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镇南(1889—1974),字柱峰,河南项城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在北洋陆军第2师服役,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期,田镇南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寇血战。1949年赴台湾,1974年12月2日因病去世。1935年任甘青宁陕四省禁烟总办。抗日战争时期曾率部参加徐州、武汉会战,曾任第2集团军30军军长、副总司令兼豫南挺进军总指挥。1937年7月11日,3……[详细]
|
张功林 (1968~)笔名宫林。河南项城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周口师专中文系。历任河南省项城县实验中学教师,县教委办公室秘书,县工商局办公室办事员,周口市文联《文苑》部,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马年马月》,中篇小说《大雪无边》、《陌上桑》、《大雾弥漫》、《飞土,逐肉》、《三星追全把》、《较劲》,短篇小说《暮野》、《点晕》、《洼……[详细]
|
李小为 (1928~)女。河南项城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教育系。历任中南总工会调研室干部,玉门油矿女工部部长,中国作协、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人事科科长,《新观察》党支部副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人事科科长,版本图书馆研究室干部,文化部干部司干部调配处副处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著《李季文集》(四卷)、《李季作品评论集》、《泥土和石油的歌者》,传记《最初的孕育》、《李季创作〈王贵与……[详细]
|
袁克度,袁世凯第十二个儿子。袁克度娶的第一个妻子是天津富商罗云章的女儿。罗云章,字东朝,是清末立宪派首领孙洪伊的妹夫。袁克度后来又娶了个姨太太,娶进门后不久,第一个妻子罗氏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袁克度和姨太太一起继续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袁克度也去世了,留下破烂不堪的一个家庭,姨太太只能靠卖冰棍过日子。袁克度有一独女:袁家敏。逸闻十二子袁克度洋化得更厉害,民国时期在天津租界,提到袁克度可能有人……[详细]
|
袁家诚,又名袁杰,生于1938年。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十子袁克坚的次子。退休前是天津某医院放射科主任。幼年时的家诚正值日伪占领时期。出于对日寇的憎恨,袁家子弟都拒绝学日语,所以家诚一直在家自学文化,直到1945年“8.15”日本鬼子投降,家诚才插班考入“志达学校”四年级就读。在学校,袁家诚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大考、中考、小考,总是第一名。时任天津市长的黄敬,对小小年纪的家诚非常喜爱,专门为他……[详细]
|
袁克坚(1904—1960)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十子。生于1904年,其母是二姨太吴氏(朝鲜)。吴氏给袁世凯生四子、二女共六个孩子,他们是:五子袁克权、七子袁克齐、十子袁克坚、十二子袁克度和长女袁伯祯、六女袁篆祯。袁世凯1916年死去那年,克坚12岁。袁克坚原本定亲徐世昌之女,待到该娶亲时,因袁家早已风光不再,徐世昌悔婚了。后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陆毓秀为妻,生二子、二女,即长子袁家禧,次子……[详细]
|
袁克齐 袁世凯第七子
袁克齐,袁世凯第七子, 早年在英国上学,袁称帝时,年仅十七岁。娶民国内阁总理孙宝琦之女……[详细]
|
袁克权(1898年-1941年),字规庵,号百衲,河南项城人,是袁世凯二姨太吴氏(朝鲜人)所生,为袁世凯第五子。著有诗集《百衲诗选》和《忏昔楼诗存》二种。求学1913年,他和六弟袁克桓、七弟袁克齐一起跟随严修出游欧洲各国,就读于英国齐顿汉姆公学(Cheltenham College)一年。立为接班1916年洪宪帝制时,袁世凯曾让他和长子袁克定、次子袁克文同穿太子服,将其视为候选接班人。据说袁世凯称……[详细]
|
袁伯祯(1885—1956)字子垣,号俪宣,河南项城人。系袁世凯长女,二姨太李氏所生。前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第五子张允亮妻子。系张爱玲的堂嫂。其夫张允亮(1889—1952),字庾楼,别名无咎。古籍赏玩专家。7岁起随父攻读经籍,古文颇有基础。1906年考进北京京师译学馆,1911年10月毕业考列甲等,奖给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19天津农商银行卡年10月到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供职,任佥事至192……[详细]
|
袁家骝(1912.4.5-2003.2.11) 河南安阳人,美籍华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三子。幼年在祖籍河南安阳生活,13岁迁至天津,入南开中学,一个月后转入英国教会办的新学书院,开始接受物理与数学方面的启蒙。1928年考入天津工商大学工学院,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物理学系三年级,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谢玉铭。在校期间对刚刚兴起的无线电报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详细]
|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袁克定是军事家、政治家,北洋政府首领,袁世凯的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详细]
|
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项城阎楼人,乃袁世凯兄嫂之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袁死后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捕。1918年获释,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清末时期张镇芳,字馨庵,号芝圃,河南项城阎楼村人……[详细]
|
张锦芳(1872~1942),张镇芳的弟弟,张伯驹的生父,字絅庵,今项城市老城乡阎楼村人,晚清禀生、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 人物生平张锦芳(1872-1942),字絅庵,晚清廪生,民国二年任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等职。著《修竹斋引玉咏》诗集传世。他是直隶总督张镇芳的弟弟,张伯驹的生父,家族中排行老六,人称“张六大人”,世居项城(秣陵镇)闫楼村。 人物评价张锦芳……[详细]
|
张伯驹生于1897年,原名家骐,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系张锦芳之子,后过继给伯父、民初曾任河南都督的张镇芳。张伯驹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9岁能诗文,素有“神童”的美誉。伯驹先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他积极征购古代文物字画,使流落于社会的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他的藏品多为世所罕见之物,那是他用大洋、金条、首饰乃至房产换来的。张伯驹先生1947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详细]
|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详细]
|
李崇 (公元454年~525年) 字继常,北魏顿丘人。袭爵陈留公。后为北魏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崇多谋才,尤擅军事。高祖初年,齐国犯边,李崇诏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今陕西洛南县东南)。李崇不主张用兵,而采取整饬边戍、宣诏绥慰,将所掠齐国人悉数送还。齐人感德,仿魏人返还荆州人200余口。两国边境交和,再无烽火之虞。 ……[详细]
|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况,总共数千几百人,应奉竟然能将所录罪犯的姓名、罪状、罪行轻重等,一一准确背诵下来,毫无遗漏。 ……[详细]
|
应顺,字华仲,今南顿上头村人,约生活于东汉中后期。章帝时,被举荐为孝廉①,出任掌管政务文书的尚书郎,后转为“右丞”。 他廉直诚信,办事公道,朝廷选派他任冀州(今河北柏乡北)刺史(专司监察),很快又迁升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郡守。他为人上不阿下不骄,在其位谋其政,赏罚分明。 刚刚10岁的和帝(89—104)继位时,朝政已经被大将军窦宪兄弟垄断。窦家横暴京师,就是地方官吏也多出其……[详细]
|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旧《项城县……[详细]
|
张凌云(1895--1946),字步衢,项城新桥刘营村人。 13岁时,因家贫被送给张子荣为义子。19岁时,投冯玉实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由班长、排长、连长,直升任营长、团长、第8混成旅旅长。1936年,张凌云任陆军29军(宋哲元部)骑兵司令兼独立25旅旅长,驻守北京南苑、西苑。抗战初期,其部在靖海与日军接火,他以一个旅浴血奋战,阻击20余天。1938年,任77军副军长兼37师师长,参加兖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