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1917—1968)原名张可封。寿光市胡营乡小张家庄人。1937年入伍,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南沂蒙办事处锄奸科长、泰南专署-长、鲁中南军区保卫部部长、山东省公安厅厅长等职。战争年代多次立功。1978年山东省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详细]
|
李宇超(1906—1968)原名李城超。诸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 当选为共青团济南地委候补委员。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被派任山东军事特派员,赴济南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春,参加中共中央训练班。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后,调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工作。1931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内部交通主任、广海中央局秘书长、延安交际处秘书、……[详细]
|
陈少卿(1913—1968)原名陈华章。寿光市台头镇北台头村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 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任寿光县团县委书记。1936年任中共寿光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1937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大队政委。1942年任一一五师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工委副书记、山东省人民检察署秘书长、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等职。……[详细]
|
牟汉华(1912—1968)原名牟翰华,又名张新华。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了由中共鲁东工委领导的潍北蔡家栏子武装起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队队长。后任中共潍县县委政治交通员, 潍县县委、临时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1941年6月,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42年12月,任中共潍南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5年9……[详细]
|
刘善本(1915—1968)昌乐县泊庄人。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附中。1935年,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任作战参谋。1943年,他被送往美国学习。1945年春,取道印度,绕道卡拉奇“就地待命”。日本投降后,才准予回国。 1946年6月26日,他利用由昆明往成都运送军火的机会,驾机起义,飞抵延安。毛泽东、朱德亲临欢迎大会,朱总司令还把他请到自己窑洞里作客。他是国民党空……[详细]
|
胡景朱(1895—1967)字次陶。潍城区东关人。著名风筝艺人。他13岁开始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式样多,形态美,工艺精巧,彩绘鲜明。尤其擅长“龙头蜈蚣”的扎绘。他富有风筝的放飞经验,善于适应风向风力,放飞成功。……[详细]
|
张公制 (1876—1966)原名介礼,字公制。安丘县城里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举人。1906年出任安丘县劝学所首任总董事。1909年7月当选为山东省咨议局议员。次年因“曲诗文案”,议员中分为两派,一派协助官府诬曲为“莠民造反”,另一派以他与丁佛言为首,认为是“-”。为抗议官府的倒行逆施和咨议局中的官府派的助纣为虐, 他和丁佛言等6人退出咨议局,被社会进步舆论赞为“鲁东六君子”。1912……[详细]
|
刘英俊(1945—1966)寿光县古城乡桥子村人。1938年因家庭穷困,其父刘天禄带全家迁往东北长春谋生,在市郊落户。1945年,他生于长春市,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为连队、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甘当无名英雄。1966年3月15日早晨,他和战友们驾着3辆马拉炮车外出训练,在佳木斯公共汽车站附近,他驾的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声所惊,突然向人群冲去, 这时有……[详细]
|
王大彤(1916—1966)笔名陈叔哲。潍坊人。1932年在济南高中读书时,领导济南中学生向南京国民党政府-,因此被学校开除。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又与北平文艺青年救亡协会刘曼生(谷牧)、魏东明、刘御、鲁方明(余修)等人组建北方“左联”,出版刊物,成为北平学联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了“一二·九”-。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调任中……[详细]
|
贾玉铭(1880—1964)字惺吾。安丘县人。中国基督教著名神学教育家、神学家。1904年毕业于美国北长老会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开办的文会馆,按立为牧师。1915年在金陵神学院任教。1919年担任华北神学院副院长。20年代创办《灵光报》双月刊, 30年代在南京负责灵光报社工作。1930年任金陵女子神学院院长。1936年金陵神学院和金陵女子神学院合并,他辞去金陵女子神学院院长职,在南京创办中国基督教……[详细]
|
胡锡琪(1892—1964)字文泉。高密市东李家庄人。扑灰年画艺人。其作品独具风格,不仅在本地享有盛誉,而且远销鲁西南和东北三省。50年代参加高密县举办的美术展览会,受到县里的表彰和奖励。……[详细]
|
郇肇纪(1913—1964)青州市(原益都县)人。1931年考入青州省立第十中学。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9月任团县委秘书。1933年3月团益都县委遭破坏后被捕。1937年出狱,1938年1月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管理科长、干部处干事。1941年底调延安《解放日报》社任社长博古的政治秘书。1945年9月参加……[详细]
|
李植庭(1871—1964)又名三槐。寿光市田柳乡崔家庄人。1937年前,主要致力于教育,办学30余年,所教学生数以千计。1940年任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第一届参议长、寿光抗日根据地参议会副参议长,致力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政和拥军优属工作。1943年清河行署授予他“劳动模范”、“拥军优属模范”称号。1946年他以7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委员,省政协一、二届委员。……[详细]
|
李建梓(1910—1963)寿光市人。1931年在寿光县立中学读书。1933年考入乡师读书。1936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家乡参加抗日武装起义, 历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中队指导员、 鲁东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转任鲁中区党委秘书处主任、行署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沂源县县长、县委书记。新中国建……[详细]
|
张茂材(1895—1963)原名孟白,又名笃允,谦称茅材、茆材,号车石富翁、牧羊老人。安丘县赵戈乡解戈庄人。自幼喜爱书画。1917年考入济南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毕业后留济南任教。先后在正谊中学、女子师范、育英中学、济南一中等校担任美术和语文教员。他在济南任教期间,常与历下书画界名流频繁来往,共同切磋艺术。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分会,任济南美术研究会国画……[详细]
|
齐安聚(1919—1963)昌邑市双台乡东永安村人。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团长、师长、副军长、海军长山要塞区司令、海军榆林基地司令、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多次立功。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3年病逝北京,遗体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详细]
|
傅书堂(1905—1961)原名傅余庆,绰号“大杠子”。高密县北关人。1924年参加工人运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共产党四方机车厂支部委员会书记。1925年2月初他参与领导四方机车厂工人-斗争,使-持续9天。发表《胶济铁路四方机车厂工人-胜利宣言》。此间,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他被推为副委员长。 同年4月,中共四方支部联合会成立,他任干事。5月1日,他与伦克忠代表青岛工人阶级出席在广州召开……[详细]
|
周余三(1905—1961)临朐县人。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济南市立一院副院长,济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为济南市儿科专家。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详细]
|
张希贤 (1904—1961)原名张则昔。 诸城县人。1922年考入济南正谊中学。1926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诸城三区区长兼常备队队长,国民党团长、旅长等职。1942年9月投降日军,任皇协军第一支队司令等职。1943年6月后,经八路军山东军区滨北办事处艰苦细致的工作, 于1945年1月率千余名官兵起义。起义队伍被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三旅,任旅长。该部在泊里战役和二次解放诸城的战斗中做出很大……[详细]
|
都兰桂(1881—1960)潍县(今潍城区) 于河乡都家村人。幼时读2年私塾,后随父都渭南学习核雕技艺。20岁后,他用一把雕刀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辛亥革命时期,他用一桃核,精心雕刻了一件珍品,取名《马拉轿车》。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龙腾虎跃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实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奔驰在大地上;面部俊逸,衣冠华丽的乘车人,稳坐车内,似乎陶醉在沿途大好风光中;骏马的蹄、胸、辔头、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