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光调任......[详细]
|
商辂(lù)(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步入仕途商辂,字弘载,浙江......[详细]
|
刘健 (1433年2月27日 —1526年12月9日 ),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师从于薛瑄,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刘健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正德初,......[详细]
|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详细]
|
薛纶,生于明嘉靖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1534年),卒于万历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591)。其后人居于马家皂乡东要泉村。东要泉薛氏祖籍直隶兴化人(今江苏兴化)。其先祖(一世祖)士秀,明初从军,到山西河曲镇戎,被扩入军户并举家随军迁居驻地。后调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天成卫(今天镇县)镇守,全家遂入卫籍居于遂家焉。薛士秀至天成卫后,生子镇(二世祖),镇生子玘(三世祖),玘生四子(四世祖)——春、云、雨、雷。薛春......[详细]
|
石亨(1405~ 1460),明渭南(今属陕西)人。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正统中累迁都督同知,充参将,佐朱冕守大同。以功渐至都督同知。也先寇大同,兵败,单骑奔还。降官,募兵自效。以于谦荐诏掌五军大营,进右都督,封武清伯。守北京,-进侯。景泰元年(1450年),佩镇朔大将军印败敌大同,予世袭诰券,加太子太师提督团营。为感激于谦的知遇之恩,他向皇帝请求封赏谦子于冕,于谦斥为徇私,竟与于谦交......[详细]
|
赵贞吉 (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1508年—1576年),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明代名臣,南宋宰相赵雄之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兼掌都察院,进太子太保。卒谥文肃,赠少保。赵贞吉生前与杨慎、任翰、熊过并称“蜀中四大家”,遗著有《赵文肃公文集》、《赵太史诗抄》等。少时聪颖赵贞吉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四川内江桐梓坝,六岁......[详细]
|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详细]
|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卒谥文忠。汉族,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三都人,张璁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同音,世宗为其改名孚敬,赐字茂恭,明代政治家,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少好经学,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复七试不第。正德十三年(1518)在五都姚......[详细]
|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