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1900—1969)字贯三。沂南县东贯头村人。核物理学家。其父王西琪,曾是省立第三师范学监。 他7岁离家随父求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8年毕业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山东省教育厅督学、青岛大学物理系讲师。1935年留学于德国柏林大学,为德国威廉皇家研究院研究生,获科学博士学位。 期间,他同几位著名原子核物理学教授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铀235裂变实验,为原子能……[详细]
|
孙明(1896.2.13~1969.2.17),开封市人。自幼喜爱武术,6岁从师开封名师徐文炳学习八式拳,后又从师琚洪恩、薛阴美学练太祖门拳术。1914年,山东著名功力门拳师李景舜来开封传艺,孙明又投师李的门下学练少林功力拳。20年代参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任冯部大刀队队长,时约3年。1930年李景舜病逝于开封,孙明即成为功力门第二代掌门人。同年孙明在外马号街开设武场,后又在城内营街,南郊刘寺、小汪……[详细]
|
梁岵庐(1891—1969) 曾用名梁又铭、梁传鼎,号古山翁。贵县(今贵港市区)人。早年毕业于广西大学。1933年受聘任贵县修志局县志编纂副主任,参与组织近百人编纂县志,越年纂成《贵县志》18卷。该志采用现代调查、统计、绘图等方法编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备受史志学界赞誉。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从事美术、文史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教师、广西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广西通志馆……[详细]
|
卢福坦(1891—1969)又名李翼、李燕谋、李长有、韩振明。泰安县人。少时曾读过3年私塾, 1905年始学做生意。1909年到宁阳矿山华丰公司当学徒。1914年在淄川县鲁大公司洪山煤矿当工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淄博支部书记。1927年3月任中共张店执行委员会负责人。9月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0月调济南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 书记,11月被免除职务。1928年2月,再次担任中……[详细]
|
季炳奎字拱辰,浦城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浦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考入上海同济医工学校机师科。民国10年,考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电机系,因经济不继,于民国13年回国在上海德商西门子电气公司供职。不久,被派往公司厦门自来水工程处工作。民国16年竣工回沪,在上海市政府公用局负责管理电气线路、电话、路灯。民国21年,炳奎经上海科学管理家黄柏樵推荐,赴南昌市任电灯整理处……[详细]
|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萧山坎山镇人。因家母多病,从小立志学医。清光绪十九年(1893)随舅父学习中医。二十八年就学山西大学,次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于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追随黄兴奔走革命。1912年起,在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参加编纂《陆军刑法》、《陆军审判章程》、《陆军惩罚令》三部法令。1917年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不到一年即弃政从医,……[详细]
|
游荣长,原名良昌,又名良康,民国元年(1912)出生于长汀河田游坊。他小时念过三年私塾,14岁在家耕田。民国二十年(1931)二月,由刘在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长汀县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红军长征,游荣长随“省苏”转移四都开展游击战争。二十五年(1936)秋,因受包围,队伍冲散,他化装脱险,到峰市、潮、汕一带做工。次年十月,在汕头接上组织关系回到龙岩,……[详细]
|
邓九如(1899年~?) 范县邓庄人。卒年不详。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就学些小曲儿求乞要饭。17岁时,由范县张庄孙正林介绍,投师知名琴书艺人楚朝重,正式学习琴书。邓九如没有文化但强于记忆,天生一副好嗓音,苦学苦练。 1918年,邓九如艺满出师,与搭班艺人孙正林、张新乐等活动在鲁西、鲁南、豫北、冀南广大农村,后转于聊城、菏泽、安阳、青岛、济南、天津等城市演唱。经过20多年的锤炼……[详细]
|
邢远长(1892~1969年),原籍黄冈辛冲镇邢榨村(今属武汉新洲)。早年丧父,家贫,给地 主放牛当长工。1919年到汉口当苦力。次年逃荒到江夏大桥乡杨家墩落户,仍以卖苦工度日 。解放后分得土地,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及生产建设工作。1958年, 被当地政府特给以“五保”照顾,但邢仍然替生产队放牛、绞草子。1958~1964年,每年 为生产队绞草子达几百担之多,年年被评为养牛模……[详细]
|
宋涛(1896~1969),又名湘涛,槎江人。民国7年<1918)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民国11年夏回湘,任湖南陆军第二师营长、旅参谋长等职。民国16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兵大队大队长。12月,宋参加广州起义,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宋任副师长。在部队从龙门向北转移途中,宋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民国1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副官长、独立团团长、第二旅旅长。民国21年7~8月与……[详细]
|
黄土金,民国4年(1915)5月生于南平市峡阳镇江汜村。父亲黄吓启经营中药铺,长兄务农,二兄撑船。父母早年病故,家境清贫,未上过学,兄弟共同维持生活。民国22年8月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顺昌和南平郊区一带,黄土金目睹工农红军处处关心群众,对贫苦人民亲如手足,于是经常与红军战士相处。同年9月中旬,工农红军撤离江汜,他毅然参加红军队伍。参军3个多月就任通讯连副班长,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团部侦察排班长。……[详细]
|
沈克勤 (1914—1969)沈克勤,竖河乡人。15岁入私立南洋中学求学。沈刻苦好学,求知欲强,并注意锻炼身体和品德修养。中学毕业后,先后攻读于天津国立北洋工学院航空系和陕西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 1941年相继在重庆大中公司机器工场和贵阳中国农业机械公司任工程师。 1945年6月,公费赴美国爱俄渥州州立大学农机工程系深造。翌年7月,进中国农业机械公司从事国产内燃机设计研究制造工作。一年后到中国农……[详细]
|
金龙山(1911~1969年)又名子莲,江苏高邮人。家贫,9岁来沪当童工。民国11年(1922年)入江南造船所。一二八事变中,主动参加随军民伕队,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民国28年,参加徐阿梅领导的工人联合会。民国31年,接受中共地下组织邀请,赴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在中共领导下,利用领班身份,组织工人怠工和毁坏器材。民国34年4月,加入中共。旋参加工人地下军。抗战胜利后,任江南造船所工会筹备委员会……[详细]
|
陈秋安(1889~1969) 陈秋安,曾用名陈佩蓝,广东南海县人。父亲陈伯贵,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广州创办利济轩药厂。陈秋安幼年在乡读小学,1904~1910年,在香港和广州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西根大学读政治经济学。民国4年(1915)毕业后返国。1916年在香港华英书院任教。1919年回广州,经营广利洋行、广钜安矿务公司的进出口贸易。所经营的钨砂出口,规模相当庞大,在香港、广州、江西……[详细]
|
马公愚(1893—1969),本名范,初字公驭,后改公禺、公愚,晚号冷翁,因其斋名“畊石簃”,故又署畊石簃主,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百里坊人。永嘉马氏,自清以来,以诗文、金石、书画传家凡二百年。曾祖昱中(解元出身)、祖父兰生(名元熙),均工诗文书画。公愚幼承家学,稍长曾师承瑞安孙诒让、究心周鼎秦权、石刻奇字。后与兄孟容就读温州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宣统三年(191……[详细]
|
江进生(1902~1969年),男,坑口镇大同村人,1925年投身农运,任24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家遭搜掠,父亲被捕入牢。1928年2月,参与组织农民-,在螺岗建立广宁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四出搜捕共产党员和农运干部。根据党组织指示,分散隐蔽,后到外地打工维持生计。1938年恢复党组织关系,受委派打入敌人内部任保长,从事地下……[详细]
|
朱师辙(1878~1969)字少滨,生于黟县,祖籍苏州,教授,文字训诂学家。祖父朱骏声为清代著名学者,于道光年间任黟县训导。民国初年,朱师辙与其父朱孔璋相继任清史馆编修,与名学者缪荃孙等先后以15 年时间汇集清代史料,成书536 卷,定名《清史稿》。其中《列传》出于朱师辙手笔的有100 多篇。史馆工作结束后,任北平辅仁大学及中国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教授。抗战时,任成都华西大……[详细]
|
蒋元(1901—1969) ,桂岩村人。1920年考入桂林县立桂山中学,1924年7月毕业并考入广西公立法政专科学校, 1927年1月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江左军总指挥部特务组组员、湖北孝感禁烟分局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一师二十九旅军需、广西省财政厅第四科科员、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干事、广西省党务所训导员、广西省第一高级中学事务主任、灌阳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全县(今全州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详细]
|
刘化南(1910—1969年),本县南山镇田心村人。先后就读于道南小学、汕头若瑟中学、上海徐汇师范、上海沪滨英专等校。1933年他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后,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上海十九路军倒蒋抗日斗争,担任周力行团政治部主任。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国祥女子中学、南洋砂肪越石隆门中学、揭阳河婆中学、南侨中学等校任教。在南侨中学期间,受学校党组织的教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北山、八乡山等老……[详细]
|
韦国英(1900一1969)韦国英,原名韦明宽,字彩文,男,壮族,岜暮乡都楼村岑西屯人,出身农民家庭。他排行老大,乡亲们称他“岑西大哥”。青年时,任私塾教师。民国12年,他结识了东兰县农-动领导人牙苏民、 邓英,并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是年7月,与胞弟明峰串联28名青年建立岜暮农军, 并参加韦拔群三次攻打东兰县城。1925年9月,国英到东兰县北帝岩(今列宁岩)参加农民讲习所学习。学习结束,接受韦拨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