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明(1896~1958),字朗宇,号道一子,今佳芦镇曹家庄村人。自幼资质聪颖,好学深思,治学严谨,1918年毕业于县城高级小学,是当时的高才生。他博闻强记,多才多艺,爱好文学,善长书法,喜欢音乐,会吹、拉、弹、唱,亦好练武功,功底颇深,120斤重的大刀在他手中如臂使指。高小毕业后,从教数年,闲时自学医书。1925年起弃教行医。他擅长内科、妇科和儿科,为榆林地区著名中医之一。曾行医于葭县、绥德、……[详细]
|
刘子实(1892~1956),又名存信,乌镇刘双沟村火,农家出身。1917年上榆林中学时,结识了校长杜斌丞先生,深受其思想影响。1919年考入北平国立法政大学,1922年毕业,被委任为靖边县长。他体恤民情,赈济灾民,豁免税赋,被称为“青天”。是年,靖边大旱,杨桥畔水库却被外国教会霸占,不许当地农民灌溉。刘子实怒不可遏,率众打了洋人,强行放水,禾苗始得保全,百姓欢呼雀跃,刘子实却因此而丢了官。192……[详细]
|
杨日升(1891~1960),原籍河南武安县人。少时念过一年书,后自学《难经脉诀》、《本草纲目》、《针灸大成》等。12岁开始在药铺卖药,兼涉文史。22岁时到榆林城,曾在井岳秀部当军医。1915年定居葭县康家港乡沙坪村,在周边县区行医。杨日升医道精深,妇科尤为拔萃。妇女月经不调,生育困难,使用四物汤加减,对症下药,疗效甚佳。行医时,诸病多用一针,能冷能热,能升能降,立时见效。对于药物,能炮制,能丸散……[详细]
|
郭长城(1883~1948),字维藩,号介人,今乌镇人。晚清秀才,陕西省两级师范学堂肄业,内务部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毕业。曾任小学教员、殖边学校(今榆林中学前身)校长、榆林公署教育科员兼榆林中学监学、陕北二十三县保卫团副团长、陕北保安团榆米葭三县副团总、榆林道自治模范讲习所主任教员兼榆米葭三县自治督察员、第三届陕西省议会议员兼省长公署参议、定边县长、绥德县长、陕北二十三县皮毛学务公益捐局长、陕北地方……[详细]
|
张会元(?~1960),又名张文华,今佳县金明寺镇秦马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村里来了一个河南铁匠,将平生武功传予张会元、张联绪等人。1913年春,陕北大旱,百姓求神祈雨,张会元等借机宣扬“金泉大王”灵验,并以神的化身自居,效法陈涉起义,组织神团三百多人。张会元头戴草帽圈,边缘饰红布,上插一支鹰翎,身穿黄袍,手执宝剑,自封皇帝,还封了五大将军:张联绪、秦兆兰、秦登亮、张联旺、姚尚;神团成……[详细]
|
李韶华(1874~1950),字锦轩,今螅镇乡荷叶坪村人。幼时父亡,生活困难,母子相依为命。他天资聪慧,好学上进,户族亲戚无不称赞,竞相帮助。29岁补了廪生进学秀才。清宣统年间(1909~1911)考入西安高等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后因其母年迈,求返故里。行前革命军授予委任状,任命为葭县县长,但为了尽孝,一直未就任。韶华回乡后,一面教学,博览群书,一面自学中医,为民除病。至中年,学识……[详细]
|
阎宝贤(1872~1927),字尔安,今刘家山乡阎家峁村人。壮年目睹清廷朝政腐败,丧权辱国,因而萌发实业救国思想。1913年供职县署,分担实业。冬初在县城筹办乙种农业学校,被委任为校长。聘请魏越、阎宝辉、阎宝仁等担任教师,并从西安邀请鲁林之等来学校讲授农业、纺织、栽桑、养蚕知识。学校置有纺织、剿丝机器,学生边听讲,边实习,学用结合。1915年夏,学校迁址白云山,宝贤仍任校长。当时葭县知事题赠“热心……[详细]
|
魏越(1867~1935),字楚南,今峪口乡峪口村人。光绪年(1875~1908)廪生。清朝末年废除科举,越毕业于西安师范学堂后回乡创立学堂。将县学堂改为城关高级小学。办学时,与县官有冲突,率学生赴京告状。因以下犯上,被撤销廪生功名,没收师范毕业证书,适逢辛亥革命,证书、功名失而复得。1913年在葭县县署任二科科长,主管财政,兼乙种实业学校教师。1916年任榆林县镇川小学校长,1918年任螅镇小学……[详细]
|
魏超(1858~1921),字楚翘,今峪口乡峪口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天资聪颖,博文强记。青年时,曾在葭县、神木、榆林设馆授徒。在榆林教学时,有人请人写了一篇文章,应试得偿,送作者两个蒸馍。他得知后,写了一副对联:诗论一篇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好手好手蒸馍两个清清白白自袖中来费心费心清末在周至、蓝田、凤翔等高等学堂任教。民国初,任陕西《秦风》杂志社主编。后在镇川小学任教。1916年,知事李……[详细]
|
张祥,生卒不详。今方塌镇折家畔村人,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木匠,技艺超群,遐迩闻名。咸丰初年,朱官寨金山寺佛爷正殿五檩四椽移动寸余,殿宇濒临危急。僧人化缘募资,兴动民工100余人,将顶脊砖拆开,堆上沙袋,欲移动梁架,但效果不佳。张祥趁民工午睡,巧用机械拉动力牵引,五檩四椽全部合龙,时人传为佳话。张祥箍水捅,一次就把木板推平,箍时不用斧子,只用手掌拍打,箍成的木桶经久耐用。他给石家坬石……[详细]
|
张兴元,生卒不详。字鼎三,葭州城人,清朝将领。清同治二年(1863)由武童投入军营,打仗奋勇当先。时陕甘宁回民起义,占据陕西高陵县及光泰庙、马家堡、白起营等十三村。兴元于是年七至九月间随队攻占之。复与回军战于西安梁家桥一带,回军失利。三年(1864)攻占甘肃张家川、盐关及高楼堡等回民军根据地。四年(1865)攻占固原、熟阳城、董家堡等处,解巩昌府之围。五年(1866)解镇番县之围,攻占裴家营堡,疏……[详细]
|
魏长清,生卒不详,清葭州峪口村人。其父魏嗣龙,靠闹船致富,30岁后才娶妻成家,故将长兄之子长顺过继为子。长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中武举,曾任兵部差务。魏嗣龙40岁又生子长清。长清英武,膂力过人,以勇闻于乡里。长清母病逝,长顺感于婶母抚育之恩,告假离京,回家守孝。期间,训导弟长清习武练功,不久刀马娴熟,武艺出众。道光九年(1829),赴京应试,遇河南人郝官甲,见长清相貌不凡,体甚魁梧,疑为对手……[详细]
|
钞启达,生卒不详。清代勇士,今佳芦镇大会坪村人。清乾隆年间以勇闻名于葭州、包头一带,因排行第三,时人称“钞三爷”。启达壮年,家中打点资金差其到包头买两船红盐,回乡出售。他却直奔河南少林寺求学武功。经刻苦磨练,功成艺高,又回家中。其父深恶痛绝,欲置之死地。一日,启达在村头神楼下酣睡,父亲趁机抱起一块压菜石,向其头部砸去。启达只翻了个身,用手摸摸头,又睡去了。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道:“把老子的家产费了……[详细]
|
张金佩,生卒不详。清初名士,字玉振,今佳芦镇张家庄村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选贡。少时多才,父居官德安府,金佩随居,学识精进,诗词古文,落笔千言,时人谓之天才。康熙十九年(1680),学宪叶忠督学陕西,搜罗名士,于葭州得八士,称为“八俊”,金佩居“八俊”之首。二十五年(1686)授陕西省麟游县教谕。四十五年(1706),葭州知州尚崇年制修志书,迎请金佩司其事。他详加考证山川古迹,记述前……[详细]
|
高汝励,生卒不详。字献捷,清朝将领。今乌镇核桃树墕村人。幼时孤独,家境贫寒。成人后,身材魁梧,胆略过人,胸怀大志。明崇祯末年,汝励因社会-失业,又被里人羞辱,怒而离家,奔走江淮一带。遇清军下江南便投入军门。在吴地、巴蜀征战,多立战功,升为参将。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汝励率部去救沅州。沅州城陷后,四川都抚举城投吴。汝励锐意讨伐,又挥师北上。十四年(1675)因随靖逆将军张勇(洋县人)讨伐陕……[详细]
|
高成旦,生卒不详。葭州城人,清朝将领。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善搏斗。每战不骑,徒步直冲敌阵。坚敌素惮之,呼为“飞将”。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成旦赴军前投效,以列校从英亲王。南下征平张献忠,以功授守备,旋升游击。会湖广张万福据慈利之天门山,又据荆州。成旦随英亲王分兵去取荆州,大破之,万福败走岳州。成旦追至临湘县,战于鸡笼山,擒张万福。八年(1651)升九溪卫副总兵。初,人心惴惧成旦,他……[详细]
|
张琚,生卒不详。明代名宦,葭州龙寿里人。禀性慈善,深明经书。明朝嘉靖年间,任大宁县尹,多行惠政,百姓爱戴,升任介休知县。离大宁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似失慈母。后来,大宁县民在县衙公堂树政绩碑一通,称其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在介休担任知县数年,矢志清白,门无私谒,士人评其有古良吏风。晚年,辞官归家,布衣疏食,以耕读传教子孙,与乡邻和睦相处,百姓亦若忘其为辞官归来之人。他将为官时的积蓄分给族人和邻……[详细]
|
牛秉忠,生卒不详。字西泉,明代良将,世居葭州城北。幼时有大志,臂力过人,明嘉靖年间,蒙古人吉能常率兵犯境。秉忠奋起入伍,因功升为百户、千户、指挥等职。嘉靖四十一年(1562),延绥镇巡抚请呈皇帝,意在要隘处添设游击一员,以便防守策应。朝廷下诏,命牛秉忠领兵三千,驻延安设防,延安府各州县守兵,亦由秉忠调度。明水湖战役后,秉忠跟随总兵赵苛在威武寨打败土匪,升为宁夏平虏参将,又升为延绥镇驻孤山副总兵。后……[详细]
|
屈维亨,生卒不详。字一泉,葭州人。少时有才名,曾为山西省石楼知县。石楼地处偏僻,土瘠民贫,士不知文。维亨到任后,振衰起废,剔弊安良,修筑城墙,营葺喾宫,延师讲学,并亲自教诲士人。不到三年,民风士俗大变。石楼任满后,升为山西省应州知州。应州北连雁门关,路途多有暴客,行凶抢劫。他严设保甲,村村互相盘查,贼盗没有巢窟,边境得以安宁。后来升任宁夏庆蕃王府左长史。时人都称赞他贤明,官吏中颇负盛名。……[详细]
|
崔镛(1530~?),字汝洪,崔经次子。少年不好学,十二岁入学,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潞安府推官。又迁户部主事。四十三年(1564)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阳和,进左参议,再进按察司副使,隆庆四年(1570),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俺答叩边求还。崔镛按照明穆宗旨义,“爵以官……使其贡款,还我叛人”,妥善处理,使其听服,崔镛因此改任井、陉道。万历中又任岢岚道,进……[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