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有一句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事实上这句俗语只是老百姓对-的一种期盼,从古至今真正诚心为民做主,尤其是提着乌纱帽为民请命的-真是凤毛麟角。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体奉行的就是上级选官、任官,或官选官,不是老百姓选官,因而-绝大多数都只会唯命是从、唯上为大,对百姓之疾苦和诉求一般都只是听之任之,敷衍了事,很少潜心竭力去办理,而明万历年末潜江就来了一位为民请命而不怕丢官的知县王念祖。......[详细]
|
柴恪(1560~1621),字子舒,号慎庵,明,潜江人。他从小聪颖过人,十岁能识文断句,有神童之美称。自古英雄多磨难,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他十一岁时成为孤儿,靠外公抚养并供其读书。十七岁以诸生身份入县儒学就读,后以选贡生入京城国子监读书。万历七年(1579),他回湖广参加乡试而中举。中举后又是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在万历十七年(1589)如愿以偿高中进士。知无锡政......[详细]
|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岁即著书立说。曾“接武东林”、“主盟复社”,积极......[详细]
|
吕调阳(1516~1580) 字和卿,号豫所,桂林市人。吕调阳自幼聪明好学,6岁便离家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九年(1550),高中榜眼,授翰林编修。嘉靖三十五年(1556)出任会试分校官。父母相继去世,吕调阳回乡守丧。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吕调阳才重回翰林,任国子监司业。隆庆年间,吕调阳先后出任南北两京国子监祭酒。因其曾从师于国子监祭酒、阳明学派学者......[详细]
|
王振,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其本来是一个教书先生,后来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锤杀。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王振本来是一个极为失败的教书先生,自阉进宫,当......[详细]
|
金实(1371~1439),字用诚,明代开化华埠镇庄埠人(今昌谷)。因-论治国之道,甚得明成祖赞赏,即入文渊阁,并参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编修。因编撰有功被选为东宫太子讲官,升左春坊司直。不久授卫王府左长史,入西掖,负责辅导诸王子。为仁宗、宣宗、英宗三代皇帝之师。......[详细]
|
王宗远(?~1382),名硅,以字行。象冈(在今白沙乡)人。少时从徐兴祖学过《易》、《诗》、《春秋》。洪武十一年(1377)被荐,任光禄寺丞,便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禄不避其难”一语自勉。性刚直,敢:于说话,不避权贵。后任吏部稽勋员外郎,曾荐举了四个处士任为郎中,又荐江南崔正为杭州知府,襄阳王敏为御史,延安陈宗代为太常。时论以为王宗远能“知人”。迁大理寺丞时,平反了江西疑狱20余起,释放了无辜的......[详细]
|
(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汤和幼孤,和朱元璋是好友,后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升千户;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后随朱元璋下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太平(今安徽当涂),功升统兵元帅。其后又下金坛、常州,以功晋升御史大夫。洪武元年(1367年,亦为元至正二十八年)十月任征南将军,与吴祯讨方国珍,方国珍率部下乘海船逃跑,廖永忠自海道截击之于盘屿......[详细]
|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南京)登上皇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史称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国初,即不分民族、身份等,诏征天下贤才充实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明朝潜江首任知县史纯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潜主政的。史纯一是何方人士,以举人、还是进士身份授潜江知县,旧志上没有记载,只“称其有才干”。因为明朝开国初-奇缺,加之战乱多年,并没有依科举取仕,只要有才能者,不拘一格均可选拔任职。如辅佐朱元璋开创帝业的......[详细]
|
林震(1388-1448),字敦声,又字起龙,长泰县城人,林震富有文学才华,写下不少诗文,惜多已散失。今存有《儒学科贡题名记》、《林氏族谱序》等文章以及《紫极宫》、《春日偶成》、《归省》、《元宵》、《题苏步坊》等30多首诗歌。林震年幼丧父,事继母至孝,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据林震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经多年苦读,他学问渊......[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