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中(1892~1927)浏阳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913年入长郡中学,与李富春同班,过从甚密。1920年,随李富春等赴法勤工俭学,旋因参加反对北洋政府驻法公使-行为的斗争,被法政府遣送回国。回国后,先后在金江、枫林、围山、恒山小学任教。1923年由陈昌介绍加入共产党。善演讲,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工农运动,不少亲友在其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为之捐躯。“马日事变”后,任农民军湘东总指挥、红五……[详细]
|
萧乐天(1892~1919)字盛礼,号鸿喜,浏阳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长郡中学肄业,后考入湖南警官学校,先后任慈利、桃源、浏阳等县警察所长。因不满军阀-,1918年任测阳县警察所长时建立“护国军”,自任司令。与“靖国军”雷震、“国民军”焦达人等组成“十司令进浏阳”。后张敬尧派重兵反扑,众寡悬殊,部队溃散,他只身逃往上海。以后历任广东省南雄县长、谭延目部消防游击大队长,继续“倒张”。19……[详细]
|
高光友(1890~1972) 浏阳县城关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从王明益学花鼓戏,习旦角,艺名高二。他对表演艺术,既尊重传统,又大胆创新,在不少剧目的表演中有独创,名噪一时。大革命时代,多次与中共党员、花鼓戏艺人邓洪搭班演出,以掩护邓的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邓洪任江西省副省长.1956年回乡探亲时,特别去他家看望,曾给予帮助,并建议地方政府给予关照。同年为发掘优秀剧目与演技,县花鼓……[详细]
|
周晓汲(1885~1933) 浏阳县山田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12岁学做砖瓦,积蓄后乃设店经营药材、南货,生意日隆。1923年投军任团军需官,后在参加衡山、湘潭战斗中,立战功。1926年退伍还乡,在家乡救济贫困。农民运动兴起后,他积极支持,并在“马日事变”后不顾风险,尽力掩护、营救共产党员和农协干部,因而为浏北铲共义勇队总指挥张忍所仇恨。1933年3月被张忍派人暗杀身亡。群众愤起要求惩……[详细]
|
汤采芝(1885~1927) 浏阳县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家贫,20岁投军,先后任班、排、连长。1926年,转入桂军任卫生连连长,参加北伐。后遭桂系排斥,愤然离队回乡。1927年春,积极参加当地工农运动,任工农义勇队三大队队长,5月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率部参加长沙“扑城”战斗。失败后,所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任营长,参加秋收起义。在攻打浏阳县城东门市时,因抢占制……[详细]
|
黎先诚(1884~1967)又名意达,浏阳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早年加入会党,二十九年与焦达峰等在黄公桥黎家大屋成立会党机关,从事反清活动。不久,与焦达峰人东文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黄兴组织的同仇会。长沙起义失败后,随焦达峰一道去日本留学,次年加入共进会。不久回国,积极开展策动会党的工作。武昌起义后,他被派往浏(阳)萍(乡)醴(陵)等地组织会众赴长沙,参加湖南光复起义。事成,黎先诚担任湖南都……[详细]
|
李熙雅(1883~1945)字主清,浏阳县城关镇人,清光绪几年(1883)生。李姓世业烟花,后渐失传。李熙雅成家后,翻阅祖传旧籍,见有烟花记载,遂萌恢复先人技艺之志。一次路过铁铺,见匠人扣制铁器,铁锤下砧,火花四溅,由是得到启发,经反复研试,终于出现闪光四射的焰火,取名“萝卜花”。后儿经改进,制出重量轻、光度强、冲力大、品种多样的新烟花,深受世人喜爱。1918年李熙雅扩大作坊,定名“李呷美”,花炮……[详细]
|
张秉文(1881~1964) 原名声焕,浏阳高坪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系清末秀才。24岁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今第一师范),次年选赴日本留学,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 1911)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与彭一湖、周鲠生等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宋教仁任社长,他任经理。后宋教仁被刺,第一次讨袁战争失败,他遭通缉,逃亡上海。后再赴日本人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1917年裂后,投身文化事业,在……[详细]
|
李玖铭(1876~1931)又名宗钰,字子坚,浏阳县人,光绪二年(1876)生。家贫,幼年随母讨乞,因聪敏过人,得族产资助入学。二十四年举秀才,辛亥革命后在洞溪高小任教。1919年他创办洞溪高等女校,倡导男女平等。1925年加入共产党,次年,受命去占港狮山书院举办农运讲习所,培训农运干部。旋到县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7年,任浏阳女师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马日事变”后,曾两次被捕入狱,经营救获释。……[详细]
|
钟厚棠(1890~1911) 字统五,浏阳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好读书,迫于生计从军,入武防营。该营改编为第三十二标,他充第三营前队正目、共进会营代表。武昌起义时,率队攻督署。后任第九标营官,刘家庙之战中率部冲锋10余次。继而撤至满春茶园一线依堤而战,在-中受重伤阵亡。……[详细]
|
余昭常(?~19ll)字华禄,亦作华麓,浏阳人。早年曾在湖北任厘税事,后改营木商,往来于长江一带,结交革命志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长沙结识焦达峰,加入同盟会,慨然将家赀数千金捐作革命经费。宣统三年(1911)武昌首义后,参加湖南起义,随焦达峰攻长沙小吴门。起义胜利后,任西路招讨副使(一说为总参谋长),与西路招讨使杨任赴常德,十一月被清西路巡防军统领陈斌生杀害。……[详细]
|
王锡斌(?~1906)浏阳人。早年参加哥老会,善技击,喜结纳,徒党遍江南各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立军举事,他率会众参加。事败,乃逃亡湘赣等地。三十二年( 1906)义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遇害于长沙。……[详细]
|
唐才忠(1875~1900)字次丞,后改为慈尘,浏阳县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系唐才常大弟。初习医,受其兄影响,戊戌变法时在家乡推行新政。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活动,任副统领兼掌军需。回长沙联络会众,并率领部分会众乘轮前往新堤参加起义。船中途搁浅,闻才常被捕消息,折回长沙。后返浏阳处理债务,途中被捕,就义于长沙。……[详细]
|
李德镛(1869~1917)字惕仁,号天麓。浏阳官渡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清末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应聘江西袁州(今宜春市)中学堂任教,次年患鹤膝风回乡,创办天麓书庐。后与地方绅士共商,征田募捐创办菊溪初等小学堂,并举办教育研究会,培养师资。后下肢瘫痪,仍继续创办永和新实简易识字学堂、含章女子小学堂。后拆简易学堂为新实一、二、三校,并另在永孚倡办三所初等小学校。又将菊溪初小扩充为……[详细]
|
刘善涵(1867~1920)字淞芙,斋名蛰庐,浏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人武昌两湖书院。戊戍变法时期,在长沙筹办维新书局,参与创办《湘报》,叉在浏阳倡议设不缠足会,鼓吹维新。后期因对张之洞心存幻想,与谭嗣同相处不洽。三十四年,随熊希龄赴吉林清理财政。辛亥革命后在浏阳创办县立女子学校,聘谭嗣同妻李闰为学监。后历任热河盐务局科长、财政部佥事等职。著有《蛰云雷斋诗文集》。……[详细]
|
黄文高(1860~1908) 字星耀,浏阳人,清咸丰十年(1860)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参加江南营伍,升至江浙提标副营营官。翌年经焦达峰介绍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联络江浙盐帮首领夏重民、余孟亭等准备发难,袭取南京,以策应焦达峰等在两湖起义。事泄,松江、嘉兴、太湖等地的起义军被围,夏、余等被捕,他知事已败露,吞金自杀。……[详细]
|
师中吉(1857~1900)浏阳人。早岁人会党,后人湖北巡抚谭继洵幕,充侍卫。随谭继洵子谭嗣同游历陕、甘、江、浙、湘、鄂间,关系亲密。谭嗣同死难后,他立志报仇。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走上海,被捕牺牲。……[详细]
|
谭嗣襄(1857~1889)初名嗣彭,字泗生,浏阳人,谭嗣同仲兄他在乡扶危济困,有“奇士”之称。读书注意经世,不屑为章句之学。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时,曾倡议助饷。后三赴乡试不第,发愤出游。十四年,赴台湾,被委榷风山县盐税。在任严约章,杜侵蚀,亲会计,勤考核,得当道赞赏。遂留台湾候补,拟改委台湾府盐务,未受任病卒。……[详细]
|
黎定人(?~1862)字晓吾,浏阳人,县学生员。以办乡团,于清咸丰九年(1859)参加解宝庆围,保知县。复出私财募勇援广西,襄办刘长佑军务,率队镇压龙胜起义,保知府。旋以军纪败坏被劫,降府经历,办理楚军营务,并督理柳州、庆远等4府团练。后率营攻宾州石达开西征军,诱降红教白教起义民众;攻永福、莲塘,败张高友起义军,因得官复知府,加盐运使衔。后卒于军。……[详细]
|
朱文秋(生卒年不详)字慎甫,浏阳人,清道光年间在世。平生致力于性命之说,以宋五子为依归。其治学“以诚为本,以敬为宗,以精义集义为程途,以明体达用为究竟”。后更深究《易象》和《春秋》,认为《易象》是内圣之学,《春秋》是外王之书。因此博览群籍,深入思考,在占代各家传注中探究圣人作经本旨。对天文、历算、律吕、方舆也有独到研究。著有《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中庸笺注》等传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