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芳,黎村镇珊萃村人。1920年生。湖北农学院毕业后,从事农作物发育生长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员。50年代对“中国秋播小麦阶段”作了专门研究;60年代创造了玉米、小麦离体培养技术,开辟了育种新途径;首先培育出试管小麦;70年代,探讨玉米利用离体培养花药粘固项目获得成功,开创了单倍体的新途径;80年代,研究“七四八工程信息原……[详细]
|
胡崇家, 石寨乡人。1916年10月6日生。中国著名药理学家。1942年广西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药理讲师,1952年为副教授,1978年任武汉医学院教授,后为同济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教授。早年对中药“苦楝树皮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使君子之研究”等,发表了论文20多篇。1956年至1965年在有关的药学学报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酸枣仁与茯神的镇静作用》、《延龄草的药理作用与……[详细]
|
陆发熹,杨梅镇妙阳村人。1912年10月生。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获农科硕士学位。1956年至1958年留学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毕业后从事土壤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9月以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主讲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地理等研究生课程。1958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土壤研究所 (后改为中南土壤研究室、广东土壤研究所) 所长。先后编著有《四川成都……[详细]
|
李淇,杨梅镇杨梅村人。1943年生。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著名钢琴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钢琴学会会长、广州乐团副团长、广东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曾随中国音乐家小组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台录音,并在西德、奥地利10多个城市演出。西德《科隆日报》称他是《演奏中国民族乐曲的钢琴大师》,奥地利的同行说他的演奏“技巧娴熟,扣人心弦”。1989年在全美国公开钢琴演……[详细]
|
李诚能, 杨梅镇杨梅村人。1931年3月生。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是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历任该校经济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干事,1978年以来,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华中工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概论》……[详细]
|
刘炯忠,黎村镇珊萃村人。1924年生。1949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后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刘炯忠60年代起致力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主要的著作和论文49部(篇)。其中《论(资本论>中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曾获人民大学学报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与人合著的三卷本《马克思主义学说史》获中国图书荣誉奖和人民大学优秀科研……[详细]
|
卢达,又名卢廷彪,黎木乡竹良村人。1918年11月生。柳州机械厂高级工程师。1954年评为广西第一届特等劳动模范。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58年评为广西工业交通运输业先进生产者。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同时获广西和柳州市科学大会奖,一机部授予“工业学大庆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详细]
|
韦饶铃, 松山乡松山村人。1928年2月生。广州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南京航空学院教授,历任南京航空学院体委副主任、体育系教研室主任,兼任南京市田径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田径协会委员。50年代多次获得全国及全国分区赛三级跳远冠军;1985年获全国优秀国家级田径裁判员称号。他著述的《跳远、三级跳远战术》论文,被选送参加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并编……[详细]
|
马英明, 松山乡慈堂村人。1934年8月生。毕业于苏联顿涅茨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教授、 系主任、 研究所所长。其从事的一个科研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至1985年有三项分别荣获部、 省级的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有5篇论文分别在苏联、西德、 日本等国际会议上宣读;40篇论文在国内的14种有关刊物上登载,其中有8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已经出版的著作、译著4部;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详细]
|
周昶旦(1905·5一1985·7),原名周前,号大荒。灵山乡六图村人。1924年容县中学毕业后入无锡国专。在校期间,学习孙中山-,赞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毕业回容县,先后在珊萃、都峤中学任训育主任、校长。1944年日军入侵容县前夕,他组织都峤中学学生成立学生自卫队并任指导员,率领学生军到十里、长河、自良、县底、石头等边远乡镇宣传抗日道理,发动群众支援抗战。1949年春,任平桂……[详细]
|
李泽覃(1901一1983·8) ,容厢乡千秋村人。出生于医道家庭,从小随父智卿在容城镇南大街开设“民和堂”药材店,余暇中阅读古今医籍。1933年毕业于五年制的广东光汉中医专科学校,并留校在附属中医院工作,第二年回广西容县务医和任县国医讲习所教师。1939年至1941年分别在桂林医药研究所和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任教。1945年起,先后在广西都安县、隆山县任监医。1947年至1954年曾在上述县永金安……[详细]
|
浦觉民(1920·1—1976·1),十里乡塘冲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在马来西亚彭享州文冬搞抗日-工作。1948年10月被马来西亚当局逮捕入狱,后遭驱逐出境,于1949年8月归国返回容县。1950年在江口乡参加支前工作,195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农会主席、区农会副主席、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工业部副部长、-部部长和容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等职。1976年元月病逝。……[详细]
|
韦来庠(? ——1968),松山乡松山村人。20年代毕业于襄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回桂后自行开诊。1941年任广西省南宁医药研究所所长。一面行医,一面从事医药研究工作。1945年任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校长,兼该校附设医院院长。韦来庠任中医职业学校校长期间, 培育医药人才400多人。他除了重视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外,还注意收集当代名医验方,选择疗效较好的医案编印成册,供学生参考。撰有《温病学……[详细]
|
黄柳曾(1898·10—1968·5) ,名曾芳。黎村镇珊萃村人。从小患眼疾,激起他专攻医学。1922年在上海丁福医院学西医,后转湖南湘雅医院实习。1923年任广西讨贼军军医长,不久回容县行医,提倡中医科学化,开拓防疫治病工作。当时,容县每年流行天花病。黄柳曾从香港购进大批预防天花疫苗和药品,为儿童免费接种和治疗,防止了此病蔓延。1927年,黄柳曾在容城建立了广西最早的火力发电企业之一——容县光……[详细]
|
伍展明(1888—1963·10),黎村镇振新村人。就读于容县师范学堂、广西省第一中等工业简易学堂、广西省法政学堂。后任玉林、北流、苍梧等县科长、县长,广西省建设厅科长,桂林统税局局长、饷捐局局长,玉林五属禁烟局局长等职。伍展明对矿业建设颇有志向。1928年在建设厅任职期间,曾牵头组成广西锡矿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八步水岩坝和钟山锡矿。1932年在八步,联络当地殷富、知名绅士合资开采锡矿中,任董事长、……[详细]
|
崔履堃(1894·8—1963·4),字顺堂。六王乡古泉村人。梧州二中毕业后,进复旦大学理科。1917年由上海回广西,分别在怀集、岑溪、梧州二中任教。1922年8月至1927年2月在容县中学任校长。1927年3月至1929年7月,历任省立梧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广西教育厅视学。1927年“4·12” -政变后,国民党广西当局大肆镇压革命,梧州右派势力对学校中的进步分子施暴。 9月一个晚……[详细]
|
陈大宁,六王乡谭泥村人。20年代初,在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农业部学习。毕业回国后,任广西农业试验场场长,开展良种、肥效、水利、气象、耕种等项试验和研究。他搜集省内外各种优良稻种,进行试验、择优,介绍给各县推广种植。从国外引进了油枷利树、相思树、柠檬桉等树种。1931年前后,广西境内猪、牛等畜禽普遍发生瘟疫,损失严重。陈大宁提议并在南宁开设兽医训练班,招收学员训练一年后派往各县,负责防……[详细]
|
封濯吾(1879—1961),名祝椿。杨梅镇石岭村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考取秀才。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巢鸭弘文学院攻读师范。在日本期间,与马君武、黄兴是好友;同鲁迅、周钟岳是同学。1905年由马君武、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弘文学院毕业后回国。时值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学,他在容县倡导创办一所学务公所即县立中学雏形,被推荐为所长,办学出成绩,新学气氛活跃。他出席省筹办铁道会议,任广西法政学……[详细]
|
黄未若 (1903.1—1959) ,原名世宪,县底乡靖北村人。1919年入南宁省立第三师范,1921年转学梧州省立第一师范。是年加入共青团组织,任广西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救国晨报》代总。1923年赴穗会见陈独秀,认识谭平山等同志,参加“广东新学生社”,任梧州分社筹备员,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西江宣传员,并阅读和宣传了部分共产主义文件,成为广西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最早者之一。1925年,赴苏联先后进……[详细]
|
封鹤君(1876--1959)名祝祁,号檗庵。杨梅镇石岭村人。出生于湖北蕲州。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辛丑科举人。1906年任湖北荆门州师范学堂国文、历史教员。宣统元年(1909)以试用知县分发湖北,任藩署民事科员兼存古学堂文牍。民国3年(1914年) ,任湖北通志局协修。1916年任蒙古都护副使秘书长。1918年任蒙古都护副使。在蒙古任职期间,主张汉蒙一家,维护民族团结。1920年回湖北,1……[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