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聘(?~1633),字号不详,京师(今北京市)人,一说安徽怀宁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此科武举殿试第二人(榜眼)是江苏南汇人翁英,第三人(探花)是安徽人张载庚。明朝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崇祯四年以前,明朝的武举只有乡试,会试,而无殿试。王来聘之所以在青史留名,恐怕不是因为他的战功显赫,更不是因为他的品级(正一品)高低,而仅仅因为他是崇祯皇帝亲自挑选的第一个武状……[详细]
|
【王重阳】(1112~1170)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始名中孚,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市秦都区人。幼学儒术,长大后入学府,善于作文,颇喜弓马。年轻时投靠金廷,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求取功名富贵。因仕途失意,辞官解印,黜妻弃子,隐居终南刘蒋村,沉沦酒坛,自暴自弃。金己卯四年(1159)夏望,醉卧于甘河镇,自称遇仙入道,更名王吉吉,号重阳子。从此潜修金丹,佯狂装疯,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后来打坐-,确立全真……[详细]
|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人物评价赵昚:①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②丞相直谅无隐,君臣之间正宜如此。 脱脱:王淮为伪学之禁,毒痡善类。 史籍记载《宋史·王淮传》:王淮,字季海……[详细]
|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详细]
|
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明神宗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1584-1600年)任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二年五月 (1593-1594年),任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任职时间前后共5年多。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王锡爵据王氏谱牒记载,王锡爵为北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后裔。元代时,王锡爵的祖辈避战乱而南下,其中一支迁徙至今太仓浏河。王锡爵为太仓琅琊王氏第十一世孙。……[详细]
|
王褒(513—576年),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北周诗人。王氏为晋至南朝的世家大族,世居高官,代有文人。褒父王规,为梁侍中佐民尚书,袭爵南昌章侯。王规“文辩纵横,才学优赡”(《梁书·王规传》),以作《新殿赋》、注《续汉书》见称于时。王褒识量深远,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善作草书。7岁能文,弱冠举秀才。梁武帝萧衍喜其才,以其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妻之。起家秘书郎,转太子舍人,袭……[详细]
|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详细]
|
王淑妃(?-947年),别名花见羞,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有“五代第一美女”之称。王淑妃,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后遂为美女之代称。王淑妃侍奉皇后曹氏很谨慎,每次后唐明宗早晨起来洗漱穿衣都是王氏服侍左右,曹皇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然而宫中的事都由王氏做主。947年,王淑妃母子被杀,郭威追谥王氏为贤妃。人物生平王氏是邠州人,其家里以卖饼为生。王氏容貌俊美,号称“花见羞”,年少时卖给……[详细]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详细]
|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于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军深入,全军覆灭,坠谷而死。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开元中,赠特进。 免死……[详细]
|
王凤,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凤与王匡等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东北)领导饥民起义。其后,王凤率领起义军北入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号“新市兵”。昆阳之战时,王凤曾率军守城,想要投降遭拒绝。王莽新朝被推翻后,义军皇帝刘玄(即更始帝刘玄)封王凤为宜城王。……[详细]
|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密云)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渔阳郡狐奴令,后投奔刘秀,被拜为偏将军。刘秀占领邯郸后,封王梁为关内侯。刘秀称帝之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被封为武强侯、阜成侯。公元38年(建武十四年),王梁卒。有子王禹。投奔刘秀王梁原是渔阳郡的小吏,后来被渔阳太守彭宠重用,被任命为狐奴县(今北京市顺义区)县令。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详细]
|
王僧孺(465—522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文学家、书法家,兼善谱牒之学。王僧孺祖上,为南徙的王姓望族,从魏至晋历世显奕。可是到了王僧孺的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生活清苦。为了维持生计,王僧孺的母亲不得不“鬻纱以自业”,王僧孺也不得不“佣书以养母”(《南史》本传)。王延年在世的时候,王僧孺五岁就开始读书,6岁就能写文章。王延年的逝去,王僧孺虽然失去了场屋之学和严师训练的条件,但他却有……[详细]
|
王潮(846~897年),字信臣,唐会昌六年(846年)生。祖籍琅琊郡(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五代祖王晔曾任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令,遂定居固始。父亲王恁务农为业,颇有资财。王潮35岁时任固始县佐史,和弟弟王审邽、王审知均才勇兼备,号称“三龙”。唐朝末年,兵祸不息,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军声势最大。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屠户王绪和妹夫刘行全啸聚500人,攻占寿州,一时响应……[详细]
|
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区民间以“王阁老”相称。王家屏出生于一个家道衰落、只能且耕且读的农民知识分子家庭。他天赋聪颖,才思敏捷,智力过人,13岁为秀才,29岁中举,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33岁时考中进土,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在史官予修《世宗实录》时,……[详细]
|
王濬(206—286.1.28),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 王濬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他博通典籍,姿容修美,但由于不求名望,不谨细行,因而不为乡里人所称赞。后来,王濬改变原来的性格志节,变得疏通亮达起来。王濬性格“恢廓,素有大志”(《晋书·王濬传》)。曾修造宅院,把门前的路开得有几十步宽,人们问其故,王濬说:“吾欲使容长戟幡旗”(《晋书·王濬……[详细]
|
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代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人。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繁多,行文山积,以次仲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然次仲三徵而辄不至。始皇怒其不恭之至,令槛车送之,竟于道上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然而去。是时,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矣。次仲以楷字法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按张怀瓘曰:“王愔……[详细]
|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河南开封。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详细]
|
王罴(?~541年),字熊罴,西魏将领。京兆霸城(今陕西西安市)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后期(约490~499),王罴以祖荫被除为殿中将军。约宣武帝延昌初年转任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别驾。在任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延昌四年冬(515),南朝梁派兵攻魏之峡石(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北魏朝廷派崔亮为都督,统兵抵敌,崔亮推荐了王罴充当先锋。王罴率精锐猛冲猛打,击退了梁军,立下战功,以猛将闻……[详细]
|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祁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