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希栻,字于钦,号阜山,南安杨梅山下人,生于明嘉靖十年(1531)。少时博涉群书,为文敏捷,人们比之为杨雄、班固。18岁时赴童生试,获第一名,得入府庠,学使朱镇山衡文,选拔为泉州士子之首,保送入京都五经书院。隆庆四年(1570),乡试始中举,万历二年(1574)登进士第,授许州知州。许州辖有4县,地当要冲,希栻赴任后考察该地利弊,叹息道:“世好繁缛,吾处之以简;世好诡谲,我应之以直。吾不能安享车马……[详细]
|
黄华秀,字居约,号同春,南安石井东安下村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华秀幼与兄华瑞就学于杨子山-书院,后就学于泉州,兄弟同窗,切磋琢磨,昆仲学业并优,万历十六年(1588)秋闱,同荐为乡举人,有“兄弟同榜,双凤联科”之称,万历十七年春闱,华秀中进士,授广东韶州推官。华秀司理韶州期间,对下属仁慈,对上级耿直执着,精明决断。当时韶州民事,诉讼不断,华秀对此竭诚劝解,使释前怨;遇有奸恶大案,立刻……[详细]
|
傅夏器,字廷璜,南安锦田村人,人称锦泉先生,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童稚时读书专精、博学强记、稍长居紫帽山麓。18岁读书万卷。嘉靖辛卯科(1531)乡试中举。应进士试数不如愿,益发愤攻书,精研《易》理,博览群书。嘉靖庚戌科(1550)会试第一,考试文章一出,京都人士盛赞其文为“从来会元所未有”。嘉靖末期(1552~1566),阁臣严嵩独揽朝政,搜罗党羽,排斥异已。夏器不肯巴结权贵,状元落选,授……[详细]
|
傅应嘉,字德弼,号钟山,南安锦堂村人,明代抗倭名将。生于嘉靖三年(1524),童年身体魁梧伟丽,稍长膂力过人,从本乡武林先辈学少林棍法。又好读书,通孙吴兵法。嘉靖三十一年(1552)武举第二名,授把总武职。是时,倭寇猖獗,闽粤沿海州县遭受荼毒,应嘉受命带兵入粤,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转战-闽粤各省。前后身历七十余战,每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呼杀敌,所向披靡。应嘉有次率兵偷袭敌营,至阵前,……[详细]
|
欧阳深,号东田,南安县东田人,欧阳詹的后裔,少为泉州府学的生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进犯泉州,此后勾结内地叛贼连年分掠泉属、南安等县,到处焚烧杀掠,发掘坟墓,勒财赎尸,极尽残暴,以致民心惶惶,居无宁日。嘉靖三十七年(1558),欧阳深授任泉州卫指挥佥事,总管军事文牍,曾书同人诗句“家散万金酬死士,身留一剑答君恩”于壁上,以表夙志。尔后,提兵近千拒敌于晋江,因军功提升为指挥同知。当倭寇勾……[详细]
|
陈储秀,字舜弼,号瑞山,南安梅溪(今洪梅乡)人。储秀少时家庭贫困,但聪颖勤奋,就学于梅溪骑龙寺学馆,成绩优异。后又在该学馆教书。储秀于明嘉靖十年(1531)、十一年(1532)联第进士,授行人。他做事廉洁不苟,深得朝廷器重,升任云南监察御史。曾以“两广代巡”名义,奉命治理两广少数民族的民变,力主宽容疏导,戒滥施刑罚,民变得到顺利解决。储秀在外任职,适逢家中居丧,服丧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执政公正廉洁……[详细]
|
柯述,字仲常,别名柯世程,南安县人,生于宋天禧间(1017~1021)。父曾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皇祐中,柯述为泉州教授,嘉祐元年(1056)蔡襄知泉州,对柯述的文章特加赏识。嘉祐二年柯述登进士,初任赣县县尉,缉盗办案,不遗余力。在此之前,赣县抓到盗贼每处死刑,柯述任职后,建议县令给退赃物的盗贼以减刑,措施上的反差形成精神上的威慑,盗贼闻风收敛。后升归安(今浙江吴兴)知县,到任后发现归安虽面临太……[详细]
|
刘昌言,字禹谟,南安人,生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自少颖悟,专志力学,7岁能文,词采绚丽,陈洪进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提拔昌言为功曹参军,负责笺奏文书工作。北宋建隆元年(960),昌言力劝陈洪进归宋。洪进采纳,派长子文显入贡,昌言同行,至京,北宋太祖亲-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陈洪进奉贡入朝,献漳州、泉州十四县地,并上表曰:“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汙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详细]
|
陈国辉(1897~1932年),南安县溪头镇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898)生。为闽南著匪,后被收编,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独立团团长。民国16年(1927)秋奉“-、防共”指令,率部进驻龙岩。陈国辉抵岩后,大举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收留南靖著匪吴虎、李雄等,网罗地方土豪劣绅林尚轩、刘烈波等,分别委以营长、连长等职务。升任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后,又在适中和永定、漳平、宁洋部署兵力,“搜剿”共产党。在岩期……[详细]
|
陈佩玉,字泽卿,南安莲塘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一户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少年性格刚烈,民国元年(1912)入泉州佩实小学,成绩优良,受到一位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师的赏识,课余传授佩玉一些军事知识,为其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后入泉中中学、培元中学读书。民国7年,张贞组织闽南靖国军,聘请佩玉任教练官,不久提升为特务连连长。因家庭反对,即解甲归里,往晋江前埔尚志小学任教,后返乡参加筹办莲塘小学,在学……[详细]
|
赖昆仑(1933~1976年),南安县仑苍镇丰富村人,民国22年(1933年)出生于贫苦的家庭。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土改反霸斗争,在追捕逃犯中,被评为县治安模范。在建设鹰厦铁路中,荣获二等功。1958年参加清流县高坑伐木场林业建设,他42次被评为县、地、省先进生产者。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出席省工交群英会,他领导的生产班组也成为省的“五年红旗不倒再争先”的先进班组。1……[详细]
|
郑忠益(1914~1985年),南安人。20年代在厦门双十中学读书,因打篮球骨折致残而辍学,后继承其父在厦门大同路福昌记百货店,并由其二弟负责对外联系,开拓市场。其后又在上海设立“办庄”,以南北呼应、沟通信息,业务发展迅速。抗战胜利后,因经营批发业,业务扩展至漳泉。福昌记一跃成为厦门市经营百货、纱布业较有实力的批发商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工商联筹委会组织的爱国-,购买胜利折实公债、捐……[详细]
|
黄锡隆(1911~1989年),南安人。民国18年(1929年)晋江培元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医预科。民国21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在该学院附属医院任医师。抗日战争期间该学院拆散,他到福建南平,受南平省立医院院长李鼎勋之聘担任该院外科医师。民国34年8月,随该院南迁到厦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厦门市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务主任、副院长。1956年,受福建省卫生厅指派与省立医院李温仁……[详细]
|
李来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南安县石井镇溪东村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农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与姐姐随母住厦门鼓浪屿,其母佣工于毓德女子学校,勤劳节俭。来荣承母教,学习勤奋,得教会的资助,就学于鼓浪屿养元小学,继而半工半读于寻源书院,由于聪颖,刻苦力学,成绩优良。民国15年(1926)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受聘于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翌年到广东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并在研究院……[详细]
|
谢云声(1907~1967年),原名谢龙文,南安人。童年时随父迁居厦门,就读于省立十三中学,后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黄朝琴教授研究民俗学。民国11年(1922年),任厦门同文书院华文部文史地教员,先后兼任《江声报》、《厦声日报》、《华侨日报》、《思明日报》等报社副刊部主任,并任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厦门分会主任。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避难新加坡,先后在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小坡振东学校任教……[详细]
|
陈曲水(1902~1985年),又名陈希平,南安官桥人。少时就读于私塾。民国15年(1926年)从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福建南安、菲律宾等地任教。1950年1月回福建从事侨务工作。历任全国侨联委员,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侨联名誉主席,兼任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校长、厦门市侨联名誉主席、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厦门市-部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85年……[详细]
|
释善契(1902~1974年),俗姓林,法名品悟,南安人。民国9年(1920年)到鼓浪屿日光岩寺从清智和尚落发为僧。民国13年赴浙江天童寺依圆瑛法师受具足戒,后至-诸名刹参访求法。民国20年回厦门住持妙释寺,募建念佛堂。在厦期间,每年在旧历年关均购买大米赈济贫户。民国35年,应聘赴菲律宾马尼拉信愿寺为监院。曾汇款修建日光岩寺,并委托妙释寺创办妙光小学,优待贫苦子弟免费就读。1965年赴宿务募建佛光……[详细]
|
洪道民(1900~1978年),号孝攻。南安人。5岁父母双亡,9岁习高甲戏,12岁进“福美兴班”,从师洪维吾学艺。曾随戏班前往新加坡、马来亚等国演出。先后进福胜兴、金成兴等班充大花角色。其大花道白清晰刚劲,声腔高亢,擅演《万花楼》。抗战后,自编《杨家将》、《大红袍》、《小红袍》等剧本8部,人称为“目不识丁的戏文才子”。1949年后,在同安群众高甲戏剧团任艺委会主任,专门口授传统剧目和主持演出工作,……[详细]
|
卓全成(1894~1980年),南安人。其父卓长福原在漳州商店当学徒,后创办同兴杂货店,并与人合营布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厦门开同英布店。光绪三十二年,他入同英布店当学徒。民国2年(1913年),其父认为夙愿已偿,萌发退志,将同英店底盘出。卓家三兄弟以其父盘出的金额加倍赎回同英布店,由卓全成接任经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英布店凭资金多、布料全,还兼营西欧棉布、哔叽呢绒等,又有加工……[详细]
|
苏警予(1894~1965年),原名羋,字耕余,别署二庵,南安人,世居厦门。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执教于同文书院、励志女校,擅长诗歌和书法。曾与诗人谢云声合刊《甲子杂诗》,常为厦门《思明报》、《江声报》等报纸撰稿。民国19年(1930年)任新民书社,次年,与陈佩真、谢云声合编《厦门指南》一书。抗日战争爆发时,侨居菲律宾,曾任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协会秘书,投身华侨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任……[详细]
|