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中(1894~1939),号佛公。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清末毕业于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在宁与师友秘密筹划响应“光复”事宜。组织学团,任军事分队长,配合革命军,将张勋逐出南京。接着率学生军赴沪驻守。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脱离军界,从事教育、新闻工作,并组织沪社,反对军阀混战。“五四”运动期间,他组织国货研究会,提倡国货,发展……[详细]
|
杨效欧(1894—1937),字毅如,湖北随州人。阎锡山部下名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三军军长,晋绥军第二军军长,晋军第二军军长,陆军第三十四军军长等职。1935年4月8日叙阶为陆军中将。1937年5月31日被毒杀身亡。死亡之谜杨效欧之死是做了傅作义的替死鬼,傅作义是晋绥军的高级将领,但不是阎的亲信。阎锡山部的四个集团军司令中,……[详细]
|
钱玉光,字春秀,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大桥镇钱厝,后随父迁居谷口。幼时父早逝,母改嫁,寄养于其叔家。曾入私塾、小学就读,因家贫而中途辍学。玉光少时曾涉足赌场,赌输欠债,则聚众用假-拦截闽江木排,索取税款。民国11年(1922年)组织自治军,活动于古田、永泰、闽清一带。民国12年任闽北军阀卢兴邦部团长,后倒戈,于民国22年前后被福建省政府委为福建省防军第四旅旅长、省绥靖旅长。其时古田为十九路军……[详细]
|
蒋超(1894~1951年)蒋超,字其陞,号逸尘,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出生,大田县广平镇五峰村人。历任中、小学教员、大田县民团广平分团团总、大田县保安大队长、国民党大田县监察委员、广平区分部书记、大田县参议长、福建省参议员等职。民国7年,蒋超与郑春龙等人发起筹款买枪,组建大田县民团广平分团,担任分团团总。民国15年他与施同寅、林维邦等人倡办全县第一所中学——大田县初级中学(现一中前身),……[详细]
|
张干臣(1894—1952)民族工商业者。寒亭区寒亭村人。求学时期就有振兴实业、富国强民的志向。20岁时,抱着学习外国经验、振兴国家实业的宏愿,凑集资金, 赴日留学3年。回国后,先任齐鲁大学教授,后又谋得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之职。1925年,与同乡技师郭立平、技工马长明、王寿之在校实习工厂搞新法印染技术的试验,在潍县织布厂、周村丝织厂等厂家的支持下,白布、丝绸化工新印染法皆获成功。他谢绝周……[详细]
|
熊锐(1894-1927年),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字君锐,梅江区新塘尾村人。青少年时,目睹祖国处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萌发了爱国、教民思想。中学毕业后,在梅县桂里小学任教,与杨雪如等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之后,到汕头《大风日报》任,并为《真言日报》撰写进步文章。旋辞去职务,东渡日本留学。民国4年(1915年),日本侵略者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详细]
|
邓志才(1894~1986),字卓民,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初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民国15年(1926年)任第四军第10师副官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民国16年(1927年)8月,随蔡廷锴师参加南昌起义。不久,蔡师脱离起义大队伍,进入福建。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师任29团团长。后蔡师扩编为十九路军,任十九路军第60师120旅旅长,参加第三次对江西中央红军的“围剿”,在兴国……[详细]
|
蒋元煦(1894~1942),又名赵光华,句容行香乡蒋庄村人。1914年从栖霞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上海、汤山、句容县城、东昌、行香等地教书。 1937年,日军侵华,县境沦陷。蒋元煦与同事相约去四川,因途中走散,复返家乡。1938年,在樊绪经、樊玉琳等教育界人士抗日救国的影响下,毅然投身革命,改名赵光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句容县抗日民主政府财经科长等职。1939年冬,国民党第三战……[详细]
|
游击队老交通员曾稳,德化县葛坑乡漈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及长,嫁到十字格村,后丈夫被土匪杀害,3个儿子被土匪贩卖,下落不明。1942年,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游击队在戴云山区开辟游击区。次年,省委及游击队负责人黄扆禹、林大蕃、吴天亮、毛票等率队到永(泰)德(化)仙(游)边界活动,经常出入十字格村。曾稳倾向革命,担任游击队交通。当时游击区遭到国民党严密-,经济给养非常困难。曾稳省吃俭……[详细]
|
张傧生(1894-1985),名价庥,以字行。修武县张延陵村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秋季回河南执教于省立二中,后任省立一中校长多年,同时,与北大同学多人,聚资筹建私立黎明中学于开封。该校师资雄厚,设备齐全,学生最多时逾千人。1929年前后,张傧生兼任河南省教育厅秘书主任,参与了河南省大专院校的扩大与筹建工作。三十年代,张傧生先后在武昌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安徽大学担任教……[详细]
|
林亦素(1894—1980),原名林贤俊,别号一恕,字素,澄海县溪南镇南砂村人,爱国民主人士。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之后,亦素受新思想影响,民国9年(1920)居留香港期间,号召旅港潮州各界人士驱逐桂系军阀潮梅镇守使;民国12年下半年,在彭湃和海陆丰农-动影响下,在家乡发动、组织农民成立了澄海县东里区农会,被选为会长。同年冬,他和澄海县农会会长杜式榜等出席惠、潮、梅十县农会代表大会,并参……[详细]
|
宋还吾(1894—1938)原名宋锡珠。成武县郜鼎集村人。教育家。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清末秀才。1918年从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次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文学专修科任主任教师,常向学生宣传新思想。1926年春,率领部分学生,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武汉到北京,初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教,后筹办《华北中报……[详细]
|
毕庶澄(1894—1927)字莘舫。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东关(今峰西村)人。出身士绅官僚家庭。1909年考入烟台宪兵学校,肄业。1912年参加文登辛亥革命学生军。同年底就学于济南军官讲习所。1914年初转入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深得军官教育团监理张宗昌的赏识。毕业后,毕庶澄到张宗昌部第六混成旅任副官。1918年3月, 擢升为张部暂编第一师少校参谋副官。1924年升任镇威军第十三梯队司令,随即改为东……[详细]
|
洪式闾(1894—1955),字百容,乐清乐成镇人。少时就读温州府中学堂,后随父至河南开封,入客籍中学(即中州第一中学)。1913年考入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20年夏,派赴德国进修,初在柏林市立病院学病理学,后专攻寄生虫病学。1923年回国,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一度兼任校长。1925年,被派往日、美、英、德等国考察。1927年,到杭州接办教会广济医院并任院务委员会主任。……[详细]
|
吴子修(1894~1960) 男,名天爵,字子修,四川渠县人,荒年随父移居本县渔渡坝。吴自幼好学,才思敏捷,18岁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长期为生计奔波。中年从教后,逐渐好医,继承先父志向,恪守“一以刻苦博览,二以存仁修善”信条医术精湛,医德尤佳,对一些贫苦农民,吴往往免费就诊。解放后,吴子修被推荐为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在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被选为常委会副主席,后任工商科副科长,文卫局副局长,爱……[详细]
|
欧阳泰(1894-1927)又名灵泽、鸿普、肇给,化名刘泰。醴陵船湾阳家坊人。民国2年(1913),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目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恣意横行,人民痛苦不堪,遂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道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7年,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习法文。8年9月,和李维汉等赴法,在蒙达尼公学学习并在附近工厂做工,和同学深入工厂农村,研究巴黎公社历史,考察法国社会状况,参加社会活动,学……[详细]
|
程石根(1894—1984),-乡下庄店前村人。 民国18年(1929)冬,程往江西德兴县做油漆,在苏区加入共产党。此后,他以油漆业为掩护,往来于德兴与开化之间,传递消息,侦探军情,宣传革命,组织贫雇农参加革命斗争,并动员兄长和儿子参政参军。 21年4月16日,红军第二次攻打华埠前夕,程与潘吉友潜入华埠。战斗打响后,程、潘率领驳壳枪队里应外合,重创敌军。缴获轻重机枪10挺、步枪50……[详细]
|
余籍传(1894~1959)余籍传,字剑秋,长沙县大苦竹坳(今属安沙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早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1917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斯大学攻土木工程。1921年毕业回国,主持潭宝公路修建工程,任总工程师,竣工后受到国内专家好评。1924年任复旦大学等校土木工程教授,1926年任修筑耒阳至宜章公路总工程师。该公路经二年建成,为湘南第一条公路。1929~1932年先后任长沙市政筹……[详细]
|
邹作华(1894-1973),字岳楼,吉林永吉人,东北军出身,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十二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炮兵权威,擅长炮兵部队训练,编装与作战指挥。1920年投奔奉军,任炮兵营长。1922年2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因功升任炮兵团长。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升任炮兵旅长,1926年因平定郭松龄叛变有功,升任奉军炮兵司令,1927年5月,任奉军炮兵军长。19……[详细]
|
王俊(1894~1976),别名钦宠,号荣初,字达天、履明,海南省澄迈县文儒乡排坡园村人。少年时在广东省陆军小学就读,后升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21年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四期工科、日本陆军大学第五期就读。1923年毕业回国,任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军事教官。 1924年6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少校教官,后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工兵队队长兼任第二总队长。11月任军校教导团第三营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