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王萧锐 (476年—494年10月28日),字宣毅,太祖萧道成第十五子也。永明七年,为散骑常侍,寻领骁骑将军。明年,为左民尚书。朝直勤谨,未尝属疾,上嘉之。十年,出为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以此赏锐。郁林即位,进号前将军。延兴元年(494年),害诸王,遣裴叔业平寻阳,仍进湘州。锐防阁周伯玉劝锐拒叔业,而府州力弱不敢动,锐见害,年十九。伯玉下狱诛。……[详细]
|
江夏王萧锋(474-494年) ,字宣颖,太祖萧道成第十二子。永明五年,为辅国将军,南彭城、平昌二郡太守。转散骑常侍。七年,迁左卫将军,仍转侍中,领石头戍事。九年,出为徐州刺史。郁林即位,加散骑常侍。隆昌元年,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寻加秘书监。遇害锋有武力。高宗杀诸王,锋遗书诮责,左右不为通,高宗深惮之。不敢于第收锋,使兼祠官于太庙,夜遣兵庙中收之。锋出登车,兵人欲上车防勒,锋以手击却数人,皆应……[详细]
|
萧钧(473-494),南朝齐诗人。字宣礼,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太祖第十一子,出继伯父衡阳王道度。武帝永明四年(486),为江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后迁征虏将军、骁骑将军,转左卫将军、中书令、领石头戍事。又迁散骑常侍、秘书监,不拜。隆昌元年(494),改加侍中。性至孝。好学,善属文。与王智深、江淹等以文章相赏会。尝手自细书写“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一时诸王争效,“巾箱五经”自此始。居身清……[详细]
|
始兴简王萧鉴(471-491年),字宣彻,太祖萧道成第十子也。初封广兴王,后国随郡改名。齐永明九年薨。……[详细]
|
桂阳王萧铄(470年-494年),字宣朗,南齐太祖萧道成第八子。永明二年,出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永明四年,加散骑常侍。永明六年,迁任中书令,度支尚书。永明七年,转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鄱阳王萧锵喜好文章,萧铄喜好名理,时人称他们为“鄱桂。”永明十年,迁任太常,依然任散骑常侍。萧铄羸弱有病,常常病卧。齐武帝前去探病,赐给他床帐衾褥。隆昌元年,加封前将军。海陵王萧昭文即位,转任侍中、抚军将军。鄱阳……[详细]
|
鄱阳王萧锵(469年—494年10月16日),字宣韶,太祖萧道成第七子也。建元四年,世祖即位,以锵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详细]
|
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六子 安成恭王萧皓,母任太妃。……[详细]
|
武陵昭王萧晔 (467年—494年4月25日),字宣照,太祖萧道成第五子也。母罗氏,从太祖在淮阴,以罪诛,晔年四岁,思慕不异成人,故每见爱。初除冠军将军,转征虏将军。晔刚颖俊出,工弈棋,与诸王共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以呈上,报曰:“见汝二十字,诸儿作中最为优者。但康乐放荡,作体不辨有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颜延之抑其次也。”建元三年,出为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将军如……[详细]
|
长沙威王萧晃,字宣明,太祖萧道成第四子也。少有武力,为太祖所爱。宋世解褐秘书郎邵陵王友,不拜。升明二年,代兄萧映为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初,沈攸之事起,晃便弓马,多从武容,熏赫都街,时人为之语曰:“焕焕萧四伞。”其年,迁为持节、监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太祖践祚,晃欲陈政事,辄为典签所裁,晃执杀之。上大怒,手诏赐杖。寻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徐州刺史。……[详细]
|
萧映(459年—489年3月5日),字宣光,临川献王,太祖萧道成第三子也。宋元徽四年,解褐著作佐郎,迁抚军行参军,南阳王文学。沈攸之事难,太祖时领南徐州,以映为宁朔将军,镇京口。事宁,除中军谘议、从事中郎、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并不拜。仍为假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行南兖州刺史,将军如故。寻除给事黄门侍郎,领前军将军,仍复为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假节督,复为监军,督五州如故。生平齐台建……[详细]
|
齐武帝萧赜[zé](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昭皇后刘智容,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建元元年(479年),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详细]
|
豫章文献王萧嶷(444年-492年5月27日) 字宣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齐高帝萧道成第二子,齐武帝萧赜之同母弟。生母高昭皇后刘智容。萧嶷为人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萧道成特别钟爱他。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入朝为尚书左民郎、钱唐令。萧道成击破薛索儿时,改萧嶷封邑至西阳,以先爵赐为晋寿县侯。除通直散骑侍郎,但以偏忧而去官。萧道成在桂阳之役出顿新亭垒,萧嶷为甯朔将军,领兵卫从。刘休范率士卒攻垒南,萧嶷手……[详细]
|
左锡嘉(1831~1894)清代女画家。字韵卿,一字小云,又字浣芬,嫠居后易字冰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左锡璇妹,行六。工诗善绘,学恽寿平没骨法。咸丰间夫亡,作《孤舟回蜀图》,为时所称,与其姐左锡蕙、左锡璇并称“左家三才女”, [小传] 祖辅,乾隆中湖南巡抚。父昂,大理丞、凤阳同知。姊妹七人,锡嘉居六。幼秉庭训,七岁善咏哦,九岁丧母,入都侍父,与诸姊读书作字,学诗习画,尤工篇什,时以“兰陵绝唱……[详细]
|
周振(生卒年不详),武进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始任江西余干县令。时该县灾害频繁,他经常去乡村走访慰问并尽全力周济灾民,自己却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有一次,猎人从山上打回一头獐子,以獐肉供周振食用。周振边流泪边说:“獐肉可以饱我肚子,而我却不能饱民众,现在民众还饿着肚子,我怎可只顾自己吃饱呢?”竟推辞不食。周振后调任浙江天台县知县,该县有一要道必须造一座桥才可通行。但水流湍急,……[详细]
|
何嗣焜(1844~1901),字眉生,又字梅生、定葊。武进人。清末南洋公学开创者。早年在张树声幕中任文案,历任保知县、盐运使、知府衔。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皇父李昰应不满其子李熙独立主政,与东学党勾结,企图推翻李熙皇位,并捣毁日本驻汉城领事馆。早有侵吞朝鲜野心的日本乘机向朝鲜发兵。消息传到中国,清廷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处理此事。何嗣焜力主向朝鲜派兵先发制人,建议立即被清廷采纳,……[详细]
|
徐秉言是武进鸣凰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竹刻大师徐素白的次子。徐素白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大艺术家。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下,徐秉言从小耳濡目染,早在心中留下了艺术的种子,处处留心此道。念大学时他读的是造型美术系,系统学习美学理论,同时他会画人物、山水、花鸟,对父亲的竹刻艺术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一个留青作品,要完成短则数十天,长则数个月,整个过程又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就前功尽弃,能坚持这种苦行僧式的……[详细]
|
钱正心(1916~1990),江苏武进人。静安区政协副主席。民国26年(1937年)参加中共领导的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担任上海永安公司党支部书记、党团书记。抗日战争初期,在永安公司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募捐活动,获得新四军军部奖《二十四史》1部。在此期间,钱领导永安公司职工进行-斗争取得胜利。事后,资方解雇进步职工150多人,其中包括钱在内的共产党……[详细]
|
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兰陵(今常州西北)人。南朝齐梁时文学家,思想家。齐武帝次子。仕南朝宋,官至征虏将军、丹阳尹。子良敦义爱古,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建元三年(481年),上表奏开堪垦之田,修治塘遏。武帝即位,封竟陵王,官至护军将军,兼司徒,镇西州。永明四年(486年)进车骑将军。子良崇儒尚佛,礼才好士,天下才学皆游集其门,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详细]
|
洪深(1894~1955),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浅哉,我国近代影剧界著名艺术家。洪深1894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属常州市辖区)一户官宦之家。祖籍安徽省徽州区洪坑村,系清代大学者洪亮吉后人。一洪深童年读书用功,识事较早,当他进入上海徐汇南洋公学后,对于风行的时事新剧颇感兴趣。1912年考取清华学校深造时,老师见他业余钟情戏曲,每当学校表演节目便吸收他参加。每次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农……[详细]
|
鄱阳忠烈王萧恢,字弘达,太祖萧顺之第九子也。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人生经历鄱阳忠烈王萧恢,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就长沙宣武王懿求诸弟有可委以腹心者,宣武言恢焉。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宣武之难,逃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