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1810),浙江德清人,监生出身。他本是河工小官,以能力和廉洁为人所重,清嘉庆十年(1805年)起,先任东河副总河(驻济宁),历任江南河道总督、副总督、河督。驻清江浦(今淮阴市)。江南河道总督负责黄河、淮河、长江、运河及几大湖的治理,责任非常重大,清政府每年为之拨付400多万两的国帑,遇大水之年还要增加。因此清代官僚都把江南河道总督当成肥缺,在无灾之年,河督也设法把400多万两的白银花光……[详细]
|
赵紫宸(1888.2.14-1979.11.21) 浙江德清人,基督教神学家、神学教育家、诗人。 1907年受洗入教,191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14年入美国梵德比尔大学攻读社会学与哲学,1917年毕业,获社会学硕士、神学士学位。同年归国,后任东吴大学教授,1922年任教务长。1926年起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讲授神学。1928年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同时兼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4……[详细]
|
赵萝蕤(1912.5.9-1998.1.1) 浙江德清人,英语语言文学家、翻译家。 1912年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父亲赵紫宸是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因父亲任东吴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十四岁前主要在苏州度过。1919年入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同年开始学习英语和钢琴,同时父亲为她在家里讲授《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等传统文学经典。在校期间语文成绩突出,著名作家苏雪林曾任她的语文老师,对她的作……[详细]
|
俞平伯(1900.1.8-1990.10.15) 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曾使用苹初、古槐居士等笔名。浙江德清人。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现代作家、诗人。 1900年生于苏州,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之孙。9岁入私塾,1911年到上海学习英语和算学,1915年入苏州平江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1918年加入新潮社,任干事部书记。1919年毕业,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上海大学等校任教。曾到英……[详细]
|
钟兆琳(1901—1990),浙江德清人。1914年考入南洋公学附中,1923年毕业于交通部南洋大学电机科,随即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6年获硕士学位,翌年回国任母校教授。擅长电机工程,对电机工程设计及电机制造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回国之初便承担了当时最难教的“电机学”课程,并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院士与-同志都是他的学生。钱学森曾……[详细]
|
沈巡(?—566),南朝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沈君理父。素与高祖皇帝相善。梁太清中(548)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徽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陈天康元年(566)卒。诏赠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陈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沈君理)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天康元年,(沈君理)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详细]
|
沈君理(约525- 573),字仲伦,南朝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父沈巡。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女沈婺华为陈宣帝皇太子妃。赐沈君理爵望蔡县侯。太建十四年(582),陈宣帝死,陈后主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祖上祖父:沈僧畟,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和高祖陈霸先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东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详细]
|
沈婺华,生卒年不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太建三年(571年),嫁给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陈叔宝,成为太子妃。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祯明三年(589年),隋朝攻灭陈朝,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到长安。隋朝灭亡后,沈婺华从广陵回到故乡,后在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法号观音。唐贞观初年去世。母死悲痛沈婺华是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详细]
|
汪逸芳 (1950~)笔名夏天。女。浙江德清人。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浙江建设兵团播音员,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一编室主任,编审。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岛国风情录》、《常有雨为伴》、《心雨》、《月光下的菩提》,散文《水乡风景》、《我的白果树》、《日本土生部落见闻》、《飘香的荆叶》等。报告文学《疾风劲草》获浙江省新……[详细]
|
李一航 (1916~1991)笔名虹飞、黎央。浙江德清人。1937年肄业于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学系。回国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派,任桂林军校政治部教官,重庆军委总政治部机要秘书。1941年曾任甘肃、陕西等地中学教师,德清中学校长。1949年后历任《浙江文艺》部副主任,《东海》、《江南》杂志,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教授。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虹飞诗集》,……[详细]
|
盛志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盛志勇(1920.7.1- )主要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数十年,为我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德清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专家组组长。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详细]
|
蔡昌年,(1905.8.5-1991.5.8),电力系统专家。浙江德清人。1924年毕业于浙江公立专门学校(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和自动化工作,是我国大电网调度管理体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东北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指挥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规程和技术标准,使系统运行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的道路重视继电保护和稳定措施,改善电压品质和无功……[详细]
|
钟万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万勰, 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原籍浙江德清,1934年2月24日生于上海。1956年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系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发现潜艇耐压锥、柱结合壳失稳的不利构造形式。70年代与小组基于群论研制了大量工程应用软件,并主持研制了三维大型有限元系统JIGFEX/DDJ。80年代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结构优化算法及DDDU……[详细]
|
袁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权, 化学工程学家 1934年11月2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德清。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60年代从事-分离研究,研制成功高效多管精馏塔,实现了由液氨生产-的新方法。70年代完成了航天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制。70年代后期,致力于化学反应工……[详细]
|
杨学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学明,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1986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8月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任终身职研究员。现任《中国化学物理》主编、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杂志(JPC)高级。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详细]
|
李敏 女,一级演员。浙江德清人,1968年6月出生。1982年考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1986年毕业于福建省艺术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宗王(文娟)派。扮演过《盘妻索妻》中的谢云霞、《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玉蜻蜓》中的王志贞、《皇后易嫁》中的崇秀皇后、《何文秀》中的王兰英、《江姐》中的江姐等主要角色。唱腔上在继承王派的同时,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加以发挥,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在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中,……[详细]
|
张光楣 笔名光媚。女,二级编剧。浙江德清人,1936年6月出生。1956年上海复兴中学毕业,因酷爱戏曲报考上海市文化局编剧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上海市少壮越剧团任编剧,“文革”后剧团改组重建为卢湾越剧团,又续任该团编剧兼副团长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退休。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工作上锐意进取,致力于拓宽女子越剧的题材领域。不仅以严谨态度反复修改整理出《双狮宝图》、《游龙飞凤》等一批推陈出新的……[详细]
|
人称“一邑甲科之盛”的德清,因出了状元蔡升元,再就是丙辰科的榜眼胡会恩而成为甲科盛地。胡会恩是当地大儒胡渭的从子。胡会恩年少跟从叔父胡渭学习,深得学问精奥。他是明朝胡友信之后裔。胡会恩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二十五年三月,为《一统志》纂修官。一年后,胡会恩以右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康熙三十九年七月,经人举荐,胡会恩擢兵部督捕右理事官。他提出:……[详细]
|
康熙九年庚戌科状元蔡启僔是蔡升元的叔叔,蔡启僔和蔡升元的先祖世居洛阳,不少在朝为官,宋朝,先祖为秘书郎,后来从圣驾南渡,开始以德清为家乡。康熙二十一年,蔡升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职。康熙二十四年,蔡升元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由于与皇帝接近,颇受康熙帝宠信。康熙二十八年,迁中允。康熙二十九年,蔡升元迁左中允。不久,以终养二老而归乡里。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蔡升元……[详细]
|
蔡启僔幼年时,就谦逊而胸怀大志。他的父亲蔡奕琛是明代万历丙辰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蔡启僔从小就随父在京师受业,他“手不离简编,口不绝吟哦,其攻苦异常。”他作为官宦子弟从不奢侈、不讲究吃穿。他身着素布衣衫,但在贵胄公子中依然丰姿绰约、鹤立鸡群。求学时,他执意进取,毫不气馁。他的父亲职守典司诸进士宴,他得以观宴赐进士的盛况;将入宴的登第者正襟端坐于大堂的愿望,暗暗记在他的心间。立下鸿鹄志,夺得状元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