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2年考入本县金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中共区委委员、县工农义勇军中队-表。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详细]
|
萧友庆(1956~1989)萧友庆,浏阳县杨花乡端里人,1956年生。1971年人中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72年初中毕业后随父学泥工手艺。从小就养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好品德。他家门口有条河,河上的木桥在1954年被洪水冲毁后一直未修复,往来行人极不方便。萧友庆长大后经常背老人、小孩过河,深感建桥的必要。有一年村里拨款1000元修桥,钱花光了,桥末建成,愿望未能实现。1987年10月,他父子……[详细]
|
萧国生(1916~1939)萧国生,原名让江,洲阳县淳口圾杨柳冲人,1916年6月生。5岁人进善初小,毕业后无力继续升学,得进步教师萧伦吹资助人束氏高小。萧伦吹喜其聪明好学,常将他带在身边,辅以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师生情谊甚笃。1930年7月红军攻占长沙,浏阳革命形势好转,萧伦吹全力投入农会斗争,教师一职委萧国生代理。他一面教学,一面参加共青团活动。几个月后,何键部大举进攻浏北苏区,疯狂-共产党人……[详细]
|
王人美(1914~1987)王人美,女,学名庶熙,祖籍浏阳县大瑶坑背冲,1914年11月8日出生在长沙书院坪。1926年就读于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次年人上海美美女校习儿童歌舞。王人美聪慧活泼,勤奋好学,为校长黎锦晖所赏识。黎锦晖组织中华歌舞团出国募捐办学时,王人美方14岁,即随团走遍东南亚各国。1929年转入明月歌舞剧社去华北、东北一带演出,与黎莉莉、薛玲仙、胡茄被誉为歌舞界“四大天王”。193……[详细]
|
郭陆顺(1914~1942)郭陆顺,浏阳县北乡丰裕山人,1914年生。小学毕业后到砰山药店当学徒。1926年浏阳工农运动兴起,其父兄7人均参加农会,他任乡儿童团长,次年加入共青团。“马日事变”后,他参加围攻长沙战斗,失败后转入地下斗争,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冬,他参加由王震、张正坤领导的浏阳一支队,后编入湘鄂赣独立一师和红六军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和营教导员等职,不久调入红二军团……[详细]
|
黎申庚(1914~1935)黎申庚,原名深根,浏阳县城东郊詹家岭人.1914年8月生。及长,从师谭祖兴(共产党员)学木匠。谭喜其聪颖话跃,着意引导其参加儿童团活动。1926年8月,北伐军进驻浏阳,革命风暴席卷浏阳城乡,他被选为儿童团长。“马日事变”后,他带领儿童团积极配合红军贴标语,剪电线.破坏交通,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克长沙。他调任县劳动童子军团团长,次年6月……[详细]
|
黄霖(1913~1986)黄霖,浏阳县文家市中和人,1913年12月生。1929年11月参加工农红军,1930年8h加入共青团,次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递升至红二帅四团营长。长征途中,他率部突破敌四道-线,在血战湘江、飞渡沪定桥、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斗中,身先士卒,战绩卓著,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36年,他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曾奉毛泽东主席命令赶赴……[详细]
|
张兰(1912~1937)张兰,女,乳名“兰妹子”,浏阳县永和下老坝人,1912年8月生。1926年8月,北伐军入浏阳,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她积极参加儿童团活动,1928年秋加入堂兄张华科组织的游击队,1929年加入共青团。次年9月,她被派去官渡苏区做妇女工作,其间与该乡共产党员冯禄结婚。1931年,她调任椒花乡妇女主任,经区委书记唐丹永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该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夏……[详细]
|
欧阳寿庭(1911~1983)欧阳寿庭,浏阳县大瑶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14岁从师张石泗习湘剧音乐,尽得师傅真传,尤擅长三弦,是湖南著名的老三弦手。1929年他出师后随师到长沙新舞台同春班,后又在大吉祥、老远东、新远东等剧院,以及湘潭、益阳等地从艺达10年之久。1938年长沙大火后他携全家赴江西萍乡,在昭萍剧院同庆班从艺1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长沙,1951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政……[详细]
|
马赤(1911~1935)马赤,原名张继连,字嘉青,浏阳县中和石岗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1926年人时雍高小,受校长张育贤、教师张文学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改名马赤,以示要使马克思主义-全国。次年他参加农民协会,旋入共青团,1928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在黄沙冲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斗争。时黄沙冲劣绅袁耀光高利盘剥农民,他发动农民向袁抗租抗债,并在斗争中培养、发展党员,……[详细]
|
萧九如(1910~1985)萧九如,浏阳县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家贫,15岁开始转辗于湖南、贵阳、南京等地做工。长沙解放后在长沙市电信局中央室任电报机务员、班长,1952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在电信局中央室工作期间,他在没有技术资料、原材料短缺、加工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凭着自己20多年车、钳、铣工的技术,以精湛的手工工艺代替机床加工。经过反复试验,先后革新改造好15型电传电报机,实现电传电……[详细]
|
李梦弼(1910~1933)李梦弼,原名鸿辉,号迪光,浏阳县古港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8岁入学,1924年由族产资助,考入长沙妙高峰中学,一年后因家贫辍学,旋受聘于当地小学任教。受进步学友李八的影响,投身农民运动,于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在浏东特委书记王首道领导下积极参与党团组织的恢复工作,在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浏阳县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县委委员兼共青团县委副书记……[详细]
|
易荡平(1908~1934)易荡平,原名汤世积,浏阳县达浒金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1926年春,毕业于长沙楚怡中学,旋受聘到本乡恒丰仓高小任教。受该校校长、共产党员黄建中和教师彭商人影响,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并动员其兄筹集资金,在达浒镇开设归文书局,出售进步书刊。同年8月,北伐军人浏阳,浏阳县农运由秘密转为公开,他担负农协宣传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参加浏东游击队,……[详细]
|
罗章凤(1907~1931)罗章风,叉名舞阶,化名陈虞卿,浏阳县沿溪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1924年经胞兄罗章龙的援介,他考人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湘江中学,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年4月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到长沙。旋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被派往溆浦县开展农民运动。面对该县顽固的封建势力,他以特派员的合法身份筹建起国民党溆浦县党部,……[详细]
|
徐洪(1904~1935)徐洪,原名应生,浏阳县大洛七娘山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10岁丧父,13岁随堂叔到白沙一纸厂当童工。1926年浏阳工农运动勃起,白沙成立纸业工会,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是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周洛开展工人运动,10月当选为工会代表,出席浏阳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1927年春,他去浏阳县农民自卫军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任浏阳工农义勇队排长,“马日事变”后随军参……[详细]
|
邓公衡(1904~1934)邓公衡,原名崇扛,字贡甄,号秉衡,浏阳县大瑶连心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少时随父在塾馆就读,父去世后到大瑶当学徒,后成为能双手操作算盘的经商能手。1925年,邓公衡弃商从军,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通讯大队,毕业分配在第六军电讯大队任中尉分队长。1926年他随军北伐进驻汉阳,旋晋升少校大队长。1927年,第六军军长程潜去职,继任军长胡文斗趁……[详细]
|
潘源来(1903~1986)潘源来,浏阳县丰裕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ft。1918年毕业于楚怡小学,次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24年人南京东南大学经济系,1930年毕业后经周鲠生教授介绍去武汉大学法学院当助教,1933年与刘秉麟教授合著《世界倾销问题》。后来又从事翻译,先后翻译古柏逊的《国际经济政策》、卡诺的《经济学说评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年,潘源来去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详细]
|
焦达悌(1903~1952)焦达悌,字岛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浏阳县龙伏均家坊,系辛亥革命时湖南第一任都督焦达峰之胞弟。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曾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历任连、营、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他任南京总司令部侍从副官,次年改任南京警卫三团团长。1929年冬被委任浙江二淮盐务缉私局局长,旋因经理股长黄某挟一月军饷2万余元……[详细]
|
谭影竹(1903~1951)谭影竹,浏阳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1917年到布店学徒,次年到长沙《大公报》印刷所学铅印,后人船山学社夜校学习。受进步思想影响,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11月参与领导长沙铅印工人大罢工。1923年12月,他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湘区执行委员,主管农工运动。1925年5月1日,他代表湖南工会出席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围劳动大会,……[详细]
|
秦庆武(1903~1937)秦庆武,别号炬冬,浏阳县丰裕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他仅读私塾一年半,因生计所迫,14岁去长沙学理发。两年后弃艺从戎入湘军何键部,1926年秋随军北伐,以战功擢升连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由何键资送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返原部任营长。他对国民党的-政策持消极态度,常对好友说:“北伐时,我回过家乡,耳闻目睹本地共产党人田波扬、潘心源、邵振维、徐骐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