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介绍:
唐生智
(1890—1970)
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湖南省
东安县人,1890年10月30日生于清末官吏家庭。18岁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堂第一期,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到
保定军校入伍生队学习。参加辛亥革命。任上
海都督府科员、
烟台都督府参谋。1912年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办,免试进入第一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后,在湖南陆军混成旅任见习排长、代理连长,参加反袁
护国战争。1916年7月,任湖南陆军第一师二旅三团营长、团长。1920年秋任湘军二师二旅旅长。1923年任湘军四师师长,兼湘南善后督办和水口山矿务督办,驻军
衡阳。通过数年整训、扩大实力,四师成为湘军中拥有两万人枪、实力最强的一个师。1926年3月,湖南人民开展声讨
吴佩孚、驱逐
赵恒惕运动,迫使省长
赵恒惕通电辞职。他于3月25日就任代省长。在
广东国民政府和中共湖南区委的动员下,他表示拥护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愿意参加北伐。1926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2日,在
衡阳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率部首先北伐。他配合
叶挺独立团在湘南、湘东全线出击。7月12日占领
长沙,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厅长。共产党领导的湖南工农群众运动对北伐给予了巨大支持。他采取了拥
护国共合作的积极态度,先后与中共湖南区委书记
李维汉、中共
湖北区委书记
彭泽湘会见,表示坚决支持两湖工农运动。1926年8月,他以北伐军中路前敌总指挥的名义,率第四、七、八军和
叶挺独立团一路北上,由于共产党人带头冲锋陷阵,取得汀泗桥、
贺胜桥等一系列战役胜利,攻占汉口、汉阳,10月10日占领武昌,取得北伐战争中最大的胜利。所部第八军迅速扩编为第四集团军,辖十八、三十五、三十六军4个军,他仍兼第八军军长。1927年初,任北伐军西路军总指挥,实际上控制着
武汉的军事大权。先后被
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指挥。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指挥,继续北伐,6月1日与
冯玉祥部在
郑州会师,完成第二期北伐任务。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领导集团背叛国共合作。
汪精卫叛变革命。唐生智也同共产党分手,参加了在庐山召开的“分共”会议。由于他长期在湘军中任师、军长,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对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大力支持与牺牲奋斗,因而对中共人员采取了礼送出境的办法,也尽量不参加-反人民的战争。
1927年8月13日,
蒋介石通电下野,他参加了武汉政府举行的东征讨蒋。蒋介石、
汪精卫宁汉合流后,他被以“通敌叛党”罪名免去本兼各职,开除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军阀混战时,他也参与其事,时而拥蒋,时而反蒋,两次-下野,-海外,从此脱离了以湘军为基础的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会第一厅主任、训练总监部总监、军委会执行部主任。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为国民党军中蒋介石之外的最高军衔,兼任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负责筹划抗战准备工作。1937年11月,
上海沦于日军之手,他力主坚守
南京,并临危受命,任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率15万人顽强抗战。后奉蒋介石命令仓促撤退,南京军民遭受日军的野蛮-。
南京保卫战失败后,他回到湖南东安,创办耀祥书院、耀祥中学,发展农村教育。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运输总监。后辞职闲居
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再次回到湖南东安办学。通过阅读进步书报,了解时事政治,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他从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受到启发,决心为国家做一些有益的事情。1948年11月曾去南京、
上海,向国民党蒋介
石建议停止内战,并与上海中共工作人员有所接触。1949年在
长沙应
程潜之邀共商争取湖南和平解放大计,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呼吁全省各界人民团结自救,走和平道路,并联络地方部队袭扰
白崇禧的部队。1949年8月5日,他领衔发表湖南各界著名人士响应
程潜、
陈明仁起义的通电,呼吁西南、西北各省迅速采取一致的和平行动。
湖南和平解放后,历任湖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湖南,实现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多次受到
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70年4月6日,在长沙病逝,终年80岁。
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曾被称为“佛门将军”。
相关文物·景点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院校:
相关影视: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