗,不唯继承,尚有发展,善治顽症,着针起疴,世誉“雷半仙”,名扬三秦。民国6年(1917),陈树藩任陕西督军,其母忽发背疽(搭手),疮大如……[详细]
|
张近三(1901~1978)张近三,又名宾贤,字孝萱。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家乡随岳父沈兰谷学习中医,后自行开业。民国9年(1920年)来上海,拜名医夏应堂为师,尽得名医内外科真传。业成,回松江故乡悬壶。张潜心钻研医术,深受乡民器重。民国26年举家迁上海,择徐重道、余天成国药店坐堂设诊20年。1956年,进市金融工人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58年并入提篮桥区中心医院(今虹口区中心医院)担任……[详细]
|
徐炳荣(1916—1978),临泉县杨桥区人,文艺工作者。徐炳荣出身贫穷农家,12岁入庙为和尚,后还俗,入戏班学戏艺,辗转于豫皖边区。徐炳荣天资聪颖,又能虚心苦学苦练,戏剧表演技艺不断长进。他唱的“沙河调”浑厚高亢,极受观众欢迎,“徐红脸”之名称著于皖西北、豫东南10多个县。《寇准背靴》(饰寇准)、《孙安动本》(饰孙安)、《火焚纪信》(饰纪信)是徐炳荣的拿手好戏,在各地演出,座无虚席。徐炳荣曾参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