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1892—1927) 字仲君,安陆城关人,1901年初,进入武昌普通学堂读书,接触反清革命党人、学校教习吴禄贞。1910年1月,考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组织革命团体“竟存社”。不久,加入“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首义爆发,耿丹被任命为学生军大队长,后升任禁卫军团长。因不满辛亥革命果实被篡夺,1913年4月,与湖北革命党人秘密组成“改进团”,参加反袁“二次革命”,后因斗争失利,遭……[详细]
|
郭凤岗(1892—1936),字梧亭,宣一里(今江口镇)和合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结业于桂林蚕业学堂,旋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同学。毕业后,又考进湖南讲武堂,嗣后转入武昌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派往柳州沙塘,在陆荣廷部充准尉见习官,因才能出众,后晋升为中校副团长。1920年(民国9年) 秋两广0,桂军头目纷纷拥兵自立,独霸一方,郭风岗仍随陆荣廷左右,先驻邕宁,后退……[详细]
|
韦成篇 又名韦耀德,外号白头翁(1892~1938.8),壮族,那马县州圩乡江庄村人。青年时代,离乡从军,在旧桂系军队任排长,他看到在旧军队混下去无法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1921年回乡在江庄小学任教,1926年在那马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州圩)任教。1927年4月, 中共右江党组织派黄书祥到那马县州圩乡进行革命活动,住在韦成篇家。在黄书祥的指导下,韦成篇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春,他与李凤彰一起创……[详细]
|
郭向荣(1892-1963),又名向娃,渭南市临渭区阎村乡申郭村人。碗碗腔签手艺人。在他十三四岁时,舅家村有个皮影戏班子,由于他酷爱皮影艺术,常跟随戏班外出打杂帮忙。一次,他随戏班F曲北杨村演戏,因“挑签”的把式误事未到,他就毛遂自荐“挑签,效果甚好,赢得赞誉。从此他钻研“挑技巧,练基本功时,曾用豌豆粗的钢丝数根,在两手}指和食指的末梢捏紧捻磨,每天不等天亮就光着两三紧钢丝,两手端平悬于空中捻磨,……[详细]
|
饶湜(1892~1974)饶湜,字或安,长沙县东乡尊阳都金山田家煅(今属金井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三十八年举家迁长沙城,他先后入明德高小、经正中学。1912年毕业后因家庭贫困,靠夜间担任家庭教师收入,就读于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采矿冶金系,1915年毕业后派任水口山矿务局测绘员。次年春调湖南炼铅厂,历任监炼员、烘砂炉分班主任、鼓风炉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30年11月,省建设……[详细]
|
李可鑫(1892—1914),号重权,巩桥乡下白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昭平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广西省立陆军小学,三年毕业,以最优等奖廪膳生。宣统三年(1911)初,被保送湖北陆军中学深造。可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涉猎百家,独具卓识。凡中外兵法,莫不操演纯熟。且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思想日趋进步,忧国忧民之心,时有流露。是年夏,可鑫回乡探亲,看到村边三丫山脚河旁新建了一座庙宇,巍峨堂皇,香……[详细]
|
白驹荣(1892~1974),原名陈荣,字少波。原籍广东顺德龙潭村。世居广州西关。父亲早逝,家境贫寒,14岁-退学当童工。19岁到天演台“志士班”学戏,经常在黄沙等地排戏,在师傅吴有山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开始了小生演唱艺术的生涯,随后在“天光班”演“天光戏”,从演天光戏晋升为演夜场戏。“志士班”散班后,跟师傅吴有山参加新成立的乡下班,升上第二小生,先后在“民寿年”、“汉天乐”、“国丰年”等班当第二……[详细]
|
128、欧汝钧
欧汝钧,字赞洪,东区土瓜岭村人,生于1892年,祖父欧玉然是华侨,早年旅居美国经营商业。父亲名叫欧天福,字颂常,在石岐行医,很有名气。天福有两个弟弟叫欧锐福、欧永福,一向居住在美国。欧汝钧兄弟姊妹八人,汝钧居长,其弟有汝霖、汝洵(又名威廉、少泉,在港做医生)、汝( )、汝铭、汝( )(现在石岐)、妹赞坤、顺坤等。汝钧幼年立志从戎,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与余汉谋为同窗好友,结拜为兄弟,在校同坐……[详细]
|
钱宝琮(1892—1974),家琢如,嘉兴人。幼年在城区塔弄张子廉家塾读算学、英语等课。后入嘉兴府学堂。15岁考入苏州铁路学堂工程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取浙江省公费留学生,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宣统三年(1911),获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12年2月在浙江省公署任职,负责筹划拆除杭州旗营、开辟新马路等工程事务,后去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任教。1913年任江苏省第二……[详细]
|
罗宇衡(1892~1933),番禺横沙堡横沙村(现黄埔区大沙镇横沙村)人。1892年,罗宇衡出生在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父亲拥有土地20多亩,房屋2间,并在横沙、乌涌圩开设店铺,在横沙村内“汇源”当铺也有一定的股份。父亲去世后,罗宇衡继承父业经商,常出入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佛山、顺德陈村、东莞石龙一带经营凉果生意。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农-动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广州农-动讲习所主任罗绮园到横沙村任教……[详细]
|
韩伯棠(1892~1914),字守唐,名家铭,别号叶芬、笑桓、芍轩,望江县城人。清宣统元年(1909 年),由安徽陆军学堂肄业后考入京师法律大学堂,后又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即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不久,与彭家珍、赵铁桥等在北京泸州会馆秘密策划起义,不料事泄被捕。后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伍庭芳提出以释放韩伯棠等人为先决条件,韩才得以出狱。南北议和中止……[详细]
|
马瑞榕(1892-1971年) 曾用名马骏钧。光 绪十八年(1892年)十月十二日出生于桂林市一回民小贩家庭。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马 瑞榕始读私塾,光绪三十年入桂林高等小学,光 绪三十四年秋考入桂林初级师范学校。宣统二 年(1910年)毕业。次年春考入广西公立优级 师范学校。1913一1934年,他先后在邕宁县立 高等小学、邕宁县立模范高等小学、马平(今 柳江)县立乐群两等……[详细]
|
吴良琛(1892~1979年),字时清,号献之。湖北汉川系马口人。武汉解放后,历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工业部经理处顾问、中南人民监察委员会财经处处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武汉市体委副主任、武汉市政协委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汉川县高等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投省城参加武昌首义,在革命军学生军第一营当学兵。不久,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参加北伐,任……[详细]
|
张铭谟(1892~1958.4) 字又新,太平乡张家庄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幼家贫,勤奋好学,考取兴安府联中。民国2年(1913)一月,保送日本留学生考试,因出榜书名时误“谟”为“汉”,致使失去东渡留日机会。当时西安报纸曾以“一字之差,误人前程”报道此事。此后,他继续奋发,考取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不久,省教育厅证实留日出榜名误事件,为弥补憾事,仍按留学生待遇,每月补给纹银4两。6年(1917)六……[详细]
|
李思安(1892~1959)李思安,乳名桂,又名钦文,女,长沙县北山赵公塘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6岁从父学,后进私塾,及长在家自学古文,习刺绣,为追求男女平等,曾女扮男装当过管店先生。李思安15岁结婚,次年丈夫去世。宣统三年(1911)人梨江女校,毕业后成为当地第一位女教师。一年后入长沙崇实女校,后转入湖南省立蚕业女子专科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她任蚕校学生会主席,参加毛泽东领……[详细]
|
汪馥萍(1892年———1974年),名祖焜,字拂尘,号焕藻,鄂州人,祖居燕矶镇百洪村,后迁居城关镇。 汪馥萍家中排行第五,少年时毕业于鄂城寒溪学堂,随之考入湖北省方言学堂。 当时,清廷腐败-,他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并转入湖北省陆军小学学习军事,继升陆军中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该校第四期毕业学员。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汪馥萍任黎元洪的少校参……[详细]
|
王魁元(1892.2~1982.2),又名魁安,河南省长葛县人。出身贫苦,15岁在开封王麻子刀剪店学徒。后入糕点店做糕点。因不能维持生活,白天给老板干活,夜晚上街偷拉人力车。为学手艺,王魁元常偷看师傅如何配方和操作。白天学,晚上背,一直熬到32岁,才到宝泰新糕点店当帮作。经多年苦心钻研,终于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种糕点的操作技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到老宝泰食品店从事糕点生产。王魁元从事糕点专业生产……[详细]
|
138、陈忠洪
陈忠洪,原名陈福美,字润斋,乡号陈老五。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故于1964年,终年72岁。原籍山阳县九里坪,后迁至柞水县财神庙。忠洪天资聪颖,性格豪爽、倔犟,言语诙谐。因家贫无力上学,七八岁即帮父放羊,放荡成习。九岁时因贪玩丢失羊一只,被父怒打,赌气带狗外逃。白日沿街乞讨,晚间与狗同眠。后流浪至三原,投奔吴寡妇(姓名不详)率领的汉剧二黄班社,潜心学艺。忠洪学戏以揣摸剧情、把握人物个性为主。……[详细]
|
谭启秀(1892—1949),罗定县黎少区龙九村人。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7日,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吴淞要塞,击毁炮台。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潜逃,蔡廷锴令谭启秀兼任要塞司令,谭即日上任,竭力整顿炮合防务,坚决抗击日军。2月中旬以后,日本军舰10余艘、飞机10余架向吴淞炮台轮番攻击和轰炸,以掩护步兵登陆,均被击退。至3月3日停战,……[详细]
|
潘天甫 (1892-1931) ,号赞乾,系河池县三旺乡平洞村(今九圩乡梅洞村平洞屯) 人。1919年,就读庆远六县中学,后执教南丹县乡村国民学校。1932年,其胞兄天爵买到“统领”委任状,招兵买马,自称“广西讨贼军西路前敌指挥官”,潘天甫从南丹捎回10余支枪加盟。1925年,“定桂军游击司令”杨庆祥前来招抚。潘天甫随军入伍,后经杨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二期,毕业后分在广东省英德县实习带兵。1……[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