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强 (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官窑群冈小江村丰湖里人。少时,母孔氏教他习艺,并搜罗名人画卷供他赏玩。后从刘博文学西洋画,从此“爱画入骨髓”。9岁,值辛亥革命前夕,有感于民间疾苦,写了一幅《无告人》以表志。民国9年(1920年)19岁时到高奇峰美学馆学画,次年又随高剑父学画,后又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随刘海粟学画,技艺日进。12年,曾束装北上,先后游历了广西、江苏、浙江、山东……[详细]
|
陈藻(1901—1942),原名友藻,字子芹。河北庙村(在龙港镇)人。家中世代务农,7个兄弟中,他居长。其父虽为农民,却深憾当地民智闭塞,文化落后,见陈藻从小颖悟,偏爱数学及格致(声光化电等科学)等读物,就决心培植他上进。陈藻天性淳朴、务实,中学毕业时,同学大多报考政法科目,以图他日捞得一官半职,陈藻别有抱负,考虑到国家更需注重实业建设,便独往南京,就读于河海工程大学。北伐后,国立中央大学创办,河……[详细]
|
宁恩承(1901.2(农历)—2000),辽中县人,七岁牧猪,十岁进学堂,23岁时,作为南开的学生,因发表《轮回教育》一文而震惊学界;25岁受张学良资助赴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专攻财政金融学,期间,与老舍结识并成为挚友;29岁回国任沈阳边业银行总稽核;三十岁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张学良校长主持校务,使东北大学走向鼎盛;33岁任华北四省税务局局长,起草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后任财政部顾问、中国农业银行总稽核……[详细]
|
陈安国,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新坡仁台村人。1901年陈安国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祖居在琼山县椰子头乡的涵泳村。由于人多地少,生活困难,陈安国的父亲陈立明借拜仁台村麦时谟夫妇为干爹、干娘之机缘,得以在仁台村居住,并在麦时谟夫妇的帮助下,娶蔡氏女为妻,生育六个儿子,陈安国排行第五。 1923年秋,陈安国考进琼山县师范学校普通班。他成绩优异,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学校教师的器重,被选为普通班的班……[详细]
|
郭云青,海南临高县和舍镇和平村人。1901年9月20日出生,他少年时就读于本村私塾,后到儋县那大镇灵光小学读书。 1919年,郭云青赴广州市补习学校学习,适逢五四-爆发,他深受影响,对我美丽河山遭受外国列强的肆意瓜分、抢掠烧杀极为愤慨。在广州学习期间,他接受了许许多多进步思想,并发奋读书以求救国。1920年,郭云青考入广州市教忠师范学校,并于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留在广州从事教……[详细]
|
汪寿华(1901~1927),原名何纪元,字介尘,后改名何今亮,诸暨赵家泉畈人。191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并参加了声援北京五四-的斗争。1920年初,趁回家乡机会,在亲友中宣传苏维埃革命,讲苏俄人民的幸福。6月,进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参加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俄考察、学习。因一时无法去莫斯科,在西伯利亚的……[详细]
|
李武乔(1901.9~1977.12),曾用名李震寅,河南省方城县人。1918年考入河南省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不久被选为学生会理事,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李武乔考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学院,在哲学家冯友兰和文学家郭绍虞的影响下,一心致力于学术研究。1924年,李武乔受大革命的启迪,从致力于文学研究转向参与政治活动,1926年春加入国民党,10月参加开封市学生联合会。为响应北伐,他参……[详细]
|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另名云岗,1901年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源。1919年4月,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署的通缉,从朝鲜来到上海,在《新大韩新闻社》当。1920年秘密赴日本就学,192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重返朝鲜任《东亚日报》记者。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转年春天他被选为朝共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再次到上海,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任北平反帝同盟党团书记,19……[详细]
|
毛正初(1901~1931),原名毛本忠,今六安市徐集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民国7 年(1918 年),入六安县屯卫高等小学堂读书。民国10 年,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在校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民国11 年暑假回乡,积极投入驱逐六安县知事骆通运动。事后,遭到安徽军阀-,民国12 年更名毛正新,重新报考芜湖私立求实中学,翌年又转学到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五卅”惨案发生后,芜湖市开展-、-、罢市斗……[详细]
|
李维海(1901—1936),四川省南部县三合乡梨子垭人。1928年10月,由地下党员李仕修介绍,在阆中宝马乡龙宫坪宋浩德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9年8月至1931年4月,李维海在南部地下党特支负责人李汎山、项治平的领导下,在木兰观、白鹤寺、谢河等处发动群众秘密成立农民协会,组织贫苦农民开展抗粮、抗捐、抗税的“三抗”斗争和打富济贫活动;秘密成立盐业工会,积极组织盐工开展反对盐霸残酷剥削工人……[详细]
|
徐会之(1901—1951),字亨,别号容庵,总路嘴镇宋坳村河边徐家。三岁丧父,随母王氏寄居外祖母家。先在当地念私塾,后进黄州高小、中学堂。继肄业于武汉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中法高等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参加恽代英和林育南领导的武汉学生联合会和湖北教育研史会。1923年2月,参加了京汉铁路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加入国民党。1924年3月,徐由中共党组织武汉地区负责人包惠僧、马念一的推荐到广……[详细]
|
董钊(1901~1977)字介生。陕西长安东桃园(今属西安市莲湖区)人。自幼读书,毕业于西安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经于右任函荐,与关麟征、杜聿明、张坤生、何文鼎等一起,赴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被编入第一期学员一队,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年底毕业,北上河南投奔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连长。1926年北伐军占领南京,董前往南京谋职,经黄埔军校同学会介绍去北京,以《军事杂志》名义,搜集北京方面的军政情报。……[详细]
|
王雄:少将,原名王声仁,1901—1951,会文镇新科村人,黄埔一期毕业,1936年10月授予陆军少将,历任虎门要塞总台长、上海警察总队长、琼崖守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等职,1947年当选-代表并任文昌县县长。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别字镜波,别号惠吾,海南文昌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及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家世务农,经济中等。琼州中等师范肄业后,充任新加坡学海小学教员。1924年初任中央……[详细]
|
一提起“赤生桥”就唤起人们对烈士的无限景仰。土地革命时期,刘赤生夫妇受党的委派到徐李一带建立革0据地。他们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领导农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协会,掀起了红色风暴。刘赤生,号慈生,参加革命时,取“传播赤色声音”之意,更名为赤声。1901年出生于江陵县(现潜江市)徐李市刘家老台一个地主家庭。1922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在校期间,他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详细]
|
黄泰楠(1901~1977年)黄泰楠,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东园镇人。父黄达德,设塾家乡,言传身教,严督子女。母陈静,务农。泰楠自幼在父亲熏陶下,勤奋好学,于泉州开元小学毕业后,以榜首考入泉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此时,因父病逝,家道中落,乃转入集美师范半工半读。民国11年(1922年),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民国16年,大学毕业,回惠安中学任教,并任校长,后应聘于厦门中学。民国17年秋,受聘……[详细]
|
邓熙农(羲农)(1901年~1930年),原名邓遂安,金本云塘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熙农少年聪慧好学,能言善辩。1917年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在学期间,受五四-的影响,接触进步人士,研读马克思著作和革命书刊,逐步接受新思想,开始确立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信念。当时很多进步青年为寻求救国之路,赴国外求学,熙农也想去苏联,因父亲反对而未成。但他追求真理的……[详细]
|
郭翘然(1901~1989)郭翘然,广东梅县人。中学毕业后曾在家乡丙村任小学校长。民国14年(1925)间在广州,先是进入广州法官学校,后转入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广州法学院)读书。在这期间,曾目睹广州公社起义的壮烈情况,开始接近进步人士,关心国家政治。民国19年(1930)在法学院毕业后,应当时任钦州县长的梅县人黄嵩南的邀请,先是在钦州师范学校短期任教,后与李伯球到钦州县政府工作,李任黄的秘书……[详细]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昭芹于庚子、辛丑并科乡试中式,第五十二名举人。为清末乐昌县最后的一位举人。张昭琴,字鲁恂,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晚年号卷葹老人,其父张学谦,辛卯贡生。家居乐城张家巷,即今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附近,尚存旧宅庭院、围墙,清代传统建筑。1901年至 1911年期间,张昭芹先后任广东省阳春县学训导,乐昌县昌山书院主讲,高等小学堂、高级小学校 ( 乐昌县一中前身建制)校……[详细]
|
范苑声(1901~1990),字抒棠,潜山县槎水乡人。年少时,聪明好学,勤奋攻读。中学毕业后,进修于北平大学。民国14 年(1925年)春,留学于日本,入早稻田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不久成为明治大学研究员,研读农村经济。民国15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为驻日本总支部常务委员。民国17 年,为国民党东京直属支部常委兼训练部长。在日本,曾两次因参加反日、反帝活动而被拘捕入狱。民国19 年,范苑声离日返国,……[详细]
|
张传福,山东省日照县罗圈沟人,1901年生,1916年随父亲来东宁县,在三岔口当脚夫,1928年定居于东宁县乌蛇沟村。1939年春,日寇为了切断抗日联军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实行了“清边政策”,强迫在边境小乌蛇沟屯的10户居民,迁到了老黑山二道沟建立了新村,指派张传福为屯长。到了二道沟后,他带领乡亲们起早贪黑搭起了“地窨子”和“”“马架子”暂避风寒。在他们正要动手开荒种地时,警察、特务、狗腿子又刁难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