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1908—1999) 又名治乾,字良,号贵就,祖籍南蓢翠亨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7月2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孙中山侄孙。自幼随祖父孙眉在澳门生活,1915年2月11日祖父去世,40天后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孙昌在广州为国殉难。孙中山收养其与孙满两弟兄,接到广州供书教育,10岁起随孙中山、宋庆龄生活,入读广州培正学校,在此校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性格开朗,喜欢运动,擅长排球、篮球、……[详细]
|
郑梓湘(1908—1991) 沙溪庞头村人。父母早丧,由祖父母、舅父母照顾长大,少年时随舅父在上海读书。民国14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时,投军从戎,考入广东空军学校,毕业后,成为中国早期的空军人员。任广东航空处飞行教官兼广西空军第三中队队长、南京驱逐大队主任参谋、广西和衡阳机场站站长、汉口空军第六供应处中校副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衡阳防空司令部参谋长。曾率军参加北伐统一战斗。1936年率其部……[详细]
|
郑厚邦(1908—1980)三乡古鹤村人。入读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民国17年(1928)春投考广东军校三期甲班,1929年4月毕业,留校任见习飞行教官。1929年因空军内部派系权力相争,广东航空学校校长周宝衡被调走,南京航空署署长张惠长兼校长,1930年元月29日,其参加航校-后,随周宝衡、黄毓沛赴港,在广东空军史上称为“易长风潮”。后南京政府税警总团新购一批英国小型“唐克战车”飞机,招收全部离职的……[详细]
|
余菊庵(1907—1999) 名潜,字通叔,号菊庵、西横居士、海棠花馆主、矶边老人,沙溪下泽村人。广东知名书画家。政协中山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民国7年(1918)入读隆都第一高等小学,翌年随家迁居石岐,就读粹存国文专修学校及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相继在县内几所小学任教。课余潜心钻研书画、篆刻、诗词。1931年到广州随关金鳌等学习素描,1933年加入广州尺社美术研究会,后师从赵……[详细]
|
容漱石(1907—1996) 名硕,香山县人。广东省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名画家高奇峰(名画家高剑父之弟)的入室弟子,高奇峰将自己开设的画室取名天风楼,与黄少强、何漆园、赵少昂、叶少秉、周一峰、张坤仪并称为“天风七子”。民国23年(1934)容漱石与黄少强等创立6人画会,后再与黄少强等7人在香港九龙成立广州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创立岁寒社和香港美术学院。1958年,与赵少昂、林建同等创立香港中……[详细]
|
黄煜棠(1907—1992) 曾用名黄叔昂,长洲北村人。民国26年(1937)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任中共长洲党支部书记。1939年秋被选送到广东省马列主义学习班学习,结业后,其任中共中山一区区委书记。1940年2月,中共中山县委把原一区十八乡和四区牛起湾、濠头、鳌溪、二区的谿角等合起来,组成新一区,任区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山沦陷后,成立一、二区,仍任书记。同年秋,调到顺德西……[详细]
|
黄祖芬(1907—1992) 长洲后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1日出生,报业家和小说家黄冷观长子。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发生时,其年仅12岁,正在石岐第一高等小学就读,受爱国热潮影响,参加县内学生反帝-及-等活动。翌年到香港入读英文书院,1927年中学毕业,考入师范学院进修,同时兼任教职。1933年起,到父亲创办的中华中学任教。1938年1月父亲去世后,接任校长。广州沦陷后,内地……[详细]
|
程一鸣(1907—1986)南蓢亨美村人。民国15年(1926)参加上海工人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派往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秋返上海,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1931年脱离共产党,1933年转而投靠国民党,加入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1935年起任-乙种谍报参谋训练班、中央军官训练团将训班(中央军校特训班)教官、主任教官……[详细]
|
周楠(1907—1980) 又名洪飚,三乡平岚村(今平南村平南片)人。少时家贫,13岁到朝鲜,在姐夫家生活,入读汉城华侨小学,后当学徒。目睹日本统治朝鲜,欺负-华侨,心中愤愤不平,时刻想回祖国效劳。民国16年(1927)回香港当工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香港电池厂支部书记、中共香港区委组织干事,后因发动香港工人-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回乡务农,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5年再到香港组建和领……[详细]
|
黄乐天(1907—1979) 原名黄忠干,曾用名黄强,张家边濠头李家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四区委响应县委号召,成立战时服务团,任濠头乡战时服务团支队长、游击队训练班指导员,向学生、群众进行抗日宣传。民国28年(1939)底,国民党中山当局倒戈相向,缉捕中共党员,其根据上级指示转入地下革命活动,坚持抗日斗争,先后转到一、五、八区任小学教师作掩护,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中山沦陷后,1940年3月,在五……[详细]
|
刘炯光(1907—1974)字金煜,沙溪龙瑞村人。早年就读谿角乡懋德小学,后到广州南武中学读书。民国16年(1927)冬投考中央航空学校为第三期学员,1929年4月毕业后随教官杨官宇到南京航空署第四飞机队任驾驶员,后又随杨官宇弃职返广州任广东航空学校高级飞行教官。1932年5月,脱离广东空军到香港。1933年春,随杨官宇、刘植炎到福建参加十九路军空军飞机队的建设,7月离开福建转到广西航空学校担任教……[详细]
|
孙满(1906—2001) 字名誉,号贵华,祖籍南蓢翠亨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奥克兰。孙中山侄孙,孙昌长子。因父母早亡,由孙中山、宋庆龄抚养。就读于广州培正学校,在该校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后考入并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民国18年(1929),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民国时期任中央信托局专员、全国工商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工业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专员等职。1949年迁居……[详细]
|
雷钰堂(1906—1998) 祖籍环城渡头村,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华人富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父亲雷学溢从香山移民到加拿大经商。1903年,父亲在温哥华-街开设一家小商店,名为华栈公司;1915年公司改名雷氏公司,扩大营业,向温哥华东区的中国移民供应日用品,从多伦多运来的烟草和芝麻最受顾客欢迎,将芝麻介绍给卑诗省的饮食界和饼食业,广为使用。1938年其继承父亲身后家业,进军批发市场,……[详细]
|
孙康(1906—1996) 又名孙一艺、孙映雪、孙艺文,张家边沙边村人。民国12年(1923)至民国15年(1926),在中山县立中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加入共青团,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山党组织遭受破坏,其冒着生命危险,在沙边以教师、校长身份作掩护,向教师、学生和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进步思想和新文化,在进步的教员、农民中培养发展中共党员。30年代初和中期,中山党组织革命活动……[详细]
|
李凡夫(1906—1990) 原名郑锡祥,张家边濠头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7月出生于穷苦华侨工人家庭。1926年至1929年入读广州中山大学附中,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留学日本,开始研读马列主义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弃学回国,一出日本海,在轮船上召开的反日本侵略大会上,被推举起草反对日本侵略的宣言。回国后,到广州入读中山大学,因发表革命文章,被学校反动当局开除。后转到上……[详细]
|
刘震球(1906—1984) 又名智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9月19日出生,南蓢合水口里村人。民国10年(1921)随父到美国经商。1935年回国,在家乡开办合水口小学,任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热心抗日救亡工作,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革命组织工作。1940年底以“防匪保家”的旗号作掩护,成立“刘震球民兵集结队”,任队长。为取得合法地位,从国民党军队内领有“国民兵团特务大队第三中队”番号,名义上挂……[详细]
|
黄健(1906—1982) 又名如诚、字晓生,香山县长洲村人。民国14年(1925)在中山县立中学读书时就从事革命活动,曾任学生联合会及新学生社中山分社负责人、中山学生救亡工作团副团长、广东省学联第一届执行委员。1926年春,被选送到广州参加青年训育员养成所为第一期学员,多次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听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等革命前辈讲课。回中山后,从事学运和农运。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详细]
|
陈焯联(1905—1995) 字志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1月24日出生,香山立县功臣陈天觉后裔,加拿大华人慈善家。1920年移居加国,在温哥华经营瓜菜果子铺,后兼营房地产,渐致富。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捐资建中华文化中心、中华会馆、圣约瑟-医院、华侨公立学校、华埠女子青年会,成立慈善基金会、耆英会,创设陈焯联金龄宫、安老院;设立特殊奖学金,以及捐助故乡中山,建起库充学校。1982年因病瘫痪……[详细]
|
阮镜清(1905—1993) 沙溪圣狮村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民国16年(1927)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1934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心理学。1937年回国先后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省教育学院、广东省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师范学院、广东师范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教授兼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详细]
|
萧淑娴(1905—1991) 女,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4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幼随家馆先生梁叔庄学习,国学根基甚深。民国9年(1920),著名音乐家、二叔萧友梅自德国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其随二叔到北京学习钢琴。考进辟才女子中学(后改称北平女子高等师范附属实验中学)。1924 年,中学毕业获保送到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修读预科,同时兼修音乐,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