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蕴生(1868~1930)名毓璋,字蕴生、紫岩。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应童子试中秀才,乡里视为“神童”。十年(1884)开始在乡教书并被补为廪生。十七年(1891)后在西安关中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就读,二十年(1894)在西安考举人,中亚元。翌年主讲少华书院,后至西安,在帝君庙设馆教书。二十五年(1899),经同乡推荐到署理陕西巡抚端方家教书。二十九年(1903)关中……[详细]
|
徐天柄,又名徐坚,字仲叔,曾用名吴青,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昌城村人,189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农为业,农闲时兼作小贩维持生活。与徐成章(即徐天宗)是堂兄弟,天资聪颖,灵敏过人,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好文章。青年时期与徐成章一起加入进步人士组织的励志社。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与徐成章、梁秉枢等人在琼山县演丰镇昌城村附近的白石溪设立海南讨袁总机关,以公开名义从事种植和……[详细]
|
吴麟书(1878~1930年) 吴麟书,原名毓曾,广东四会人。16岁随父在上海学生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人合设源盛洋货号,不久由吴独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吴经营印度纱获利白银10万余两致富。吴以2万两白银独资开设益大纱号,除经销印度纱外,还为英、美、日等洋行推销进口棉纱;同时大量买进上海英商怡和纱厂股票,成为该厂董事,并取得独家经销怡和纱的权利。后又投资宁波和丰纱厂……[详细]
|
陈琨(1905~1930年)陈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又名玉成,字琢余。山霞乡山尾村人。父陈乃英是塾师,兼业中医师。母李盏,温厚贤淑,善理家务。陈琨5岁时,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责督甚严。陈琨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为邻里所称赞。稍长,其父送他就读于后张张焕堂及涂寨、辋川、下社尾等地的塾馆名师。陈琨16岁考入泉州高级农校。那时马列主义已开始在泉州传播,陈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在进步书籍的启发……[详细]
|
徐育三(1905~1930),又名徐先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出生,家住金寨县燕子河乡土塘村(原属霍山县境),民国1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英霍(山)边区党支部书记、中共霍山县委委员、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他少年时代就富有正义感。早在小学读书时,因校方克扣学生生活费、无故体罚和开除学生,他曾带头组织学生与校方辩论,而被学校开除学籍。转而考入安庆法政学堂。在安庆,接受了马克思……[详细]
|
王鸿一 (1874—1930)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省立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荐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毕业回国,任曹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教员。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菏泽创办第……[详细]
|
扈天柱(1906-1930)号玉峰,又名楚一,住开县汉丰镇大南街,1906年,天柱幼时聪明好学,胆大过人。父澄之在县征收局作小职员,因染上吸食鸦片恶习,家产败落,天柱在开县初级中学仅读一学期就辍学了。1925年,姨父彭德夫带天柱去重庆,在彭经营的“开文石印馆”作学徒。当时,开在重庆读书的青年学生彭子如等常去彭家论及时事,得到相互启发。1926年扈参加了劳工互助社和共青团,成为赤色工会骨干,在莲花池……[详细]
|
李子高(1880~1930)名德陞,乳名满盈,字子高。陕西蒲城人。1914年4月,收留因打死本县作恶多端的大恶霸李桢而被官府缉拿的同乡“刀客”杨虎城,并与杨结为异姓兄弟,举荐杨当了他创建的民团团总,自任副职。1915年冬,民党井勿幕等发动反袁护国运动,李、杨积极响应,参加陕西护国-战华县、华阴、大荔一带,截击陕西督军陆建章部,屡战皆捷。1916年李、杨的部队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团长王银……[详细]
|
甄士仁(1886—1930) 国民军将领。字寿珊,麟游县人。 民国元年(1912),在西安陆军学堂读书时加入同盟会,联络刘尚谦、田振元、李永祥、聂华等人光复麟游。民国初复学,毕业后任教麟游高小,不久往来汉中、凤翔结纳志士图谋反袁。民国5年(1916),与杨荟桢组织铁血团攻凤翔不克。民国6年(1917),参加靖国军,初任支队司令,后任国民二军团长、旅长等职,驻军交口达七、八年之久。民国1……[详细]
|
90、凌毅
凌毅(?~1930),字蕉庵,定远县城人。少年喜读《汉书》及侠义传记,肄业于两江师范。曾与黄兴、于佑任等组织长江革命团体;与柏文蔚发起组织岳王会、信义会;又加入中国同盟会,与赵声、汪立本等撰《革命军》、《兴汉》、《光汉》等革命书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徐锡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起义,凌毅与凌雄洲密运军火接济。宣统三年(1911 年)四月,广州黄花岗起义时,凌毅被推为金陵九镇代表举兵响……[详细]
|
凌福彭(1859~1930),字润台。黄埔区长洲镇深井村人,系广州府初试第一名举人。1895年京试第六名进士,先后任七品京官、天津知事及天津海关道台兼天津工艺局与习艺所督办、天津道尹、顺天府尹、光禄大夫。1909年任直隶布政使。中华民国成立后,凌福彭告老还乡,一直住在广州市西关第二个女儿家中,安度晚年,1930年冬辞世,灵柩运回长洲镇深井村福旋岗安葬。1956年,因建设需要将其坟墓迁至深井村的大飞……[详细]
|
92、曹素民
曹素民,字兰芬,又名子明,化名一平,绍兴县青坛村人。从小受父亲熏陶,通过勤学苦练,能舞文弄墨,写的一手好字。贫困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他经常思索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一切黑暗势力仇恨的种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曹素民从报上第一次知道了“无产阶级革命”。1919年初,告别父母,来到上海,在上海严乾生中药房当装药工。1924年初,曹素民结识当时在上海书店工作的共产党员王承纬后,开始……[详细]
|
万选才(1892——1930),乳名二涛,字得英,男,汉族,祖籍洛阳县成坡,后迁嵩县阎庄乡段沟,再迁阎庄街。家庭贫寒,租种薄田数亩,逢集日随父卖馍度生,读私塾3年而辍学。万性格强悍,不甘受辱,心怀大志,时有同街高博堂、刘仲锋举荐,当上局丁。民国9年(1920)2月2日夜,尽收阎庄总司枪11支,带13人拉出总局,先于九女沟、瓦房院落脚,后到花山揭竿起义。田湖局管带宋天才闻讯后带人枪投万。同年又收缴白……[详细]
|
邝才诚(1900~1930),字笃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寻乌县南桥乡车头村,兄弟五人,排行第五。民国元年,12岁时就读于知耻学校,勤奋好学,每试必优,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1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期间,接受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并且与在京任教的寻乌籍人邝摩汉一起,与在沪、穗求学的进步青年创办了革命刊物《寻乌》杂志。他撰写的《寻乌教育谈》等文章,在《寻乌……[详细]
|
张汝骥(1895—1930)民国滇军将领。云南曲靖人。早年入滇军。1922年后,历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滇东镇守使、建国联军第十军军长、昭通镇守使。1927与龙云等发动“二· 六”政变,推翻唐继尧。后又与胡若愚联合发动“六·一四”政变,囚禁龙云,后被龙部下击败,退入滇东。后又多次与龙云交战。1930年在盐源战败被俘,为龙云所杀。……[详细]
|
吕若侃(1886—1930)字仲陶。莱芜县吕家芹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秘密与外地党组织进行联系。为筹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他卖掉土地60多亩,用毛驴驮着银钱送往曲阜。1926年秋,在中共党员马守愚(马励明)的帮助下,建立莱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7年8月,先后在雪野、口镇、孝义、林马庄等地相继建立7个党支部,发展党员60多名。……[详细]
|
李和(1852--1930),出生于广东三水县芦苞镇大宜岗村。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传政学堂第一期学员。1871年,上“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练船。分派海军任职,积功至都司衔补用守备。1889年,升署北洋水师前营都司,委带“镇南”炮舰。1892年,升署北洋水师后军前营都司,调带“平远”快船(平远舰)1894年9月,北洋水师奉命护送铭军到朝鲜大东沟登陆,回航时与日本联合舰队遭……[详细]
|
汪维裕(1909~1930),化名孙能武,金寨县渔潭乡人。民国15 年(1926 年),在颍州农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后以霍山督学的身份,在燕子河一带与刘仁辅、徐育三、徐守西等一起开展党的活动,从事农-动。民国16 年“八·七”会议后,他积极筹划武装-,为筹资购枪,他以父亲名义到处向地方豪绅借钱,并化装成商人,到湖北僧塔寺、九资河等地,购卖0子弹和其它武器,武装赤卫队。农民赤卫军成立,汪维裕……[详细]
|
朱思(1905~1930),原名朱锦联,九峰复兴村人,家境贫寒,但志向不凡,勤奋好学,192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在校期间,常与同乡朱积垒一起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倾向革命,为了深入探索革命真理,改名朱思,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1926年春,朱思毕业返乡任九峰奎文小学教员,常与在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的朱积垒书信来往,从中得知不少有关东江和……[详细]
|
孙中新(1852-1930),博兴县纯化乡西王文村人,为吕剧创始人。 孙中新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其母通戏曲,尤善讲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孙中新受母亲影响,自幼酷爱演唱,17岁前就学会了打花鼓,唱凤阳歌、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后从师学戏,精通皮簧、梆子、控腔。他多才多艺,既能演唱,又擅长司鼓操琴,常与当地民间艺人搭档,在集市和庙会上演出,深得群众赞赏。1880年,孙中新联合刘峦峰、张贵兰、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