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县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母供应上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详细]
|
毛钟鸣,原名炳耀、字日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长汀城关,13岁当学徒。民国十年(1921)在大哥毛焕章创办的“毛铭新印刷所”里从事印刷业,接受新思潮新文化较快。十五年(1926)十月,国民革命军驻汀,他和张赤男等毅然加入北伐军,抵武汉后,在国民党中央联席会议秘书长吴玉章领导下工作。十六年(1927)国民党右派“四·一二”政变,他-返汀重操毛铭新印刷所。九月,“八·一”南昌起义军驻汀,他……[详细]
|
史仙舟(1901~1942),又名步瀛,高家堡镇人。他出身贫寒,生性聪颖。1921年高小毕业,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受进步思想熏陶,于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傅懋恭(彭真)、王瀛等人领导的革命活动。1923年秋毕业回乡,次年任神木县第一高小英文教员,并当选为县议会议长。他利用合法身份,向青年推荐进步书籍,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提倡妇女放足、男女平等,成为当时本县新潮流代表人物。1924年太原……[详细]
|
徐文思(1901~1927年),沈巷乡李家埭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8岁时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部当学徒。为人诚实敦厚,工作踏实,学徒期满后就成为技术熟练的师傅。民国10年(1921年)商务印书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秘密工会,徐文思发动石印部徒工参加,还带领大家参加国术队练拳强身,国术队员后来成为上海工人纠察队的骨干。14年秋冬,商务印书馆工人为成立工会,争取提高……[详细]
|
朱亚雄(1901~1979年) 朱亚雄,学名朱毓华,号德字,江西余干瑞洪镇人。朱幼年即离乡来沪,曾在民立中学求学,后入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见习。24岁回上海,任沪西日商内外棉纱厂厂医,民国14年(1925年)升水月华医院院长,并兼任上海法政学院、大夏大学校医及惠生产科女医学校教授等职。朱在任职期间,参加帮会洪门“五圣山”。抗日战争爆发后,即离开水月华医院,参加由洪门主办的抗……[详细]
|
刘建中,七岁入学,14岁高小毕业后,曾从师学缝纫,后回家务农。1926年春,在家乡秘密加入农民协会,被选为浏阳县永和区农民协会筹委委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当选为永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4月,任中共永和区区委书记。出生于一户农家。七岁入学,14岁高小毕业后,曾从师学缝纫,后回家务农。1926年春,在家乡秘密加入农民协会,被选为浏阳县永和区农民协会筹委委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详细]
|
刘宝生(1901~1986年),原名细古,别号老林。福鼎县岭头下洋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贫苦农家。10岁当牧童,18岁当长工,后来当工匠。民国25年(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任中共岭头支部书记;同年8月参加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1月,任中共泰东南区委文书。民国26年2月任中共泰东南区委代理书记,长期坚持在泰顺县东南区开展游击战争。宝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详细]
|
雷凑使(1901~1965年),女,畲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凤都乡冈头仔村的畲农家庭。因家贫,周岁即送与当地半山村肖茂昌为童养媳。民国33年(1944年)夫殁,她租佃几亩田以赡老养幼。民国35年,左丰美率游击队从闽中转移到闽东北地区,在南(平)古(田)(建)瓯边沿山区开展游击斗争。一天,中共古田县委书记杨兰珍和郑荣堂带领10多个游击队员来到凑使家。彼此相处几天后,兰珍对她讲述革命道理……[详细]
|
龙大道(1901~1931年) 龙大道,又名康庄,字坦之,1901年10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村一个木商的家庭。父亲是苗族人,母亲是侗族人。在他三岁时,母亲去世,后由继母带大。或许是为了纪念早逝的母亲,龙大道一直称自己是侗族人。龙大道自幼秉性正直,勤奋好学。他看到封建统治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军阀的骚扰和混战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他心灵上布下了沉重的困惑。难道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详细]
|
周鼎铭(1901-1944),又名周伟勋,四川蒲江松华人。少时,就读蒲江县高等小学校、邛大蒲联合中学。1920年,考入刘文辉宜宾军官养成所。1923年,任成都三军(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部)办事处副官、参谋。1927年,调刘文辉24军邓和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其时,与中共秘密党员24军整编第1师副师长张志和过从甚密。1932年,任李家钰四川边防军副官、参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47军军……[详细]
|
胡士莹(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红移,平湖人。幼承家学,十分用功。4岁时发痧子,大病一场,两耳重听,从此便养成沉静的性格。6岁时,由父教读识字,10岁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并能背诵《四书》如流。14岁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两年后因病辍学。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平湖诒谷学堂和稚川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又相继在南京私立东方公学、扬州中学和嘉兴中学等校任……[详细]
|
卢继馨(1901-1966) ,出生在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的一个壮族农家。在梧州省立二中读书时,就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有了初步认识。父亲被土匪拉生,学业未竟就辍学回家种田,亲眼看到农村百业凋蔽,民不聊生,对现实产生不满。1927年春,他赴南宁农-动讲习所学习,后由省农民部派往蒙山、全州、兴安、灌阳等县组织农会。1927年,广西当局解散工会、农会,遣散农运工作人……[详细]
|
郑湘畴(1901~1980),平南县环城乡六凤双马田村人,又名全增,乳名亚全。其父郑桥南曾在平南主讲武城书院。郑湘畴幼时爱好诗文。1925年毕业于国立广东政法学校,1926年于平南县立中学任教。那时县内的农-动兴起。1927年间,郑湘畴曾参与苏国忠、郑瑞阶等人所发动的平南“一·二八”反百货捐的斗争。同年,郑湘畴又去北京大学政治经济系深造。1929年毕业,后任梧州市政府秘书、广西省政府民政厅主任秘书……[详细]
|
张宝泉(1901~1928)字仲苍。陕西三原人。1915年入三原渭北中学,后转学陕西省立三中。在西安上学期间,因兵荒马乱停课达一年之久,使他十分苦闷,于1920年毅然奔赴天津,考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后的京、津,新思潮风起云涌,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活跃,张深受影响。1922年加入共进社,随后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和南开中学的陕西同乡武止戈、屈武等创办《贡献》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潮和社会主义。192……[详细]
|
陈俞廷(1901~1929)名咨,字俞廷、宇霆,乳名咨林。陕西城固人。19 15年考入城固县立高级小学。1917年毕业后,随父到西安考入成德中学。时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陈受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各项爱国活动。共进社,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大学毕业后,被中共北方区执委会派往陕北,在肤施(今延安市宝塔区)省立第四中学任教。他以教书为掩护,同王超北、呼延震东、易厚庵一起,于192……[详细]
|
洪乐(1901~1984年)洪乐,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航海世家,别名勾仔,张坂镇山前村人。8岁时,随父上船,边做杂工边学祖传的《针簿》(海图)和罗盘。15岁,他到厦门一艘轮船当水手。19岁当二副,21岁当船长。从此,他走南闯北,目睹外国船只在中国领海和港口耀武扬威,欺侮中国人,非常气愤地说:“中国人什么时候才有出头日子!”1950年元旦,他毅然从香港返乡。香港船主来信迭催,许以高薪重聘……[详细]
|
竹芳森(1901—1977) 男,演员。艺名筱瑞丰,浙江省嵊县东郭村人。贫农出身,幼时进过私塾,粗识文字。1919年拜小歌班名丑张瑞丰为师。1927年到沪,在谢志云的戏班演戏。其嗓音好、音域宽,与女演员搭档能唱同腔同调。表演具幽默感,长、短衫丑角戏均擅,如扮演《王文与刁刘氏》中的王文、《双狮图》中的张有义和《箍桶记》中的张箍桶等角色,颇有声名。1937年起,在男班碧云剧团当演员。1944年冬,在……[详细]
|
陶恒馥(1901-1997) 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顾问。湖南省岳阳人,女,1901年2月21日出生于岳阳。1926年参加组织岳阳妇女协会,投身妇女革命斗争,是岳阳早期革命运动中的妇女代表人物。1927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党内最早投入革命武装斗争的妇女干部之一。四一二-政变之后,参加讨伐夏斗寅叛乱的西征战斗。1927年秋至1930年夏,受党组织派遣……[详细]
|
周之芹(1901~1992),湖南浏阳人。民国5年(1916年)在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求学。民国11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和一些青年组织新民社,创办《新民刊》。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浏阳县农民特派员。后受中共派遣任国民党浏阳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农工部长。民国16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遭国民党通缉,为躲避追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在上海从事教育事业和……[详细]
|
何超腾(1901--1934),字孝训,龙岗乡新花村人。其父何元灿是前清举人,教书为业。何超腾兄弟4人,他排行老幺。自幼从父读书,勤奋用功。后随二哥何绍先去涪陵、重庆、成都求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渴求进步,民国12年(1923)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返川,先后在万县、重庆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5年(1926),何超腾任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体育教员时,经常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