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云,(1889~1943),名宪章,字少云,凤县凤州人。其父刘正高,湖北省随县人,清末以军功加提督衔,赏穿黄马卦,实授汉凤营游击,终于任所。母党氏陕西三原人,系辛亥革命陕西元老党自新之姑母。少云受党自新革命思想影响,青少年时期,即产生爱国爱乡之热情和革新精神,积极宣传孙中山革命主张,鼓励人们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 民国初年,少云从陕西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立志为发展地方教育和实业贡献力量……[详细]
|
李进堂(1881~1940),凤县凤州人,1925年在西安协合医院学医四年,1929年回凤县,在凤州城内开设诊疗所,是本县最早的一位西医大夫。 李进堂所学医术,内外科兼备。当时虽然条件差、设备简单,但能作局部麻醉,施行一般外科手术,为患者医治创伤和其他外科疾病,治愈许多病人。他诊病认真,对症用药,因此,一般常见病使用西药治疗,均能药到病除。 他在凤县是传播西医西药的先驱,为西医西药在……[详细]
|
赵西山(1891~1936),名鼎中,字西山,凤县唐藏乡人,清邑庠生。民国初年,在乡创办民团御盗,后在县署任职。因顶撞县知事遭祸,愤然远走外省,加入同盟会,奔走粤、陇、蜀、京、沪各地,联结志士,宣传革命。1922年奉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之命,为宣慰各军代表,赴广州觐谒孙中山,报告陕西革命战争情形,并献西北军事善后之策。1923年9月4日在广东石龙,被孙中山派为大本营出勤委员,持孙中山密令联络……[详细]
|
赵德懋(1908~1935),又名茂亭,字勖承,凤县双石铺傅家碥人。1915年入私塾,1922年入凤县高等小学校,1924年考入陕西省单级师范学校。1925年7月,省城掀起驱除军阀吴新田的斗争,他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驱吴。1926年4月,西安发生刘振华围城事件,辍学,回家务农。 1928年春,赴汉中考入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初经黄勉初、何玉然介绍,加入中国0。先后担任学校党支部组织委……[详细]
|
崔四,凤州人,本名崔世斌,字延年,号筠亭,因排行第四,人称崔四。祖籍华县,其先世于清嘉庆年间移居凤州。后家道渐裕,人口众多,凤州西街两侧,多属他家房屋,故有“崔半街”称号。同治初年,祖孙五代同居,大门上悬有“五世同堂”匾额。 崔四性耿直,心灵慧,少时即爱好书法绘画,在外投师学画,兼学油漆,雕塑,所学皆优。精于真、草、隶、篆诸书体和山水花鸟画。所画灯屏,庙堂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山水花鸟生动……[详细]
|
王麟阁,凤县平木人,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为民解除疾病痛苦。长期行医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并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以一生心血,撰写《验方不求人》一书,自费出版,赠送亲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医学遗产。……[详细]
|
刘乐天,名仰薇,号乐天,西安人,同盟会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受凤县高等小学堂之聘,来凤县任教习,以改革忠君尊圣封建教育为宗旨,推行新学。开设国文、算术、修身、自然、史地、体育等新课。聘请地方知名人士任教。当时人们思想守旧,多不愿送子弟上学。第一届(甲班)仅有学生10余名。后在刘的力倡下,群众对新学渐有认识,至第二届(乙班)学生即增至30余名。任教期间,刘乐天宣传革命,反对封建,尤对妇女缠……[详细]
|
赵廷壁 赵廷壁,字谷伯,凤县平木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任富平县教谕,凤县凤翼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贡生段凤仪在凤翼书院旧址,创办凤县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员刘乐天任教习,改革教育,设置新课程,他受聘继续任教,讲授新课。 赵廷壁学识渊博,行为高尚,教书育人有方,被尊为凤县学界泰斗,工古文,善书画,尤精欧体,平生所书牌匾、碑文、对联颇多。民国时病故……[详细]
|
邓大才 邓大才,凤县马鞍山农民。光绪十六年(1890)马鞍山(今红光乡驻地)办义学,邓大才与其伯母邓李氏捐瓦房一院,以为学址,捐地二段(年可收稞九石余,每石折粮700斤),作学堂支用。知县朱子春佳其助学精神,书赠匾额予以表彰。……[详细]
|
贾汉复,字胶候,山西省曲沃人。清康熙年间任兵部尚书,总制川陕。康熙三年(1664)秋,巡视汉南,怜连云栈道崎岖,捐金募工,亲授计划、策略,引荐关南分巡使范发愚共商修栈道之策,命参戎李承恩、司李曾王孙监督管理施工事宜。自煎茶坪抵鸡头关,绵亘600里,剔险披隘,尽成坦途。共用营兵、驿夫、各匠69083工日,不到三月工程告竣。贾汉复又奏免荒芜丁役皇粮。百姓感戴,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党崇雅写《……[详细]
|
牛光斗,明,凤县人,恩贡,任河南省开封府丞。父牛彩,贡生,官四川成都府教授。 崇祯年间,李自成部决河堤,城被水淹,牛光斗作筏拯救溺水百姓,捐俸设粥厂救济灾民,修复河堤,安抚百姓,因功升开封知府。1644年明亡,辞官归里,讲学于凤州洪利寺。……[详细]
|
强循 强循,字季先,唐,凤州人,仕累雍州司士参军,掌管工役之事。华原(今耀县)无泉,人畜多暍死。强循教百姓凿渠引沮河水,灌溉农田,供人畜饮用,号“强公渠”。朝廷给予嘉奖,调东宫太子右春坊任右庶子,后任大理卿。强循身居高位,办理政事刚直不阿,秉公执法,位显而不骄,对下属知人善任。 耀县“强公渠”,历代皆疏浚,建国后全面整修,渠道延伸11.75公里,可灌溉耕地5000余亩。……[详细]
|
张珏(约1213~1280),字君玉,南宋,凤州人。18岁从军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王坚部下,守合州钓鱼城。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赏罚分明,屡建战功,誉称“四川虓将”。 1258年2月,蒙古军分三路大举伐宋。蒙哥大汗率兵4万进攻四川。破阆州,攻顺庆,拔广安。次年进驻武胜山,围合州钓鱼城,并派降将晋国宝招降之。王坚、张珏于钓鱼城阅武场斩晋国宝示众。蒙哥得知,十分恼怒,亲率精兵攻城。张珏与……[详细]
|
姓名:曹喜 字仲则生卒:籍贯:扶风平陵人家谱:擅长:善小篆经历:建初中官为秘书郎评价:在李斯之外,别树一帜。唐玄度称其“工篆隶著名,尤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又称其书 “垂露书字如悬针, 而势不纤,婀娜若浓露之垂”。作品:《笔论》一卷。曹喜 字仲则生卒:不详籍贯:扶风平陵人家谱:不详擅长:善小篆经历:汉建初中官为秘书郎 字仲则。汉章帝时为密书郎。工篆隶,尤以创悬针垂露之法著名。晋卫恒《书势》云……[详细]
|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展露头角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详细]
|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 -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详细]
|
孟达(?~228年),字子敬,亦字子度。扶风郡(治今陕西兴平县)人。其父孟他,以贿赂中常侍张让而得授凉州刺史。孟达少时入蜀。刘备取代刘璋后,任孟达为宜都太守。又命养子刘封率孟达攻占房陵、上庸两郡。关羽被东吴军围困时,刘备令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刘、孟皆未从命。关羽全军覆灭,刘备由此对孟达不满。又因孟达与刘封也发生了矛盾,忿争不和,刘封撤销了孟达所享用的鼓乐等待遇,使孟达既畏惧刘备罪己,又忿恨刘……[详细]
|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但陈寿同时也认为法正品德不佳,这一点也与程昱和郭嘉相似:程昱性格急躁,喜欢与人结怨;郭嘉不喜拘束,行为不检点。两人虽对魏国功不可没,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