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刚(1897~1940),谱名汝纲,号纪三,寿县九龙乡人。幼家贫,从事耕牧。14 岁时,得亲戚相助,就读于私塾。因家居瓦埠湖畔,涝灾频仍收成无着,迫于生计,18 岁离家至沪当工人。民国6 年(1917 年)赴广州从戎于许崇智部,后投入冯玉祥西北军方振武部,因勇敢善战,升一旅旅长。五原会师后,国民军东出潼关配合北伐,鲍部曾先后攻克州,以1 旅之师溃敌4 万之众。攻占磁涧,由登封小道奇袭密县,协同北……[详细]
|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天知在北平读书时,先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夏,……[详细]
|
黄贤士贤士字尚卿,号宜生居士,光泽县城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末光泽最后一科的拔贡。他擅长文章,立志终身从事砚田笔耕,以教书育人为乐事,而无意于仕途和为子孙后代置备田园家舍。他常对人说:“农田有歉有丰,砚田无旱无涝;农田有沧桑之变,砚田终身不移。”自民国6年(1917)以来,他历任洪济高等小学、福民高等小学及师训讲习班的教师。民国15年他与光泽西区人高文修在县城吴家祠堂合资创办一所私立……[详细]
|
黄金容,原名土刚,字品三,1902年12月出生于海南儋州光村镇泊潮乡泊潮新村(今隆庆村)。幼年时随父亲黄琎瑛在私塾读书。1916年考入儋县第一高小。1919年到广州读书,先后考入广州市第一中学和广州法政大学。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胸怀救国救民大志,追求真理,接受马列主义,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1925年广州沙面“六二三”反帝--。 1925年,黄金容自法政大学毕业后,和留穗的儋县……[详细]
|
张仙骨,原名张世阁,屏南县漈头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仙骨幼年进私塾。及长,遵父命继承医业。仙骨熟读《伤寒论》,及至能背诵。行医过程,牢记父训:人命关天,不可不慎。他注重对病人的望、闻、问、切,深究病原、病情,细察病家环境,谨慎处方。药购回,查药量和药质,并传授熬药方法,直至病人康复。溪里村有位病人高烧不止,连请数医无效,且病情日重,病家专程20华里请仙骨。他细诊之,定为“……[详细]
|
戴民权(1891年-1940年),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戴湾村人,中华民-人,官至中将。他为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方高级将领之一。生平戴民权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参加过讨伐陈炯明,营救孙中山的战斗。戴民权于1931年4月3日-5月14日固始战斗及1931年7月1日-8月5日第二次固始战斗中率第二十五师部队守住固始击退共产红军二度攻击。任改编自河南息县、汝南、固始、潢川等县的地方团……[详细]
|
徐谦(1871~1940),字季龙,歙县人,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忠实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推动两次国共合作和促进民主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徐谦于同治十年(1871 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少年时跟随桐城吴汝纶学习古文、成绩优秀,18 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入巴黎大学学习法政,与李煜瀛等加入同盟会,被派到南洋群岛协助孙中山筹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宣统二年……[详细]
|
方绍舟(1867~1940)名璧,定远县炉桥镇人,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封建-的民主革命,晚年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是江淮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同治六年(1867 年)二月十六日,方绍舟出生在炉桥镇一个仕族家庭里。及长,聪颖好学,学业出类拔萃。在维新派“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他与张润斋等在家乡创办了储材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五月,方绍舟由郑赞丞……[详细]
|
傅筱庵(1872—1940),名宗耀,字筱庵,以字行,镇海县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上海浦东英商耶松(一说祥生)船厂做工,在夜校学英语,得以初通英语。善于逢迎,提升为领班,经管工人工资等。依靠克扣工人工资、虚报冒领等手段敛财,在浦东购置房产,出租获利。后结识上海商务总会总董严信厚子严子均,兼管严家房产经租,认严信厚妾杨氏为“干娘”,辗转夤缘,投入清签订商约大臣、邮传尚书盛宣怀门下,拜盛为“……[详细]
|
李策安,1911年出生于襄陵县安李村,原名治安,世以务农为业。幼年丧父,家境艰困。七岁入学,刻苦自励,力求上进,学业优良。高小毕业后,于1928年考入省立运城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接触和阅读了不少马恩列的著作,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并积极参加-,在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日寇占领东三省后,他于1932年1月加入山西学生-团,与十多名进步青年赴河南洛阳向蒋介石-,要求抗日,抵御外敌。同年10加入中国共……[详细]
|
徐庚(1917-1940),原名徐寿庚,字孝刘,号旻天,曾用名吴则持。原籍江苏南京人,后定居扬州。1917年6月21日出生于一个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南-庙小学、南京安徽中学、扬州县立中学和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时,他和一些同学组织了“读书报社”,并加入“七君子”组织的“人民救国会”,他经常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思想进步很快,尤其是对国内外政治形势,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七七”事变后,徐……[详细]
|
32、肖次瞻
肖次瞻,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汉吉,思南塘头镇尧民肖家院人。3岁随兄炳辉读私塾,善学好思,博闻强记,成绩优异。13岁与兄考入镇远中学,因兄夭折,遂返家随父行医至铜仁、常德等地。后考入常德教会学校,专习英语、数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又随父去武汉,就读于共进中学。学校为共产党人陈潭秋、进步青年钱介磐等创办,为学生提供《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向导》等书刊学习。在进步思想影响下,次瞻开始……[详细]
|
节振国,1910年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现属河北故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10岁被父兄挑在筐里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长大后到煤矿当工人。1938年3月,英国资本家投资开的开滦煤矿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节振国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的队长。在中共唐山市工委书记周文彬等的领导下,这次-取得胜利。-的胜利使日本当局十分震惊。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同英国争夺在华利益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日英没有进……[详细]
|
陈英才(1894~1940年) 三亚早期党领导人之一。1894年生于崖城遵道村一个农民家庭。读书较晚,十几岁就读于崖县县立一高小学。民国初年,响应民军讨伐龙济光的斗争,宣传“五四”运动。192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西沙群岛(原属崖县管辖)设立“实业公司”,陈英才与一批爱国青年学生一起,发动崖县各阶层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成立“崖县测勘西沙群岛委员会”,派委员前往西沙实地测勘,……[详细]
|
陈 琴(1911~1940) 原名陈继猷,又名陈奋,1911年生于昌洒乡(今昌洒镇)抱才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过早弃世,寡母抚养,小时他只读过几年书,辍学后,在家务农,母亲为他娶个童养媳,生有两个男孩(陈业汇、陈业合)。 1928年,到新加坡谋生,1929年参加马共领导的马来亚赤色工会组织,多次参加与领导过星洲洋务工人为改善生活的-斗争。1930年2月,参加马共组织,不久,任星洲洋务加东区……[详细]
|
高万章,别名高陵平,1909年出生于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呼斯梁乡霍沙图沟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私塾。1926年,考入设在包头的绥远省立第二中学。1933年,高万章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受当时-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和革命理论,并逐步成长为学运工作的骨干分子。1935年12月,高万章组织北平大学农学院学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共地下党员李昌的引导和教育下,高万章于1936年6月加入……[详细]
|
陈文甫(1894~1940),濉溪县宋庙乡士营村人。少年时读完初中,即考入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百善小学教书,历任教师、校长等职。民国10 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陈文甫阅读了《湘江评论》、《新青年》等大量的进步书刊,研究马列主义,遂确立献身革命、改革现实社会的宏愿。民国14 年,经赵西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临涣、百善、铁佛一带组织农运工作。民国16 年,根据中共宿县县委指……[详细]
|
胡竺冰(1894~1940),名可之,字铸侬,出生于无为县白茆洲冒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就读于乡村私塾,民国4 年(1915 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当时安徽省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民国7 年,胡竺冰在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投身于“六·二”-和反对军阀的贿选斗争,并创办了《清议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民国12 年返回家乡创办了“青年读书会”,传播革命真理。民……[详细]
|
马龙潭(1857~1940)字腾溪,清末民初庆云县中马村人,奉系将领。马龙潭少时风流倜傥、文武通达、才华过人,爱好书法,喜欢骑射。父亲马奇峰于同治六年(1867年)被封为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于同治七年(1868年)镇压农民起义军捻军时战死,清廷恤荫马家子孙世袭云骑尉。光绪三年(1877年),马龙潭承袭云骑尉职,并奉皇帝诏令,入京读书两年。从北京返乡后,马龙潭广为交游,仗义疏财,济危扶困,深得乡邻敬……[详细]
|
赵达源(1911~1940),字德泉,云南省大理县人。少年就读于云南省立高级农科中学,因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影响,遂弃学从军。民国15 年(1926 年),考入云南讲武学堂十九期步兵科,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被分派到滇军第五旅,历任排长、区队长、连长等职。民国23 年转战来皖,升任少校营长,不久升任安徽省保安第九团中校团副、宣城保安警察大队队长等职。民国26 年,抗日战争爆发,升任安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