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孙(1887~1952年),字子彬,燕江镇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7年)。光绪三十二年参加县试,得第一名。废除科举制度后他即赴福建全闽师范学堂求学,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获毕业考试第一名,被推荐出国留学。但因早年丧父,母亲年迈,家境困难,地方政府又无助学金,终于未能成行。回永安后,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及县师范讲习所、县乡村师范教员。民国11年(1922年)后任县立中学教务长、校长……[详细]
|
李宝焌(1886~1912年),字馄甫,乳名汉佬。永安洋畲(今属贡川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于一个商绅家庭。他年少志高,聪明好学,14岁时就对人说:“我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宝俊到福州,入全闽师范学堂读书,光绪三十二年毕业。因成绩优异,和刘佐成一起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先入同文、宏(弘)文书院,后进早稻田大学求学,“研究理化,精心钻研飞行技术”①。在日……[详细]
|
刘佐成(1883~1943年),字鹰公,又名国云,永安汶洲青水池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贫苦人家。后其父刘家树到小陶做生意,家庭逐渐富裕,能供养他读书。佐成自幼聪明好学,成人后身体魁梧,朝气蓬勃。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延平府应试,考中秀才。又到福州全闽师范学堂求学,于光绪三十二年毕业。由于他学业优异,被选送日本留学,先入同文、宏文书院,后就读于工业航校和早稻田大学。同时加入孙中山……[详细]
|
聂诗维(1882~1943年),字少川,城内燕东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年幼聪明好学,光绪二十三年考取拔贡。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民国16年(1927年)军阀卢兴邦率第五十二师驻扎永安,想拉拢聂诗维为其效劳,许以高薪聘聂到其师部任职,聂拒不从命。聂诗维曾出任永安县教育会会长,永安县立培根、集成小学校长及中学校长。早期留法博士黄曾樾、曾任永安县长陈文孙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聂……[详细]
|
刘朝榜(1876~1928年),号金门,乳名日榕,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永安城内商人家。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考中武举人,曾任将乐县和永安县千总。辛亥革命后,他从事商业,开恒利京果店,并出任永安县商会会长。民国7年(1918年)粤军孙本戎部攻下永安后,刘朝榜、刘少苔兄弟二人被该部0银圆6万元。民国16年永安县为军阀卢兴邦所统治,县长徐赞初,是卢兴邦欺压人民的得力帮凶,不但乱派捐款……[详细]
|
王少东(1876~1918年),字坡,号竹仙,又名崇雅,上坪西溪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其父王大泰,耕田为生,家庭清贫。王少东年幼聪明,学业优异,但因家庭困难,16岁就弃学从教,在上坪下洋、桂溪等村教书。他边教人边自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考取补禀,光绪三十一年考取贡生,此后仍回乡在桂溪任教。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匪患猖獗,永安东路匪首邢忠槐,搜罗一批地痞流氓……[详细]
|
罗君纬(1874~1960年),名国驹,号线良,洪田乡水西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延平府六县联考,他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十七年,他在水西办一讲经书斋,永安、宁洋两县先后前来从师学习的有数百人。光绪三十二年清末最后一次县学考试中,他的学生有3人考取秀才。民国2年(1913年),41岁的罗线良考入宁洋县师范讲习所。一年后,回乡创办懋德新学堂。他在10年中培……[详细]
|
李其瀚(1865~1934年),别名李志,字浩乎,城关大巷人。他18岁考中秀才,19岁专攻医学,拜本城老中医曾世杰为师,由于悉心钻研,医术造诣较深。他为人忠厚老实,医德好,不图名利,对一般求诊病人,从不计较报酬,脉金任人给予,如遇贫苦病员,不仅不收脉金,还为其代付医药费,可凭处方到李医师预约的两家大药铺(胡同兴和李金泉)免费取药。平时初诊随呼随到,复诊主动上门,不必另请。对外籍过往病人,代为煎药并……[详细]
|
郑佛仁(1861~1940年)城内仁义坊儒学坪人,生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他一生从事建筑和雕塑,是当时永安县负有盛名的建筑雕塑师。他所承建的房屋庙宇,宏伟壮观,雕塑作品,构思深邃,别具情趣。为人平易可亲,倍受人们尊敬。凡建筑庙宇祠堂或住宅,大都请他承建。城内的唐王庙、龟山庙、桥尾临江阁、百丈岩仙娘庙、半岭亭、桥厝、益口畲大帝宫的重修和拓建以及大户人家的住宅新建,屋内雕梁、画栋、画屏,均出……[详细]
|
刘德骥(1848~1922年),字南星,号坦云,贡川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以贡生资格出任大田县训导。后回永安掌教燕江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年过半百的刘德骥,眼看清朝腐败,列强侵华,深感自己数十年来给学生灌输封建教育,难以造就人才,对国家无济于事,于是他广找中外新书,阅读带有新思想的各类书籍。光绪三十一年,朝廷下诏废科举办学堂,刘德骥即率先募款办学。……[详细]
|
聂大勋(1685~1742年),字元昭,号东岩,贡川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系聂儆次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考取贡生。雍正二年(1724年)任宁波府通判。同年又调常州府通判。他在任内整顿地方治安,扶善锄强,严缉盗贼,治理一年,上司拟将他升任南汇县知县,又命他先押解银36万两进京交清。朝廷评价聂大勋为人明白,即被怡贤亲王和大学士朱轼选中,命聂到直隶兴修水利营田处办事。大勋即去实地……[详细]
|
聂儆(1660~1743年),字允功,号桐川,贡川人,生于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周岁时失去生母,由继母养大。康熙二十年(1681年)考进县儒学。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乡试,考中举人。康熙三十七年朝廷授聂儆为河南开封府荣阳县知县。冬天“更役”时,全县各里长联合□送“规贽仪”银1200两,名义上是作为县署的办公费用及知县外出的盘费。聂儆认为这一陋规实即贿赂,下令予以革除,并规定县衙日常所需,均应按市……[详细]
|
陈文海(约1660~1729年),字圻候,永安城关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考取贡生,曾出任德化县学官,后被推荐到台湾诸罗县(今台湾嘉义市)县学,深受当时台厦道员的器重。不久,升任江苏如皋县知县。他一接任就对前任知县移交下来的大批悬案,进行清理审判,判得都较公平。其中有几件尤受人称颂:有一陈某的妻子与小叔通奸,合谋害死陈某,移尸灭迹,经两堂审讯,未获证据。后来他把陈某六岁女儿引到官府,慰以饼……[详细]
|
罗南星(1648~1724年)字柳次,号榆园,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永安贡川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考取拔贡。清康熙十三年,藩王耿精忠在福建叛乱,其下属曾企图要罗南星出任伪职,他就举家躲避到柳城山庄里隐居,待到康熙十五年耿乱被平定之后才回家。旋即赴京入国子监学习,被留在国子监担任教习。后被任命山东栖霞知县。他离开北京前,即先通知县里,不准派旗鼓器用到郊外远迎,因此他到县衙时,无人知道……[详细]
|
罗明祖(1600~1643年),字宣明,号纹山,永安贡川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幼年好学,有时没有油灯照明,他就到古庙的灯火旁读书。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出任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知县。按旧例,每年送给知县的“市利”达“万金”。罗明祖上任后,即革除这一“旧例”,自动放弃这笔额外收入。有人劝他说:应当按旧例收钱遗给子孙做遗产。罗明祖说:“不能拿民脂民膏遗给子孙。我只拿清白……[详细]
|
严九岳(1574~1621年),字以赞,号海日,贡川人。少年勤学,精通经史。书写文章非常敏捷,一时成为众人之冠。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初任广西梧州推官,后代理知府。他对该州地方民情了解甚深,当他发现由于商税过重,束缚经济发展的情况后,即上疏说:梧州地处偏僻荒凉,各种民族杂居,除产稻谷之外,没有别的特产,所以大商人都不到这里来。过去只有竹、木、皮革等物品征收少量……[详细]
|
陈源湛(约1550~1610年),字礼泉,安砂人。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考中举人,万历十四年出任广东和平县知县。他任职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兴办学校,做了不少“善政”。和平县岭岗山区有江月照、叶英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非常活跃,陈源湛诱骗起义军上当,“设计歼之”,残杀了很多人,把坚持多年的农民起义队伍镇压下去。陈源湛以为自己对朝廷有功,应当“叙功当上赏”。不料上司有人“攘而蔽之”,大功被他人独……[详细]
|
陈赤美(约1540~约1600年),永安城关人,幼年丧父,家赤贫。年16岁时,母病亡,因贫而无钱殡葬,不得已将自身出卖给市民林贵家,将卖身银买棺材给母治丧。过一年,陈赤美在途中拾得白金二两,即以此赎身回家,勤劳度日。他的堂兄陈长孙,是个无依无靠的孤老,陈赤美就赡养他终身。有一天,陈赤美又在路上拾得金子3两,他遇见一女子在哭泣,问明是因遗失金子而哭,数量和他所拾相符,即如数归还。这女子要酬谢他,他坚……[详细]
|
杨表正(约1520~约1590年),字本直,号西峰山人,又号巫峡主人。巫峡是他家乡贡川城南地名。杨表正自述,他不关心功名利禄,专心音乐,勤学古琴,对琴学“苦志究心三十余年”,终于成为出类拔萃的古琴大师。有一知音行家盛赞杨表正的琴艺:“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冷然内彻也。”琴声“如金石相宜,丝竹并奏,而听之者糜糜忘倦也”。杨表正不仅善于琴艺,而且对于古琴的历史、曲谱、歌词、……[详细]
|
林腾蛟(1517~1560年),字士才,号三泉,永安贡川人。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选入太学,学业优异。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出任广东新会县知县。他革除苛政,除暴安民,使原来很乱的新会县得到大治。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孝,临行时,新会县民数千人送行百里。守孝期满后,调任安徽休宁县知县。该县原来无城墙,当时倭寇正入侵我国,腾蛟即筑城以便防守。由于他筹措有方,只用5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