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遇圣,别名聘三,西宁县连城(今郁南宝珠)庞寨人,原籍南海县。明朝万历初年,他先祖庞嵩(别名振卿),曾到西宁教学,宣扬儒家学说,后代子孙就在西宁定居下来。遇圣少年时,勤奋好学,十八、十九岁时,补博士弟生员(相当于秀才学位),朝廷发给俸禄。他多次考举人没有考上。清朝乾隆甲寅年间(1674年),以“明经”(懂得各种经史)到朝廷举办的太学(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学习,以后在乡村教书。他的文才品行佳,遵守先祖……[详细]
|
黄森,192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岩内村,祖籍郁南县连滩镇。民国22年(1933年)回国读书,民国25年(1936年)2月参加革命,民国27年(1938年)4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120师宣传部干事、358旅宣教干事、二支队股长等职。民国34年(1945年)任吉林延边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民国35年(1946年)任吉东分省委组织科科长、吉林省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详细]
|
曾迺桢(1900—1984年),字干球,建城镇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初期在海丰、广州、德庆以及郁南县任中学教员。后来步入政界,历任国民党郁南县党部执委会常务委员、乐昌县县长、广九铁路局总务处处长等职。民国16—38年(1927—1949年),曾参与镇压郁南农-动和排挤抗日进步力量,策划“围剿”郁南人民武装起义。曾任郁南银行董事长。1949年10月,纵容银行行长携带全部股金潜逃,自己也携眷出走……[详细]
|
廖翔仪(1886—1927)郁南县都城镇人。1917年在都城开办私立小学,并任校长。1925年,在钟世强、龙师侯等的影响和带领下,参加农-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任郁南四区(都城地区)农会主要负责人;4月25日,郁南县农民协会成立,被选为县农会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郁南县第一位农民协会主席。在此期间,中共郁南党组织和农会领导人陈均权、钟世强、龙师侯、钟炳枢等经常在廖家密谈商议……[详细]
|
李艳芳,1943年6月19日(农历)出生,女,祖籍高要市禄步镇。高级工程师。1965年8月在武汉测绘学院仪器制造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测绘总局;1973年调入大连机械厂;1974年起参与液力耦合器的设计开发;1984年调广东测绘仪器厂任副厂长;1985年7月来县中兴机械厂,1986年主持研制的“高效节能液力耦合器”系列产品获得成功。1991—1995年,该项目先后被省、国家有关单位、科委列为省级、……[详细]
|
陈剑夫(1891—1928年)。出生于贫苦家庭,仅读过4年私塾。民国初期,跟随长兄到香港谋生。1921年3月6日,陈剑夫在香港参加中华海员工会成立大会,会后回到轮船上发动海员参加工会,翌年1月12日,海员-爆发,他带领同船的中国海员参加-并回到广州。1925年省港大-时,他任工人纠察队第三大队第九支队队长。1926年1月,陈剑夫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海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并任交际部……[详细]
|
麦长龙(1922—1972),原名昌隆。出身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农家。在云浮中学读书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初,他参加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云浮县独立支队,任独立支队副队长。是年,发动100多名同学加入抗日先锋队,创办《云浮青年》墙报,在校内外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6月,由徐文华、余渭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云浮中学党支部书记、云浮县特别支部委员等职。1941年3月,麦长龙受中共……[详细]
|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号晚发。出生于贫苦农家。8岁入私塾读书,赋性聪慧刚直。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22岁与高要县白诸一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载,便到香港以缝纫为业。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薰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吉隆坡,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并加入中国青年会。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晚同几名民主革命党人一起,回……[详细]
|
李振东(1890~1974),又名光华,茶洞镇人,是马来亚归侨。他年少时父亲做牛医,家境清贫。他仅读过5年私塾,14岁便跟随别人到粤西、广西等地做药材、杂货等小买卖,后又到广州林伯和药店做帮工。18岁到南洋吉隆坡锡矿场做工。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修理机械、电器技术、公路设计测绘技术、房屋设计技术等,成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工程技术人员。民国15年(1926年)李振东回乡,把自学得来的知识和技术奉献给家乡的……[详细]
|
陈济坤(1860~1932)字锦生,富林镇云利村人,赏戴花翎,廪贡生。曾任广西罗城、吴川等县县长,因不满朝政而辞职回乡。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东安县民响应辛亥革命驱逐清朝官吏,被推举为东安县县长。陈济坤出任东安县县长之初,山贼作乱,局势动荡。陈济坤先用钱物安抚、劝导县城一带的贼匪回家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后贼匪重操旧业,陈设法诱贼匪上门,把他们集中在一炮楼里,以最好的伙食款待,七天,未向上禀奏……[详细]
|
吕树芳,字燕琴,生卒年月不详,高村镇清水村人,民国21~23年(1932~1934年)出任云浮县县长,民国24年3月当选为云浮县参议会议长。后调任龙门县县长。抗日战争期间回乡,热心教育事业,联合西区七乡(即高村、大赉、宁波、粗石、红豆、上马、三岭七乡)人士,筹建七乡中学,并被公推为校董会主席。……[详细]
|
罗文举,(1630~1675)又名伯府,字壮达,茶洞镇水口村人。行伍出身,初为肇协把总,后升梧肇镇中军守备,康熙十四年(1675年)迁开建南丰任职。适逢云南吴三桂叛军攻广西藤县,罗文举奉檄率兵救援藤县,却遭叛军三层围困,苦战七昼夜阵亡。康熙十六年,追赠怀远将军(正三品)。康熙二十年,归葬罗定望军山,康熙帝致祭文,有“尔罗文举赋性忠直,国尔忘身,御敌冲锋,奋勇阵殁,朕用悼焉”句。……[详细]
|
曾了若(1900~1948),高村镇白梅北冲村人,原名国光。他在云浮县立中学毕业后,到广州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深造,对历史颇有研究,曾以论文《两晋史乘》获硕士学位。民国21年(1932年)任香港《公论报》总,民国27年8月至1939年7月任省立第八中学(罗定中学前身)校长,民国30年至33年任云浮中学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省教育厅任职,民国37年年在广州病逝。……[详细]
|
苏杰文(1909~1955),镇安镇石坳村人。青少年时期,分别就读于镇安超明高级小学、云浮中学。民国21年(1932年),考进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民国25年毕业后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两年。民国27年回国,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报到,分配江津编译馆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云浮,曾任红豆乡乡长、县参议员等职。民国35~37年任云浮县立中学校长,民国37年冬赴香港任教,1955年在港病逝。……[详细]
|
李诚君(1927~1950),原名李立峰,又名李军,广西平南县同和乡陈龙村人。l946年在梧州市读中学时,因参加进步的-,受到梧州市当局破孩,-离开家乡前往香港。1947年春在香港达德学院读书时,常与进步学生和共产党员接触,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热爱人民解放事业,他向学院的中共组织提出回内地参加革命斗争的要求。1948年春节刚过,李诚君在共产党员唐章带领下,来到云雾山区的双富乡参加革命武装斗争,不……[详细]
|
冯鸣佩(1842~1927),字韵石,镇安镇南安庄纂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广东督学部“恩科贡生”第一名。“食奉之禄,则为民;穿佛之衣,则为神,”这是冯鸣佩生前的座右铭。他出任红荳乡(现镇安、白石、托洞等大部分地区)乡政和西宁县(郁南县)儒学官(相当于教育局长)期间,实行“兴修水利、兴学育人”的爱乡爱民措施。他先后筹建谷仓,筹得稻谷200多担修建猪乸陂,150多担稻谷修建岗坪陂,使庄纂……[详细]
|
邓同觉(1878~1944),乳名邓芹初,又名邓卓荣、邓思泮,镇安镇龙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童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时,勤学好问,学业优良。参加科举会考,获得两广中书科中书御。光绪末年考进两广优级师范学校。他毕业回乡后,为改变家乡儿童上学困难的状况,多方筹集资金,民国元年(1912年)在本村创办龙门第一小学,亲任校董事和校长。民国12年出任台山县沙栏海宴警察局局长。民国1……[详细]
|
陈杏姑(1907-2004),原名陈伟华(乡亲长幼都习惯尊称她为杏姑),享年98岁,富林云利村人。旧中国唯一培养女子法学人才中心——南京首都女子政法大学毕业,任职在于佑仁属下的国民政府审计部,是老同盟会会员、北伐名将、孙中山大总统秘书金文龙夫人。 1907年2月25日,陈杏姑出生在富林镇一个书香门第家庭里。曾祖父陈文清、祖父陈思槐都是庠生,理科名士。到父亲陈博生(名济爱)这一代,已是民国云浮首富之……[详细]
|
梁维平(1904—1975),又名梁惠蓉,新兴县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梁因家道贫寒而无法上学,年仅9岁便跟人学织席、做炮竹。贫穷和灾难伴随着她度过自己的童年。15岁时,与邻村在香港做工的甘卓棠(中共党员、六大代表、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成亲。1923年4月,他随夫到了香港,先后在布厂、袜厂和手电筒厂做工,丈夫时常向她讲解革命道理,使她思想不断进步。从此,她白天做工,晚上协助丈夫油印党……[详细]
|
梁桂华(1893~1927 年), 广东云浮县三坑村人, 是佛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 岁时到广州学理发, 在3 年满师后到佛山当理发工人, 并学拳术, 后来成为佛山有名的技击家。民国10 年(1921年)春, 广州的共产主义小组在广州高第街素波巷开办了“广东宣讲员养成所”, 佛山的王寒烬、梁复燃在该所学习后, 受命回佛山发动工人组织工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