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杰(1870~1911),字健吾,今岳阳县五垸乡人。清末加入同盟会,与李锜、彭承念、彭一湖、周四维等同盟会员秘密串连,图谋起义。他带头提倡剪辫,婚后要妻放足,以作示范;卖掉水田3石、房子1栋,支援革命活动。清政府大肆追捕、-革命者,孙中山曾避敌童家,并与他结成盟兄弟。孙中山被迫东渡日本后,童杰以卖火腿为名,漫游全国,宣传革命,后亦东渡日本,寻找孙中山,商议革命大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详细]
|
赵清平(1870~1953),艺名安子,镇安县云盖寺人。家庭经营工商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因灾破产。赵安子迫于生计,只身流浪关中,被泾阳县云阳镇安吴堡子安吴寡妇(系资政大夫吴介侯的夫人)收留,拜二黄名家贺鸿生为师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成为汉剧须生中文武兼备的演员。清末民国初,在陕、甘、豫、鄂四省,被誉为二黄须生的“泰斗”。据《陕西戏剧史料丛刊》第二期《汉调二黄的地域流派及沿革简述》记……[详细]
|
宋联奎(1870~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祖籍云南,生于陕西长安宋家花园(今属西安市雁塔区)。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此时家计困窘,衣物典当一空。十三年(1887)再度返陕,十五年(1889)乡试中举人。十六年(1890)就读于西安关中书院,同年随父赴兰州,先后在江西会馆、靖远县敷文书院任教。二十年(1……[详细]
|
刘家福(约1870—1900),江山人。出身农家,少读私塾,粗识文字,好习武艺,常以流星攀折枯木朽枝,以铜钱方孔为靶习飞镖。成年后,拜终南会首领吴洪星为义父,与其子吴嘉猷拜福建浦城县九牧终南会友程铁龙为师习武。后充江山城守营兵勇,不久至浦城加入终南会为新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江山大旱,奸商劣绅囤粮居奇,抬高米价。家福率众攻入县城,打开万昌米行粮仓,散米济贫,继又惩罚土豪劣绅两家。遭官府缉……[详细]
|
张泗滨(1870~1919)张泗滨,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崇武镇港墘村人。少时曾进过私塾,因家贫很早就辍学,投身渔业生产。他聪颖好学,邻居经常在深夜里听到他的读书声。同船渔人也常见他在放网空闲时吟咏诗文。后来,他经好友余馨山(惠安东部著名的风水先生,能诗)的介绍,从秀才蒋君来学诗,刻意揣摩创作。每当海面上烟波浩渺,月白风清之时,他都会激越地吟唱自己的新作。他还经常拿自己的诗作到崇武城里向一些……[详细]
|
(1870—1911)温生才,梅县丙村红光村人。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镇平(今蕉岭县)读书。后赴广州投军。因目睹清政之腐败,乃洁身引退,转赴香港改习修理机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后又在吉隆坡钟表店当工人。因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对其思想影响很大,常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立志投身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在霹雳……[详细]
|
爱新觉罗·载澍(1870—?),康熙帝第一子爱新觉罗·胤禔的玄孙奕瞻之子,原名载楫,光绪四年(1878年)过继给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爱新觉罗·奕譓为嗣,改名载澍,封授多罗贝勒。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革去贝勒,交宗人府永远圈禁。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朱批加恩将载澍释放,不准回孚郡王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日,再降懿旨,将载澍接回孚郡王府。载澍以头等侍卫、头品顶戴终其生。嫡夫人叶赫那拉氏……[详细]
|
陈锦涛(1870~1939),字澜生。广东南海槎头(今属广州市)人。幼年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员。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天津北洋大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01年赴美国留学,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和社会学系。190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05年入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回国,被清政府授进士衔,入翰林院为编修。后任广东视学、京兆视学,大清银行监察、……[详细]
|
赵宣(1870—1953),字宜熙,周官桥杨塘冲(今杨塘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少时聪颖好学,读书勤奋,并拜刘兆鹏为师,研习武术。及长,与贺金声、粟道生等人过从甚密,参与爱国亲民的义举。光绪二十七年(1901),邵阳发生百年未遇的饥荒,赵开仓济贫,解饥饿者近百人。光绪二十八年八月,随贺金声招募兵勇,反洋拒教,赵任中路总兵。事败,潜逃北京,经友人推举,任事大理院,寓居宣武门宝庆会馆。辛亥革……[详细]
|
张隆友,字仰年,号景江,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城关乡王桥村王坊人,后移居县城雪峰镇。父辈务农。他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目睹山城缺医少药,患常见病者靠青草药治疗,遇重病则束手无策,许多人因而丧命。为此他矢志从医。当时明溪交通不便,他步行千里到江西南昌拜师学医。5年出师后,先是在闽赣边邻县行医,回明溪后,在城内惠利桥头开中药铺兼行医。他走村串户看病,接触穷人较多,对旧社会官僚、地主的掠夺,欺……[详细]
|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授光禄大夫、南书房行走、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回国……[详细]
|
王搢(1870—1941),字缙绅。西充县占山乡人,生于书香门第。15岁中秀才,之后被保送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中拔贡。创建西充团练,主持全县赈灾事宜。辛亥革命后出任县革命军政府督办,并任团练局局长。他率团丁去大全场歼匪,使匪徒无一漏网。 1912年秋(民国元年)王搢任阆中县知事。1913年(民国2年)又调巴中县知事。初到任时,素衣下访,审办了不少奇案。届满离任巴中……[详细]
|
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亦作幼尼、又宜。陕西米脂人。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刘古愚在味经书院读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乡试,其应试文章痛言国是,深得考官杨宜瀚赏识,但主考大吏怕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高由此而得盛名。此后,他更留心阅读有关西方经济、政治、历史诸方面书籍。二十八年(1902)再应乡试中举,任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史地教习,张季鸾、张奚若、杜斌丞等人皆出其门下。鉴……[详细]
|
吴震春(1870-1944),字雷川,40余岁后以字行。浙江钱塘人。基督教教育家,学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06-1910年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监督。1912年任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参事,主管部内秘书工作,直至1925年。1929-1934年出任燕大校长。在教育部任职时接触基督教,于1915年10月受洗,加入北京东太平街中华圣公会,之后积极参与教会工作。在19……[详细]
|
宁济仲(1870~1955),名相臣,济仲是其字,宁强县大安宁家湾人,出身农家,清末生员,奋学欲登科第,因“燕子砭教案”发,罚宁停考5年而未就。开办新学后,蒙亲友资助,赴西安考入省立优级师范,民国元年(1912)毕业回县。次年,受聘为宁羌县高等小学校长。由此,开始教育生涯,成为本县受过专门师范教育的第一位教师。 在任校长期间,兼课教学,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竭力尽命,逐渐博得社会的赞誉和敬仰。……[详细]
|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别号云台、伊庵、伊厂、太平洋客、无涯生、海天。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后任《知识报》、《时务报》笔政,撰文宣扬变法。冬,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戊戍政变失败后,在日本协助梁启超编《清议报》,撰《中国历代革命说略》,鼓吹革命。光绪廿九年(1903),与唐琼昌等创办致公党机关机《大同日报》,欧任总。著《新广东》,主张广……[详细]
|
金梁(1870—1960) 号息侯,浙江杭州人。满族。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甲辰(1904)科进士,授编修。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察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后官奉天旗务处总办、新民府知府。 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入民国后,曾任奉天全省清丈局局长、政务司长、洮昌道尹。由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因心存清室,积极参与宗社党复辟活动。被逊帝溥仪召入内廷掌握内务府事务,并赐以少保衔。溥……[详细]
|
吴雷川(1870-1944)名震春,字雷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翰林。著名教育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1906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监督(校长)。1910年因办学有殊绩,晋授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参事,协和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燕京大学成立后,任第一任华人校长,除主持教务外,在燕京大学神学院和中文系授课。三十年代初任南京国……[详细]
|
高梦旦(1870~1936)高梦旦,名凤谦,字梦旦,长乐龙门乡人。清同治九年(1870)一月二十八日出生。梦旦上有胞兄二人,长兄凤岐以桐城派古文学知名,考取御史;次兄而谦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精通洋务,梦旦取两兄之名上下各一字,自名凤谦,少从长兄读书于福州九彩园,初学古文词,并考取秀才。中法马江海战后,清廷日弱,遂无意仕途,厌倦八股文章。光绪十六年(1890)其表兄魏瀚任马尾船厂总监工,请高为家庭教师……[详细]
|
林斯琛(1870~1924)林斯琛,又名祥庆,字温如,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于林浦乡。他幼年时随陈觉生学经史,十五岁改习中医,拜周翊西为师。斯琛勤学医书,精通脉理,于光绪二十年(1894)移居藤山清安境《今仓山区下渡)开业行医,颇有名望。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斯琛胸怀爱国之志,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光绪二十六年,斯琛加入福州反清复明的会党组织——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